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Fe(phen)_3](ClO_4)_3与Na_2S_2O_3在室温下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华 《科学通报》1995,40(5):427-427
由于多组分体系固相化学反应的检测、跟踪都很困难,对固相反应的研究远没有液相那样深入,尤其室温下的固相反应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进一步开展室温或低热温度下的固相反应研究,继续探索和寻找固相反应的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研究价值.固相氧化还原反应是固相反应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是都能预测固相反应.为了在众多的反应体系中寻找室温固相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郭祝昆 《科学通报》1981,26(7):411-411
采用淬火法和固相反应法,并结合显微镜和X射线多晶分析,研究了Sm_2O_3-BeO、Ho_2O_3BeO和Y_2O_3-BeO体系的相平衡关系,并作出相图(图1)。试料制备和实验方法见文献[1、2],原料纯度见表1。  相似文献   

3.
梁俊文 《科学通报》1990,35(15):1146-1146
高温超导体的连接,是这种新材料的许多未来应用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对超导磁体,电力传输等用途更是如此。这种连接要求接点处应具有与母材一致或相近的超导电性。现有的陶瓷连接方法如机械连接、钎焊、粘接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要满足这种连接的要求,首先连接处应具有和母材一样的成分与结构。固相反应法虽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此法工艺复杂。而  相似文献   

4.
王海增 《科学通报》1994,39(2):189-189
自从Hong等人发现了Nasicon相化合物Na_3Zr_2Si_2PO_(12)的超离子导电性能以来,人们对Nasicon及其相关结构的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化合物也表现出低热膨胀性能,可望作为抗热冲击材料和核废料储藏材料,NaZr_2(XO_4)_3(X=P,As)化合物是这一大类化合物的母体,其结构允许化学取代,从而能够得到许多同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用固相反应法制备,较难以得到纯相和单晶.我们曾用水热法合成出纯相MTi_2(PO_4)_3(M=Li,Na,K),发现水热法优于固相反应法,F~-离子,作为矿化剂,对水热晶化有重要影响,我们曾在F~-体系中用水热晶化法生长出较大的完美的沸石单晶.本文描述了在F~-体系中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出  相似文献   

5.
非水体系水热法制备纳米磷化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半导体随其粒径减小,量子尺寸效应逐渐增强,呈现出与块材显著不同的特性,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Ⅲ~Ⅴ族纳米半导体如InP的制备和应用尤其引起人们的兴趣。但传统的固相反应法由于制备温度高,很难制得纳米晶体材料。近年来,已有一些新的方法制备纳米级InP。如Douglas和Theopold从[Cp*(Cl)InP(SiMe_3)_2I_2的醇解反应中得到纳米InP,Nzik等利用InCl_3的草酸盐配合物与P(SiMe_3)_3反应制得平均粒径为2.3nm的InP。但这些方法中使用的反应物都剧毒,对空气极其敏感,而且很难合成。  相似文献   

6.
自从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元素替代一直是人们探索其超导电性产生机制和寻找新的超导体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YBaCuO体系中,对于Y位替代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中除Pr,Ce,Tb外都能形成正交的123相,并保持临界温度在90K左右的超导电性.目前,关于Y_(1-x)Pr_xBa_2Cu_3O_y体系虽然保持正交123相但并不是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然而对于掺Ce的(Y,Ce)Ba_2Cu_3O_y系统的研究则报道较少,对于掺Ce的YBaCuO体系超导临界温度下降甚至不超导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用固相反应法在常规合成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替代Y都不可能得到单一的123相,但是有限的Ce能够进入123相并导致123相正交向四方的转变,从而影响超导电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Ce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1673 K合成了CaZr_(1-x)Mg_xO_(3-α)(x=0,0.005,0.01,0.02)陶瓷粉体,在空气中1873K下对材料进行二次烧结10 h.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确定合成后的样品中有CaZrO_3基固溶体和微量的MgO存在.为了明确CaZr_(1-x)Mg_xO_(3-α)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交流阻抗法在1073~1473 K,富氧气氛(Ar/O_2/D_2O)/(Ar/O_2/H_2O)和富氢气氛(Ar/H_2/H_2O)/(Ar/D_2/D_2O)下测量了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及其同位素效应与气氛依赖性.通过检测电导率的H/D同位素效应,确定了固体电解质的质子导电优势区域.结果显示在富氢气氛下,测定的1073~1473 K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H/D同位素效应,表明质子是主要的载流子.在富氧气氛下,1073~1273 K温度范围内,质子也是主要的载流子.该材料有可能作为氢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8.
汪浩 《科学通报》1994,39(22):2059-2059
Bi系超导体中由于2201,2212等低温相不同程度地与2223相共生,使制备高T_c的2223相样品十分困难.掺Pb掺F能增强高温相的形成,并获得零电阻温度分别为107K和118K的2223相超导体.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实验结果指出,在不掺杂的条件下一步直接合成铋系超导体,很难得到2223相为主要成分,零电阻温度T_(CO)超过100K的样品.本研究采用先制备Bi_2Sr_2CaCu_2O_8样品,再与CaO,CuO反应的两步法合成2223相的样品,表明它比一步合成Bi_2Sr_2Ca_3CuO_(10)的效果要好得多,并对这两种不同方法合成2223相铋系样品的结果进行了化学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化学振荡反应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振荡现象,在某些振荡反应中可依次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振荡现象,这种反应称为连续振荡反应。目前已发现了许多连续振荡反应的体系。但这些体系中至少含有二种有机取代物,而含单一有机取代物的连续振荡反应体系至今尚未见报道,这里报道含单一有机物体系(GA-BrO_3~--Fe(ph)-3~(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单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 Sn_(1-x)Li_xO_3:Eu~(3+)(x=0,2,5,10)系列荧光粉.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Li~+的电荷补偿有助于提升Eu~(3+)在Ca Sn O_3晶格中的溶解能力.当Li~+掺杂浓度为10%时,8%Eu~(3+)完全掺入Ca Sn O_3晶格,结果显著提升Eu~(3+)的红色发光.基于校对的发射谱,讨论了这种荧光增强的原理.此外,在394 nm光波长激发下,最佳样品Ca Sn_(0.9)Li_(0.1)O_3:8%Eu~(3+)显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表明该材料可用于大功率白光LED的红色组分.基于热特性的研究,指出两个热布居过程主导Ca Sn_(0.9)Li_(0.1)O_3:8%Eu~(3+)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1.
固相反应合成M(biN)_nCl_2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雄 《科学通报》1993,38(23):2207-2207
固-固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优点,在原子簇合成、直接法固相制备化合物等方面已有所表现。研究表明,在溶液中快速进行的连续反应如在固相中进行,速度会降低,而且控制适当的条件可使反应停留在任意一个中间产物上,这在溶液中是难以做到的。基于此,我们用固-固反应制备了M(biN)_xCl_2[I],  相似文献   

12.
YBa_2Cu_3O_(7-x)高温超导薄膜在转变温区光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建华 《科学通报》1992,37(3):272-272
自从1986年发现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以来,超导材料在液氮温区的实用成为可能,超导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备超导光学探测器件。这种器件无论以测辐射热还是以约瑟夫逊结模式,都具有响应波段宽(从可见光到毫米波)、噪声小、功耗低等优异性能。由于YBa_2Cu_3O_(7-x)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的结构特性不同于低温超导体,研究其光响应特性对高温超导体基础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硅化物的形成问题在电子器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第一晶态相的形成问题,使它始终是本领域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金属/硅多层膜中的固相反应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虽然有很多关于金属/硅多层膜固相反应的理论和模型,但界面反应过程中如何预测第一相的形成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硅化物第一相的形成问题是当前固相反应研究的前沿问题,虽然在Nb-Si二元平衡相图中存在着其他晶态相,到目前为止,在关于Nb/Si固相反应的研究报告中只有NbSi_2相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形成,实际上,虽然热力学参数可以给出固态反应的反应趋势,但在许多金属/硅多层膜中首先形核长大的相不是自由能最小的晶态硅化物相,也就是说,决定首先形核长大相的不一定是通常的热力学因素,动力学因素也起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不同沉积温度条件下Nb/Si多层膜的初始相形成和相选择问题,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界面反应,利用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解释Nb/Si多层膜的固相反应过程中晶态硅化物的第一形成相问题.  相似文献   

14.
CeO2-ZrO2系统的高压固态反应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CeO2和ZrO2纳米微粒为前驱体, 在高压高温(3.1 GPa, 1073 K)下合成了单相Ce0.5Zr0.5O2面心立方固溶体, 固溶温度明显低于常压下的固态反应温度. 结构分析表明, 立方Ce0.5Zr0.5O2固溶体在773 K以下是热稳定的. EPR结果显示Ce0.5Zr0.5O2固溶体中Ce离子完全以Ce4+形式存在, 773 K退火也不引起Ce4+向Ce3+的还原. 阻抗谱测量表明固溶体是离子导体, 823 K时, 电导率 ? = 1.2×10?5 S/cm, 与纯CeO2在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同数量级; 1123 K时, ? = 2.1×10?3 S/cm, 小于掺杂的氧化锆和氧化铈基电解质的电导率. 在高温区和低温区ln(σT )与1/T的关系满足斜率不同的两条直线, 但低温活化能小于高温活化能.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史凡 《科学通报》1989,34(9):662-662
一、引言 Bednorz和Müller在1986年引发的世界范围的超导研究热潮使人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和Lu)、Bi-Sr-Ca-Cu-O和Tl-Ba-Ca-Cu-O四类高T_6氧化物超导材料,其中价格低廉、无毒害、存在110K高温相但零电阻温度长期难逾100K的Bi系超导体则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DNA的化学修饰可以使DNA分子具有其他功能,如构建DNA编码化合物库(DNA-encoded chemical libraries,DECLs)、制备用于生物传感的DNA探针、提高DNA适配体的结合活性等.对DNA化学修饰反应效率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对反应条件(溶剂、温度等)的优化,为了确定影响修饰效率的重要因素,我们以DNA-NH_2的酰化反应为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影响DNA-NH_2酰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DNA和酰化试剂的分子量.相反,DNA的结构在反应中起着次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寿亭 《科学通报》1987,32(20):1534-1534
一、引言 α-Fe_2O_3(Hematite)是属于三角晶系的一种反铁磁晶体。空间对称群为D_(3d)~6。如取C轴为参考轴,磁晶各向异性能可近似表示为 F_K=K_1~′(sin~2θ), α-Fe_2O_3的一个重要特点是K_1′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符号,称为Morin转变。发生Morin转变的温度(263K)称为Morin转变点T_M.Morin转变是一个长期未得到彻底解决的理  相似文献   

18.
张金平 《科学通报》1987,32(9):657-657
一、引言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寻找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非常活跃。偏硼酸钡低温相(Ba_3(B_3O_6)_2或BaB_2O_4)便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但它存在两种多型体。若从熔体生长出高温相单晶转变为低温相的相变过程,晶体严重开裂,无法得到完整的低温相单晶体。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助熔剂,以降低晶体的生长温度。作为系统寻找Ba_3(B_3O_6)_2助熔  相似文献   

19.
郭敬忠  邓从豪 《科学通报》1996,41(19):1761-1764
NH_3分子和基态NH(X~3∑)自由基的反应存在于氨、肼的热解离过程中,在含氮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关于此反应动力学数据的报道较少,而且差别较大。Mantel和Bair曾通过对NH_3与稀有气体的低压混合物进行闪光光解,测得室温下NH与NH_3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10~(12)cm~3·mol~(-1)·s~(-1)。Zetzsch和Stuhl在较高压力下对NH_3与稀有气体的混合物进行闪光光解,发现在室温下NH与NH_3几乎不发生任何反应,他们给出了NH+NH_3反应速率常数的上限:k≤5×10~7cm~3·mol~(-1)·s~(-1)。最近Wagner等采用激波管技术在高温下对标题反应进行直接测量,得到了1300~1700K温度区间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10~((14.5±0.3))exp(-(112±9)kJ·mol~(-1)/RT)cm~3·mol~(-1)·s~(-1)。对此反应的理论研究,文献未见报道。本文用G2理论首次对标题反应的势能面上各关键点进行了高水平从头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用Ering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李家治 《科学通报》1964,9(4):353-353
测量玻璃的内耗是研究玻璃滞弹性行为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在研究玻璃热历史的影响、玻璃中离子或原子团的移动、某些阳离子在玻璃中配位的变化,以及玻璃晶化过程的机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近来利用这一方法作为探讨玻璃结构的工具已日益增多。关于在含碱硅酸盐玻璃中,在室温附近(低温峯),100到260℃之间(中温峯),以及在300℃附近(高温峯)所出现的内耗峯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一般认为,低温峯是由于碱金属离子的扩散所引起,中温峯是非桥氧离子的扩散所引起,关于高温峯的机构到目前尚没有比较肯定的解释。作者研究了本系玻璃的内耗和电导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