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巍 《创新科技》2019,19(3):49-54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4—2018》的数据为基础,将湖南省区域创新的主要指标数据与中部六省中排名与其相近的湖北省、安徽省两个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湖南省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主要指标之一的专利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安徽省2011-2015年专利数据,通过对安徽省专利产出规模、质量、效率、主体、技术领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创新能力,揭示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统计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突出表现,全面总结了安徽省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科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支撑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1.85%,超越湖北省,居全国第9位,首次跃居中部第1位。科技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3》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国家知识产权局《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显示:安徽省专利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发展”战略核心,突出提升自主创新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突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3》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本文通过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测算了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剖解其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提升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FDI、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DI、官产学合作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95—2008年区域实际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探讨了FDI与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FDI、官学合作、产学合作以及官产合作是区域创新能力的Granger意义上的原因;FDI、官学合作、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起着显著的正面效应,其中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官产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锐 《广东科技》2011,20(21):24-26
在研究探讨了RIS中科技文献信息需求的特点与文献信息服务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合作化服务、深化服务内容、重视对企业服务等提高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支撑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条件与区域创新网络构成要素的讨论,以河南黄淮四市为例,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创新主体总体上缺位、创新资源匮乏、关系通道不足等制约了其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认为欠发达地区只有积极完善创新主体职能,努力丰富网络创新资源,主动开展创新主体间的合作等,才能加快区域创新网络的发育速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省的科教资源和研究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安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红  徐霞  杨顺龙 《安徽科技》2023,(11):11-16
<正>城市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城市逐渐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的新要求,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提升省内各城市创新能力,缩小区域创新水平差距,实现安徽省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文献上看,现阶段关于安徽省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基于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省域尺度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创新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从而间接实现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区域创新效率高低与其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3)从区域创新环境方面来看,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由于对创新环境利用不足所导致.最后对创新效率偏低的地区在创新环境投入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区域创新模型的基础上,将来自区域外部影响的空间邻居效应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影响要素,并利用2001—2008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研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环境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的空间邻居效应确实存在,即周边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对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协同,形成区域创新联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柯策 《安徽科技》2013,(5):15-1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是指导和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法律依据和重要保障,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律法规在全省科技工作中始终占据突出位置。多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不断提高认识、制定政策、完善措施、落实责任,推动科技进步法律法规深入贯彻和有效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为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比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角度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邻接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的提升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能起到显著提升作用,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并未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依赖性逐步增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研发投入、累积知识存量、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知识流动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金融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滞后期,而对外开放在当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创新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创新学分制度的制定程序和实施程序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给出了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实践学分的实施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安徽省第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安徽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解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瓶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安徽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