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萨达姆的悲剧在于他发动两伊战争,后来又入侵科威特。中国有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它来表述西方借两伊战争促成萨达姆个人和伊拉克的民族悲剧是再恰当不过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尤其是中东,孕育着巨变。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中东刮起了一场旋风。正当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如火如荼之时,伊拉克情报部门搜集到了这样的情报:在伊朗,3000多名官兵被处决,军队一盘散沙,一大半军官开了小差,尚能飞行的飞机不到40%,海军只剩下一艘驱逐舰能够离开基地,巡逻艇因缺乏零配件而瘫痪,惟一的一艘美…  相似文献   

2.
两伊问题是中东的两大热点问题之一。“9·11”恐怖事件促使现任布什政府介入中东事务。由于小布什尊崇和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为方式 ,对遏制伊拉克和伊朗 ,尤其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不遗余力。小布什发动的“倒萨”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也将美国拖进了战后乱局的泥潭。美国正寻找借口 ,拟将伊朗作为下一个重点打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海湾战争一个月来的空中作战中,人们还难以断定今后战争的发展。但是,美伊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可能的得失却是很可以探讨的问题。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将受到沉重打击。如果伊拉克在战争中被打垮,为了该地区的力量均势和政治稳定,有关国家可能会努力保证伊拉克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限制它的军事发展。如果伊拉克顶住了多国部队的打击,使战争久拖不决,萨达姆可能会成为阿拉伯甚至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偶像,以他为代表的阿拉伯激进势力将对美国及西方在中东的利益构成长期挑战。即使伊拉克在战争中败北,但只要萨达姆政权未垮,由于它与多国部队史无先例的顽强抗争和战绩,也可能使萨达姆积累起充当阿拉伯世界精  相似文献   

4.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5.
两伊战争是笼罩在中东历史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久拖不决的战争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是惨痛的历史教训。两伊战争中石油因素对伊朗和伊拉克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决策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支撑性影响,然而战争并未实现双方的战略目标,对两国的石油工业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持续性的冲击,也使得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影响深远。因此,两伊战争也成为海湾国家之间对石油资源和国际石油市场利益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东风云多变。伊拉克—伊朗战争打了8个多月,久拖未决。最近两个月来,连续发生了黎巴嫩内战、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以色列悍然轰炸伊拉克核设施,伊朗巴尼萨德尔被霍梅尼解除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再度突出;阿拉伯国家正在重新组合;苏联企图乘机加强其在中东的地位;美国在阿以对抗中进退两难;苏美在中东地区的明争暗斗更为激烈。一连串的重大事件和多种多样的矛盾,使中东国家普遍受到影响。处在这样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下,两伊战争的一方的伊拉克,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从两伊战争形势、它的经济状况、国内政局与对外关系的动态等几个方面,作一简介。(编者按:关于两伊战争中的另一方的伊朗情况,本刊今年第11期上《伊朗政局为何难以安定》一文可供参  相似文献   

7.
海湾战争虽已基本结束,然而从某种角度说危机并未过去。美国和反伊联盟中有人担心萨达姆仍在台上可能使伊拉克在若干年后再次成为中东地区动乱的根源。萨达姆必须下台,这已成为美国下步实施“中东和平计划”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8.
1日:布什说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决心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英报称有迹象表明叙利亚可能退出反伊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预言战争可能在年底前爆发。 2日:伊拉克官方报纸称,如爆发冲突将不会是有限战争,以色列和海湾油田都是攻击对象。勃兰特前往伊拉克访问。德报称西方各国将向伊拉克的周围国家提供大笔援助。 .3日:伊拉克提出释放外国人质的建议。美国务院说制裁并未真正影响萨达姆决策。 4日:贝克出访海湾,为对伊使用武力谋求授权。法官员表示一旦伊拉克与西方军队发生冲突,法国将保持中立。 5日:路透社称一些海湾国家可能将给…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美英对伊进行大规模轰炸后,美总统克林顿公开宣称,美对伊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以一个“代表和尊重伊拉克人民的新政权”取而代之。同时,美政府准备拿出9700万美元用以执行国会早些时候通过的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解放法案》,加大了对伊反对派支持的力度。今年年初,美国中东和海湾事务专家帕伊曼等人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分析了美国支持伊反对派推翻萨迭姆的主要计划,他们在  相似文献   

10.
中东风云际会,战云笼罩巴格达。为了满足读者对中东、伊拉克战争局势的关注,让读者了解中东风云人物的过去与现在,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推出“中东、伊拉克风云”系列图书三种——《中东风云人物》、《战云笼罩巴格达》、《一个人的抵抗——走近萨达姆》,这是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真实客观地展现中东及伊拉克风情与战火的画卷,既注重背景文化,又着力刻画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11月5日萨达姆被伊拉克特别法庭判处绞刑,到12月26日萨达姆的上诉请求被终审法院驳回,再到12月30日萨达姆被突然绞死,两个月来萨达姆一直是伊拉克媒体和世界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人物。其实从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军抓获之日起,世人就已经估计到了他难逃一死的可悲下场,可事到临头,还是有人希望看到其他结局的出现。萨达姆死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不会即刻消失。今天在伊拉克层出不穷的暴力仇杀场面以及世人对萨达姆的爱恨情结,都将长期保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暴力仇杀导致因果报应位于两河流域的伊拉克,虽说是世界文明古国之…  相似文献   

12.
两伊战争从9月22日大规模升级以来,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目前还看不到尽头。双方都声称准备长期打下去。这次战争的直接交战者虽然只有两国,其中一方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但是它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牵动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前所少见的。围绕着两伊战争,阿拉伯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的矛盾,分合离聚的变化,呈现出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景。新的组合阿拉伯国家地广人众,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二次大战后三十多年来,伴随着中东的历次  相似文献   

13.
7月13日晚,伊朗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攻势,越过边界,打入伊拉克境内。至此,两伊战争发生了新的转折。从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以来,两伊战争曾有将近两月的沉寂。6月10日,伊拉克作出单方面停火、撤军的决定。6月20日,伊拉克宣布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15.
如同去年8月8日发生的那场逃亡一样,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两个女婿最近返国后被杀一事,再次震惊了世界,给本来就让人捉摸不透的伊拉克政局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死于枪弹下2月20日傍晚,在约旦王宫中躲藏了6个多月的侯赛因·卡迈勒·哈桑与其弟萨达姆·卡迈勒,在事先未作任何宣布的情况下,结束了流亡生涯,由伊拉克  相似文献   

16.
关注美国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对美国来说有两件大事:伊拉克战后的治理和美国总统大选,这两件事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伊拉克战后的治理是对布什政府奉行的新保守主义战略可行性的检验,而总统大选则是美国纳税人对这个战略是否认同的政治投票。2004年的形势进一步表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政治上有所得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拔掉了萨达姆政权这个“钉子户”,为美国进一步控制中东扫清了主要障碍。与阿富汗战争的成果相呼应,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和世界战略弧形地带的战略意图得到实质性推进。二是伊拉克战争作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战略的试验场,实际验证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有两大愿望: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台,在伊拉克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他带着未能圆上这两个梦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没想到,在他去世十多年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似乎正为他圆这两个梦。  相似文献   

18.
两伊战争已打了一年零九个月。从今年3月以来,战场上的攻守进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5月24日伊朗攻克霍拉姆沙赫尔后,基本上收复了全部失地,只剩下席林堡附近一条狭长地带还在伊拉克手中。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两伊战争能不能停下来?伊朗会不会把战争推到伊拉克境内去,从而使冲突扩大化,甚至国际化?交战以来,伊拉克经历了进攻、相持、退却,伊朗则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几个阶段的变化。目前,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俄罗斯近年来针对不同对象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1999年10月,俄罗斯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意在铲除车臣非法武装,巩固俄罗斯的领土完整。2001年10月,美国为报复9.11恐怖袭击,发动了针对藏身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及其头世界知识2003年第17期目拉登和塔利班及其首领奥马尔的反恐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比较美俄两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可以看出,同样是反恐战,除类似之处外,更有两者间的差异。“貌似”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  相似文献   

20.
十年外交倒萨路在海湾战争尚未结束之际,美军方曾要求乘胜推翻萨达姆政权。但老布什担心继续战争会增加美军伤亡,导致反伊联盟解体。而且美国也认为如果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独立或南部亲伊朗的什叶派上台对美国和西方更不利(这些组织既反对萨达姆政权,又反对美国等西方势力),于是美国没有乘胜追击。其实当时白宫还有一个想法,即认为萨达姆政权已处于危机之中,可以通过遏制和制裁使其崩溃。此后,伊拉克成了国际社会中的“特殊一员”。(一)核查: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了关于海湾地区正式停火的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