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闻标题大量使用流行语的现象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此加以分析,认为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新闻标题依附其上,其目的在于借助流行语强化其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词和流行语存在极大的相似性。正是这种相似性造成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混用。从模因理论的角度对二者的存在以及新词演变为流行语的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研究意义上的新词都应该是成为模因的词语,严格意义上的流行语的前身都应是新词,只有那些由新词发展而来最终纳入一般语言的流行语才能被称为成功模因。  相似文献   

3.
杨卫红 《科技信息》2012,(33):545-546
本文结合网络造句运动的两个案例,借用语言模因论,首先对网络造句运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网络造句运动使原本普通的语言模式因大量复制而具有了模因性,从而创造了网络流行语。然而,这种流行语能否保持模因性,则取决于后网络造句阶段的传播。在此情况下,语言模因既有可能因被反复精确复制而得以维持长久,亦有可能因模因的变异而被消解。从语言模式传播的整个过程来看,网络造句运动起到了桥梁和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播报     
正《新华字典》成为吉尼斯纪录最畅销书近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克·弗里加迪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据统计,截至去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高达5.67亿本。马克·弗里加迪说:"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的团队为这两项纪录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5.
《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已发行4亿多册,其注释的科学、准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有些读者对《新华字典》的部分注释内容存在误会,主要包括:一、《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的差错率是否为零;二、《新华字典》的“.”号用法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三、《新华字典》是否有环保观念;四、《新华字典》检字表“多开门”的检索方法是否科学。本文对此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模因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文章主要研究网络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新华字典》在国内外的翻译、出版、发行及获奖等方面阐述了《新华字典》在国际上的影响,指出《新华字典》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小型汉语语文辞书,在中华文化传播、对外友好往来和国际汉语教学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其注释的科学、准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2011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华字典》第11版。本文介绍了《新华字典》第11版的修订、编辑出版以及版本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日记,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等,对《新华字典》第一版的若干史实做了探讨.主要包括: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等在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编辑字典计划》是如何成为《新华字典》的编纂纲要的;魏建功先生与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如何共同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排版、校对、审读、修订等情况.由出版家与语言学家合作编纂的《新华字典》标准高、范围广,其编纂意义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因此《新华字典》第一版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实用性,经过不断修订,成为现代汉语小字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模因在影视语言的流行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语言模因依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影视流行语言模因现象,并剖析了影视流行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探讨了影视流行语对影视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韵字的考察是诗文用韵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宋代江浙诗韵中11个韵字的音或义,11个韵字具体如下:“做”、“蠡”、“他”、“打”、“汗”、“居”、“履”、“霓”、“归”、“离”、“贲”。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中“有生于无”的命题,郭店竹简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老子只有有无平等的观念而不主张无先于有。对老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以及从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角度来论证,无先于有的观念并不能轻易地从老子那里剔除。“无”与“道”在形上层面同一,因而较“有”优先,有无的对等关系只在形下的经验世界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5.
"哩"是丰城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助词。本文拟对丰城话中助词"哩"的分析,得出"哩"总共有"哩1"、"哩2"、"哩3"、"哩4"和"哩5"五种用法。  相似文献   

16.
昧、冒、没、蒙四字当为同源字,而非通假字,且均有“冒着、顶着”之义项;当此四字与“死”组合成词后,均有“冒着、顶着死亡的危险”义。  相似文献   

17.
"外来者"故事原型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常见命题。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外来者"性别身份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女性开始成为携带文明气息的"外来者"。本文以丁玲的《在医院中》、格非的《人面桃花》、贾平凹的《带灯》三个文本为基础来探讨以女性为主的"外来者"故事原型的性别转换。  相似文献   

18.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是目前水稻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明确不同水稻食味品质基因型,可为优质水稻育种研究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22个目前上海市种植的重要常规水稻和杂交稻亲本食味品质基因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紫香糯861"水稻含有相对较多不良食味品质基因型.3种杂交稻父本,"湘晴"、"R44"和"繁14"的食味品质基因型比这3种杂交稻母本,"寒风A"、"秋风A"和"申9A"以及其他常规稻有欠缺.从蜡质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在本研究选用的22种水稻中,2个为糯稻、20个为粳稻,但其中有4个为软米型粳稻;在16个非软米型粳稻中,"宝农34"、"金丰"和"银香18"是具有相对最好食味品质基因型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混沌"在东西方原始神话宇宙观中最初是以"人格神"的形象出现的。《老子》以"混沌"神话为具象原型,"混沌"在《老子》中衍化成一个带有哲学意义的概念。《老子》哲学中"混沌"概念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不仅关涉宇宙,用来描述宇宙起源的图景,而且也用来描述《老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精神状态和风貌。从宇宙万物的理想状态和理想人格的精神状态和风貌的描述出发引导和规范人类个体及群体的生存方式,"混沌"概念同时也是作为一个范导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一位对女性比较关注的作家,他的诸多作品里显示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观。文章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就在"自然"二字,并从林语堂所倡导的女性"自然"之德、"自然"之貌以及"自然"之力三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