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老顶山人工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拔1200—1300m处的28年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乔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其为:油松W树干=2.316(D2H)0.658,W(枝条)=1.313(D2H)0.989,W叶子=1.412(D2H)0.831和W(根条)=1.589(D2H)0.753,灌木和草本植物用表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6月份人工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43.470g/ha,其中乔木层35.679吨/公顷,林下灌木及草本层7.791t/ha。  相似文献   

2.
安徽百合属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安徽产百合属(LiliumL.)2种和2变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野百合(L.browniiF.E.Brown)观察了2个居群。歙县居群观察到两种细胞型,细胞型Ⅰ:2n=26=1m+2Sm+10St+10t+3T;细胞型Ⅱ:2n=24+2Bs=2m+2Sm+8St(2sc)+12t+2Bs;石台居群核型公式为2n=24+1Bs=3m+1Bm+6St+12t+2T+1Bs。百合(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核型公式为2n=24+1Bs=4m(2sc)+14St(2sc)+6t+1Bs;药百合(L.speciosunThunb.var,gloriosoidesBaker)核型公式为2n=24=4m+9St(2sc)+10t+1T;条叶百合(L.callosumSieb.etZuce.)核型公式为2n=24=2m+2Sm+4St(2sc)+16t。以上的核型类别全部属于“3B”型,其中野百合2n=26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和代数理论中代数方程根的性质,研究了具有正整指数干扰的二阶时滞方程组x.(t)=k1/(1+y(t))-b1xm(t),y.(t)=k2x(t)-b2yp(t-τ)yq(t),τ≥0{正平衡态的稳定性,其中k1,k2,b1和b2是正常数,p,q和m为干扰的正整常数.文中得到了方程组正平衡态的存在唯一性条件以及正平衡态无条件局部稳定的充要条件.解决了p=q=m=1时的相应问题且将其推广到p,q,m皆为正整数的情形.所得条件易于检验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国产MAPGIS6.0软件为平台,对雅安市1:25万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数字化叠加处理,生成16032个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单元,应用“机制法”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研究表明:(1)雅安市大部分处于我国东部三等光温四级气候生产潜力西区,土地每年自然生产潜力在7843-17335kg/(hm^2)之间;(2)全市土地自然生产力水平为中等偏上,中低产田土占71.28%;(3)全市土地增产潜力平均为23.53%.区域潜在生产力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为土壤,次为水分;土壤限制因素为有机质、全氮,其次为速效磷和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5.
治岭头金(银)矿的含金黄铁矿主要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的半自形-它形晶,颗粒大小为0.003~3.000mm。含Sb653~1800g/t,Ar500g/t左右,mc。/mNi为1.1,稀土元素含量18g/t,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与围岩次火山岩中的黄铁矿相似。这些标型特征表明其形成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因此,该矿床应属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椭圆曲线E(Fq)上的一种离散对数的计算方法,这种算法的复杂度为O(t1/2).其中t是P(∈E(Fq))的阶数m的最大素因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没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一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和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一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 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  相似文献   

8.
三元二次对称平均对幂平均的分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x)是三元二次初等对称平均,Ms(x)是s次幂平均。本文求出了使不等式Mp(x)≤P2(x)≤Mq(x)成立的最大p和最q。把这个结果用于任意ABC,我们得到Mk(ma)≥3r,k≥(ln3)/(ln2—ln3);Mt(ma/a)≥/2≥M-t(m/a),t>(ln9—ln4)/ln3;Mk(ha/ra)≥1,k≥(ln3—ln2)/ln2;Mk(ra/ma)≥1,k≥(ln3—ln2)/ln2,其中a,r,ra,ha,ma分别是边长,内切国与旁切国的半径,高以及中线。  相似文献   

9.
对高斯函数的两个恒等式:〔x〕+〔x+1/m〕+...+〔x+m-1/m〕=〔mx〕,其中x∈R,m∈N;1/2(p-1)Σ(k=1)〔kq/p〕=P-1/2.q-1/2,其中p、q是正奇数且(p,q)=1,以及Tom.M.Apostol的一个问题“若a=1,2,3,4,5,6,7。证明存在一个(依赖于a的)整数b,使得nΣ(k=1)〔k/8〕=〔(2n+b)^2/8a〕”,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得到  相似文献   

10.
谭智平 《衡阳师专学报》1996,14(6):21-24,49
对只有一个变点模型x(i/n)=f(i/n)+α(i/n),其中,f(ft)=「J1+S1(t-t0),0〈t≤t0,J2+S2(t-t0),t0〈t≤1,ε(n/n),…,ε(n/n)独立同分布,J1,J2,S1,S2,t0为未知参数,讨论了变点t0处,跳变度(J2-J1)和坡变度(S2-S1)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引入石漠化因子,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40011.51 t/a,土壤保持量835963.94 t/a.计算研究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土壤侵蚀模数时,石漠化程度越高,总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和可流失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的差异越大;在岩溶区,使用可流失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更能真实的反映岩溶区土壤侵蚀的状况.研究区水田和林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大,旱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小,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是在裸岩山地和陡坡地植树造林,大于25°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地面积,减小陡坡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茂兰自然保护区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22×104ha,耕地640ha,人口8547人,人均耕地0075ha。保护区11个旱作土种(1212ha)粮食生产力可产玉米74714t;35个水稻土种(7763亩,保灌面积3067%)的生产力是375507t,即全区的粮食现实生产力为450221t。扣除应当交的国家定购粮85%,人均净占粮食482kg。按国家小康标准人均占有粮食400kg和温饱标准人均占有粮食350kg来看,人口承载力分别是10299人和11770人,目前人口土地承载有余。但总人口在不断增加,农业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而耕地不会增加,如按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投入计算,按小康标准,2020年人口将超载;按温饱标准,2040年人口将超载  相似文献   

13.
以闽江流域临海区长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8年与2000年的TM/ETM+和SPOT遥感图像,及1998年土地利用GIS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长乐市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长乐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类型为水田、林地、旱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水田、林地的明显减少,旱地、未利用地及居民地的大量增加,占总面积25.39%的土地单元发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处于发展期,并有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母质为昔格达组粘土的攀枝花土壤样品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的钒普遍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剖面分布特征。一般来说,矿区土壤中的钒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区,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受采矿污染的影响;水田土壤中钒含量明显高于旱地,表明水是钒元素迁移的重要介质(载体)。钒含量在土壤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呈底层富集型,反映了成土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使用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在斑块水平上,通过计算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面积等指标,以及不同景观组分的面积谱和斑块形状指数,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镇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斑块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用地在空间上向着大面积、高度聚集,在斑块形状上向着规则化的方向发展;耕地与之相反,由原来的聚集分布转为破碎化分布,斑块形状不规则化明显;林地由于其在空间分布上与耕地(城市化前期)、城镇用地(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存在着明显的分异规律,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因此其无论是在空间分布上的聚集性,还是在斑块形状的规则性方面,受城镇用地迅速扩张的影响较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园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新兴的农业用地,与城镇用地类似,向着在空间上聚集、斑块形状上规则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水平分析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贵州DX、DW典型铅锌矿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DX、DW铅锌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共88个,采用乙酸铵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样品的阳离子交换量大多数在10~20cmol/kg范围内,肥力保持水平为中等,且旱地土壤高于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17.
运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鄱阳湖区丰水期与枯水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获取水体范围,两者相减获取“冬陆夏水”区;在“冬陆夏水”区内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提取植被覆盖区;提取鄱阳湖区13~ 18 m的高程范围;将提取的区域与查螺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对比分析.在“冬陆夏水”区的13 ~18 m高程范围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大于0.17的区域为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经检验,计算结果得出的钉螺孳生地栅格级准确率达到70.91;.研究表明,鄱阳湖区“冬陆夏水”范围和植被覆盖范围广大,预测模型中增加适宜钉螺孳生的高程信息将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以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覆被详查资料为主要数据,在Arc-GIS支持下研究贵州省赤水河流域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动态变化特征,阐明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耕地(旱地、水田)面积减少51.84 km2;园地、水域、灌木林和裸岩面积变化程度较小;草丛、稀疏植被和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1.98 km2、2.19 km2和12.85 km2;其中,建设用地年变化率与动态变化最显著分别为10.98%、13.18%,面积增加了33.40 km2.研究认为,除自然因素外,政府政策、工业化、城镇化等人文因素是影响流域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吉林省西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原、旱田和水田)对苏打盐碱土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中有机物质的质量比最高,为27.08g/kg,草原中有机物质的质量比最低,为21.63g/kg;水溶性有机物(WEOM)的质量比为水田旱田草原,芳香化程度为草原水田旱田,其值分别为3.90,3.79,3.31L/(mg·m);WEOM三维荧光光谱在区域Ⅲ和区域Ⅴ的荧光强度最高;WEOM荧光区域积分值为类腐殖酸类富里酸类溶解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类色氨酸蛋白质类酪氨酸蛋白质;类富里酸质量比为草原旱田水田,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质量比为水田旱田草原,类腐殖酸质量比为旱田草原水田.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EOM的质量比和组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揭示当前多重因素驱动作用下,以铜仁市碧江区为例探究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对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年、2017年landSat高清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通过土地利用动态相关指标以及转移矩阵计算,揭示出了碧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率的演变规律,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差异。结果显示:碧江区土地利用主要是以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旱地为主,其次是以城镇用地、水田和农村居民用地为主。2009—2017年,碧江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和速率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和差异,其中城镇用地利用幅度最大,道路和城镇用地利用变化速率最快,其率值分别为59%、16.81%。碧江区土地利用转换较大的是以城镇建设用地和道路为主,旱地转为城镇用地的面积最多,其转换面积为90.40 km~2;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演变呈现出3种变化模式,其主要以城乡向外扩展、道路指向性和农村居民点就近利用模式存在,土地利用空间集聚主要集中于碧江区中部向东部移动趋势。影响碧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以社会经济、地形地貌、政府政策、人口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