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底4月初,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刚从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回京,总理温家宝又踏上了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和柬埔寨的行程。国际舆论称之为中国的“春季外交攻势”。既然是“攻势”,那么目标是什么呢?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就是一个长期目标。笔者长期做东南亚形势研究,实地调研、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重大场合活动也参加了不少,深切地体会到,“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威胁论”将伴随中国崛起的整个过程。这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正常反应。这些国家往往公开大谈中国崛起是机遇,私下则严重关切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威…  相似文献   

2.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崛起”似乎成为对中国想当然的定位。随着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热播,崛起热更是有了历史的、比较的视角。在全民大谈崛起之时,老外颇有些莫名惊诧《。金融时报》刊文讽刺“中国的大国情结蠢蠢欲动”。更有人不断寻找蛛丝马迹,为中国威胁论做出自己的诠释。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仅仅怪人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者说人家不懂我们文化?于是有“弃龙说”——不要再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免人家误会。但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无论我们如何做人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国版的“中国威胁论”就像一个幽灵纠缠着致力于内部建设与发展的中国。无论是简单地以中国替代苏联作为敌手,还是条陈“有据”的中国新军事威胁,甚至荒唐的“中国崩溃论”,总之“中国威胁”不绝于耳。随着近年来中国平稳、有序地发展,在一些美国人的眼中,中国崛起的“威胁”日益突出。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为集大成者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为这种观点提供了理论注脚。近期在中美关系日趋“正常化”的情况下,美国强化与日本联手、共同牵制中国的态势也似乎实践了该理论及早遏制中国的要求。不过,事实总是胜于雄辩,何况向壁虚构、食石不化的老调重弹。不过,建立在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决策将是危险的,这一点确实值得中国警惕。  相似文献   

4.
无论“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机会论”,都是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心理感受。所以,理想的外交就像一个心理按摩器,要让对方感到舒适。  相似文献   

5.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纷纷发出“中国制造”威胁论的言论,声称中国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世界工厂”这顶“桂冠”是否正在转给中国呢?  相似文献   

8.
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之后,国际核态势和冷战时期相比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采取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使得美苏之间没有发生大战,于是核威慑战略成为核国家的普遍战略。现在美国核战略从防御型转为进攻型,国际安全是更加有保障了,还是不如以前确定了?如果核国家采取防御性的相互威慑和进攻性核战略其结果都一样的话,则说明核国家不需要核战略,因为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就足以稳定国际和平。但如果结果不一样的话,那么进攻性核战略从理论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冷战时当美苏采取相互核威慑政策时,中等核国家的有限报复战略是有效的,但现在美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已不存在,中小核国家原有的核战略是否还有效?如果已经无效,这些国家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也就是说全球的核态势是否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从中国来讲,中国是否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核战略?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又有哪些战略可供选择?今天请几位专家来,就是想请大家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以引起各方的关注。美国现在拥有绝对超强的实力,所有的核国家都不想与之对抗,于是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核国家都采取了低调政策。不过这些核国家暗中仍会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核政策。这些国家虽没有与美国在核力量上一争高低的想法,但却会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核武库。除了巴基斯坦外,所有中小核国家都会在加强核武器进攻能力的同时研制反导系统。这意味着使用小型核武器的可能性在增长。———阎学通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国威胁”(Chinathreat),在美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所谓“中国威胁论”,则是在冷战结束、中国成为美国国内保守派眼中的“战略竞争者”后才正式出炉。后冷战时代,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先后经历五次高潮,虽然每次内容各有差异,但对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显而易见。“中国威胁”的雏形所谓“中国威胁”,最初主要是美国社会对华人的“不信任”和“恐惧”。19世纪中叶,大批华工和移民来到美国。由于踏实能干、工资要求低,华人受到雇主的欢迎,但却对当地人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此外,由于语言、生活习俗等差异也使双方误解不断,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启迪 《世界知识》2023,(18):62-64
<正>2023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见顶了?》(Peak China?)的封面文章,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生产率增速下降,“中国崛起速度正在放缓”。事实上,这并不是西方第一次唱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西方不时大肆宣扬“中国崩溃论”。2016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逼近美国,“中国崩溃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崛起见顶论”。近期,这股论调卷土重来,主要是因为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低于预期。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伴随着老化,全身各脏器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肾脏也不例外。但是,老化现象本身至今还不能充分阐明。那么,老年人出现的变化,算是“正常的老化”(即与年龄有关)呢?还是由于疾病变化引起的呢?其区别常常是困难的。此外,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有老年人特有  相似文献   

12.
借助“民主同盟”美国和日本防范中国,是澳对华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过,澳对华战略更大的部分还是对中国崛起的“借重”。“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在亚洲国家的关注之下,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正式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宣言》。这是日本自1996年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后,第二次与其他国家签署  相似文献   

13.
看清楚了哦,这可是一只可恶的虱子,正在一根头发上“闲庭信步”。瞧见它的爪钩子没有?够吓人的! 如果不“解密”,你会把这个“庞然大物”猜成什么呢?变形的乌龟,还是蜘蛛?也别  相似文献   

14.
美国铁了心要把萨达姆撵下台,并不断放出狠话,其中尤以副总统切尼的讲话最为严厉,切尼称:如果美国不抢先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这将是“对美国的致命威胁”。那么,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  相似文献   

15.
据《华盛顿明星晚报》1月20日的报道,美国首都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每当日落西山,85%的出租汽车便自动退出大街小巷,市面顿时冷冷清清。人们要租汽车便有些困难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不是说,那里的美国生活方式已有了改变呢?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原来,在这堂堂的美国首都,公然出现大批趁黑夜拦劫汽车的暴徒。单单根据警察方面的统计,1963年发生抢劫汽车的案件达四十四起(其中有打死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等等,这些关于中国的说法、比喻,我们至少听到过一二。可细一琢磨,不免有些搞不懂:既然都发展强大到“世界工厂”份儿上了,怎么又会“崩溃”呢?如果全世界都养活不了中国,那中国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威胁”别人呢? 尽管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我们的确要看到自身的问题,搞清自己究竟几斤几两重。中国经济这只大船正在往海洋深处开,别人比我们先看到了这点,开始对中国指手划脚。然而,对这一切,我们还没准备好。——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前,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一次演说中惊呼美国的城市将是“死亡中的城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上台前亦适时提出《日本列岛改造论》一书,为他的竞选登台铺平道路.资产阶级政治家们纷纷对城市和环境问题表示关注,这不仅说明当今城市的生存环境确已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也说明广大居民对这个问题的忧虑和愿望. 这个令人心焦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还是让我们从城市的形成说起.  相似文献   

18.
近期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那就是“中国外交成熟了”。现在,它变成了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认识。国际社会为什么会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我国外交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国际社会才认定中国外交“成熟”了?这种说法的出现是由于中国自身变化的原因,还是别人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这一“成熟论”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成熟”了,那么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是什么?我们这些年的外交工作在哪些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是成功经验,哪些方面还不成熟,是需要改进的?今天请专家就上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阎学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的中国外交,是从对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救援行动开始的。这预示着这一年中国外交将出现一个新的主题:救援。这年的中国外交的确说得上是异彩纷呈,曲星把它们归结为“六个关键词”:和谐、合作、对话、发展、文化、救援。这一年,中国的发展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国内国际到处都在谈论“中国崛起”,并对“崛起”这个概念展开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在《世界知识》上,读者就会发现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在这一年,“中国威胁论”也在继续发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充满善意的外交行动,并提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威胁论”、“人民币应该升值”、“中美贸易摩擦”、“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等等,诸多刺激中国人神经的字眼儿接踵而来。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到底“惹”着谁了?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的一举一动引起了世界如此大的关注。引用本栏目曾发表过的赵晓博士文章中的一个比喻:一只蚂蚁钻进瓷器店,必然是无声无息;但如果是一只公牛闯进了瓷器店,其结果可想而知。拿破仑所言的“睡狮”在醒过来后,必然会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按照经合组织(OECD)经济学家麦迪森的计算,中国在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处于领跑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