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40例肾结核,仅有4例获得早期诊断并经药物治疗痊愈;延误诊断36例,除1例为先天性孤立肾合并结核因误诊而作探查手术外,其余35例全都作了肾切除术或肾切除加输尿管切除术。延误诊断的原因:(1)病史询问不够详细,也未对病史作全面分析或者对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了解(占61.1%)。(2)不重视尿常规和尿液抗酸杆菌的检查。(3)临床表现不典型。(4)症状不明显,病人忽视而未就诊。文中讨论了排泄性尿路造影一侧肾脏不显影时,可能的原因有:(1)造影时腹部压迫不紧,造影剂由输尿管迅速排入膀胱。(2)一侧上尿路的暂时性梗阻。(3)先天性弧立肾或一侧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症。(4)其它疾患。(5)肾结核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2.
以往全膀胱切除术后常用腹壁造口解决排尿问题,患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而理想的代膀胱是能够自主控制排尿,对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没有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全膀胱切除时注意保护好尿道膜部与尿道外括约肌。用带蒂的末段回肠以“W”型整形缝合为球囊状新膀胱,安置于盆腔内,其最低位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2例患者出现新膀胱漏尿、腹膜炎,经处理后痊愈。20例术后恢复顺利。追踪观察一年,22例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无尿失禁、无溢尿,排尿间隔时间3h以上,每次尿量>200mL。术后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检查无明显改变,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20例男性患者术后出现阳萎。22例患者未见残余尿道发生肿瘤。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内窥镜手术切除输尿管膨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输尿管膨出患者采用经尿道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经IVU、B超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电切镜行输尿管囊肿低位横行切开术4例,3例肾积水消失,1例肾积水改善;7例行输尿管膨出囊壁部分切除术,积水全部消失。11例手术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平均随访19mo,3例术后出现输尿管反流,2例2mo后自行缓解,1例术后3mo行开放手术抗反流。结论:经尿道内窥镜手术切除输尿管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经尿道囊壁部分切除术效果更为理想。当输尿管反流不能自愈时。应行输尿管膀胱抗反流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经内窥镜逆行置留双J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通过内窥镜置入双J管进行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能分析.结果:32例置管均顺利、管位正常,2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或血尿,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2例体外碎石患者缩短了排石时间,减少了并发症;4例术后漏尿患者置管后漏尿随即终止;肾功能不全组病例肾功能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二期手术;晚期癌肿压迫输尿管病例,除有效防止狭窄外,肾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双J管具有内引流和内支架的双重作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首选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5.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按经典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术中尽量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并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1994.4-2000.4进行该手术26例,其中23例术后能自控排尿、无尿失禁、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术后排尿困难。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新膀胱术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大多位于。片盂输尿管交界处,后者是造成小儿、青少年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男性,以左侧发病为多。影像检查主要为超声、X线静脉尿路造影、必要时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或经皮穿刺肾盂输尿管造影等;本文通过对4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螺旋CT表现的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阴性结石体外冲击碎石(ESWL)的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采用HK.ESWL—V型X线定位碎石机,经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明确为输尿管阴性结石后,经静脉推注76%泛影葡胺40mL,患侧输尿管显影后,参照CT或B超检查结石部位所致充盈缺损进行定位,治疗电压6~8KV,冲击次数1 200~2 800次,并予抗生素及排石处理。术后15d复查B超。结果:本组87例患者经1次ESWL治疗后15d,有细砂状结石排出74例(85.1%),复查B超结石排净69例(79.3%),第二次ESWL治疗排净12例(13.8%),第三次ESWL治疗排净3例(3.5%);失败3例(3.5%),2例施行腔内碎石,1例行手术取石,证实有炎性肉芽包裹。并发症主要是肉眼血尿及肾绞痛。结论:IVU下行输尿管阴性结石ESWL治疗疗效好,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报告27例(29侧)UPJ梗阻的治疗情况 ,18例(19侧)行Anderson -Hynes肾盂成形术 ,其中3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者加作肾内翻折叠术 ,1例侧行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 ,4例(5侧)行Y -V成形术 ,4例侧行肾切除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结果 :17例(1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者术后症状消失 ,大部份患者复查IVU显示肾盂明显缩小 ,肾功能改善 ,UPJ处蠕动良好。1例吻合处狭窄 ,经扩张后再次放置双J管6周后治愈。1例行肾盂瓣成形及4例行Y -V成形术者 ,术后复查肾积水有改善 ,但肾盂缩小不明显 ,UPJ处蠕动幅度频率改善不明显。结论 :Anderson -Hynes肾盂成形术为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9.
尿石症是泌尿系常见疾病,过去常用腹部平片。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IVP)进行诊断。本院自1990年购进美国GE公司RT68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以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在该病中有了更好的应用。笔者对152例尿石症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探讨Q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连续收集我院1992年6月~1997年门月共诊断为泌尿系结石患者152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IVP和/或手术病理症实。对IVP拟诊为阴性结石患者做了逆行尿路造影检查。其中肾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122例,膀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输尿管膀胱开口处排尿情况,探讨妊娠期输尿管排尿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以减少妊娠期妇女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妊娠妇女150例,分别于早孕期(11-13周)、中孕期(20-24周)、晚孕期(32-36周)进行检查,1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饮水500 mL后45-60 min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的尿流形态、排尿频率及尿流速度.结果早孕期与对照组比较,尿流速度、排尿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期及晚孕期时输尿管排尿频率增高,但尿流速度减低,且右侧尿流速度减低更为明显;尿流速度以仰卧位时最低,对侧卧位时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排尿频率受体位影响不明显.结论中、晚孕期输尿管排尿的改变与子宫压迫输尿管密切相关,适当卧姿可改善输尿管排尿状况.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例1:女,26岁.因间歇左侧腰痛、发热4年入院.入院经体检、B超、KUB+IVU等检查诊断为左侧重复肾上肾重度积水.确定患者腰痛、发热原因为左侧重复肾上肾积水、反复感染所致.决定行上肾切除术.但术后肾周负压引流逐日增多,为尿性,1周后每日达300余毫升,遂行肾动脉造影,确定下肾动脉上极有一分支上行供血于残肾切面,准确置管至该分支动脉并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当天漏尿停止,1周后拔除肾周引流管出院.术后半年复查B超肾周无积液,KUB+IVU示下肾动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需长时间尿道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的行走、生活不便及继法逆行尿路感染问题.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关腹后行膀胱造瘘术,置Foley氏管留置,直至膀胱功能恢复拔除.结果14例受术者在未用特殊抗生素的情况下无一例造瘘口、尿路、膀胱感染,膀胱功能如期恢复.结论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彻底,膀胱恢复快,避免反复尿道插管,降低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方便,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带管出院减轻患者经济、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 ,38岁。因反复腰部酸痛10a ,加重伴尿频、尿急半月就诊。尿常规 :白细胞( ++) ,蛋白( +) ;B超所见 :双侧肾脏区域均未探及正常肾脏结构。膀胱充盈尚可 ,其内未见异常。于膀胱右上方显示一大小约9 0cm×5 9cm×5 1cm的肾脏声像 ,其轮廓饱满 ,内部结构尚清晰 ,集合系统无分离(图1)。B超诊断 :孤立肾异位于盆腔。排泻性尿路造影检查提示 :①单侧盆腔异位肾并左侧输尿管走行畸形 ;②右侧肾脏及输尿管缺如。讨论孤立肾及异位肾均为肾脏先天性异常发育。孤立肾系指单侧肾脏缺如 ;异位肾则是由于肾血管位置异常 ,使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检查,酌情气压弹道碎石,放置双J管内引流治疗56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术后患者血清BUN,Scr均明显下降,尿量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输尿管镜诊治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等优点,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病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许文礼 《甘肃科技》2010,26(3):145-146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是不可缺少的直接观察的一种方法,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接受了普通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其中男19例、女9例,15例显示狭窄段以上扩张、13例显示痉挛段与扩张段成漏斗状;所有检查的结肠病变肠管的肠壁和粘膜下神经丛内的缺乏神经细胞而处于痉挛状态,丧失了正常的肠蠕动和排泄功能,粪便、肠气蓄积在远端结肠,使该段肠管继发扩张、肥厚、逐步形成巨结肠的改变。由于出现肠扭转及肠梗阻,所以,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从1997~2009年收集经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28例患者,做一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在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局麻下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后通过输尿管镜探查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肾盂结石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单通道完成,共行手术48次,其中一次治疗28例,二次治疗7例,三次治疗2例.手术时间:肾结石平均2.1h,输尿管结石平均1.4h.肾结石总取净率为84.8%(28/33),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全部取净.残留结石行ESWL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肾盂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复杂性肾盂结石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7例孤独肾合并结百的处理效果。方法对208例孤独肾患者进行B超、KUB+IVP等检查,发现其中27例合并结石,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结果27例中22例通过排石、ESWL、输尿管肾镜、手术等方式除去结石,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孤独肾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增强其防治结石梗阻的意识,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上尿路结石性脓肾患者行腔内治疗(8例Ⅰ期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28例Ⅰ期先行微创经皮肾造瘘引流术,Ⅱ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和/或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发热及尿频尿急等症状均基本改善,无近远期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18月,1例因反复肾盂肾炎最后行患肾切除,2例患肾明显萎缩,7例患肾轻微萎缩.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是可行有效的,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和坦索罗辛胶囊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72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索利那新片5mg/d和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mg/d,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d和安慰剂,记录治疗前,服药12周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表(I-QOL)、每次排尿量(导尿+自然排尿)、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5例。服药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I-QOL、每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索利那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服用较单一索利那新更能缓解膀胱痉挛症状和排尿不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需长时间尿道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的行走、生活不便及继法逆行尿路感染问题。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关腹后行膀胱造瘘术,置Foley氏管留置,直至膀胱功能恢复拔除。结果:14例受术者在未用特殊抗生素的情况下无一例造瘘口、尿路、膀胱感染,膀胱功能如期恢复。结论: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彻底,膀胱恢复快,避免反复尿道插管,降低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方便,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带管出院减轻患者经济、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