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低碳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由目标层、结构层和测量层组成的景区低碳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角模糊数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以世界遗产地广东丹霞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引导景区往低碳、舒适方向发展,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旅游资源观赏游憩价值、空气质量、卫生满意程度、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四项指标对景区低碳舒适度的建设影响较大,景区要更多的关注"软服务"质量的建设;丹霞山景区的低碳舒适建设质量整体上较好,但在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建设质量则为一般,在以后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丹霞山景区应注意这些问题,努力建设成为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重大意义、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开发的低碳旅游景区的成功措施和经验,从旅游者、旅游景区、地方政府及当地社区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低碳旅游景区。对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重大意义、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开发的低碳旅游景区的成功措施和经验,从旅游者、旅游景区、地方政府及当地社区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低碳旅游景区.对关门山构建低碳旅游景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啸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37-138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文章初步介绍了低碳、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并依据相关国家发展经验,提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实践低碳旅游行为,为创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是低碳或碳中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节点.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源、碳汇的构成,其次分别对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及废弃物碳排放和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滩涂的碳吸收进行了测度,并对焦山风景区的碳源、碳汇做了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结论:交通碳排放在焦山风景区碳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交通过程中碳排放是焦山风景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措施;林地、湿地碳吸收量最多;焦山风景区碳汇能力相对较强,是镇江市重要的碳汇地.因此焦山风景区应充分发挥碳汇能力,为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最后提出了焦山风景区建设低碳景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游客低碳行为的培育是低碳旅游模式转变的基础.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游客低碳行为进行引导、疏理和监督,才能促进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游客低碳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景区管理机构、政府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社会组织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郊型乡村旅游,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景区边缘乡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景区环境等.本文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并以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即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整合资源与景区形成互补;在功能定位上,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在布局模式上,实现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实现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  相似文献   

8.
决策参与型旅游开发模式,可以提高公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增强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促进社会对地区发展旅游的理解,推动决策方案的实施。基于对贵州梵净山景区的访谈调查和实地观察,提出决策参与型旅游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分析法建立了开发模式的层次结构,确定评价要素层和评价因子层各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出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验证开发模式的可行性,通过问卷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参与决策型旅游开发模式,在实际工作展开中存在一定难度,理论设计模式不符合现实景区发展。针对发现的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建议从鼓励公民组织积极活动,赋予居民话语权利,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产品品牌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社区环境5个方面,推动梵净山景区旅游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要求,了解其影响因素,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旅游景区低碳化水平)、准则层(低碳旅游资源、低碳旅游设施环境、低碳旅游运营、低碳旅游管理4个准则)、指标层(23个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等级区间.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池州九华天池景区进行评价,以定量化的数值反映其低碳化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景区低碳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佩玲  莫珊  麦梓莹 《科技资讯》2013,(12):226-227
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两种方式分析丹霞山景区旅游低碳现状,研究旅游者在景区内吃、住、行、游的舒适度情况;同时,对景区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该项研究成果为丹霞山景区的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景区旅游舒适度的提升给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托延平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低碳旅游理念,从低碳乡村旅游吸引物、低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低碳乡村旅游消费方式、低碳乡村旅游教育示范四个方面构建延平区低碳乡村旅游模式,为延平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景区开发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事关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判据之一。文章剖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特征,从指标体系的构建、权重的确定、数学模型的选取等方面讨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伍慧玲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101-106
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湖南韶山红色旅游景区的散客、自组团队游客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游客对景区红色资源的展示满意度较高,而对景区整体形象及服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由此可知,提升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重点,是加强整体形象建设和服务改进。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引申出来的旅游业发展原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涌现了一系列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模式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夸大生态旅游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忽视对大众旅游自身问题的解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坚持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季节性旅游资源是珍贵的自然旅游资源,近年来很多季节性旅游景区因"短期、旺季"的竞争造成了景区资源的破坏,给景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实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管理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让季节性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季节性旅游景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出合理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以贵州"百里杜鹃"研究为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保护的观点出发,提出景区环境承载力控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国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向,但在旅游领域究竟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并未形成共识.该文在梳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框架和治理途径.结论认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底线,进行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四个空间尺度的二维分析,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多尺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杨亚娟 《科技信息》2012,(31):366-367
当前旅游景区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失,导致游客利益和景区的社会形象受到“双输”。本文从旅游伦理学角度出发,提出在依法治理旅游景区的前提下,应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旅游环境下,加强旅游伦理学教育,建立健全景区管理的法制规章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旅游环境,增强景区的社会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旅游景区的社会地位和旅游形象,为旅游景区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泰安市向低碳旅游城市转型,打造低碳旅游文化名城是必要且可行的。从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角度,分析泰安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低碳旅游文化名城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的低碳文化、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旅游产品和低碳旅游消费等内容,据以提出泰安市创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同产业实行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文章从低碳旅游的概念人手,分析了恒山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面临的挑战.要实现恒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快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法规制度和优惠政策,旅游企业经营低碳化,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低碳旅游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