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德国与美国关系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做完第19期封面话题《德国,请走好!》,我参加了德国研究会年会。会上,德美关系问题成了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深入分析。以下选自四位专家的发言,作为19期封面话题的后续文章。——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2.
围绕囚禁阿拉法特的那场拉马拉的战事,我们曾邀请三位中东问题专家、学者,组织了第9期的封面话题《阿拉法特的生死命运》,刊出后,有许多不同的反响。中东问题资深专家朱梦魁先生的一个电话、一席话,让我决定邀请他,为我们再次廓清巴以冲突的内涵与外延。———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3.
“阿拉法特”、“死亡”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我刊上已不止一次。2002年熏阿拉法特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后,我们就做过有关阿拉法特命运的两个“封面话题”———《感悟死亡》、《和平生死一线间》……10月29日,在本刊第22期即将截稿的时候,传来“不死鸟”病重的消息。也许,他如以往那样还能带来“不死”的传奇?也许,他还能笑着回到拉马拉?也许……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守望阿拉法特的生死一线间。11月11日传来消息:阿拉法特已撒手人寰。阿拉法特的死同他的生一样传奇。此时,我们的杂志已付印。自然,留下的是遗憾的空白。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看到人们对他的追思,我们让自己沉下心来,梳理思绪,通过和中东专家座谈,在本期推出了这个“封面话题”。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巴以问题错综复杂,除了当事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还有大国的卷入,阿以问题的背景。那么,在腥风血雨中,阿拉法特是如何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对手以色列、盟友阿拉伯兄弟国家以及美国面前,他又如何扬起这面旗帜?———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4.
请不要介意我首先申明我是《读者》的忠实读者。我注意到在今年第15期《读者》上转载了贵刊的一篇文章《注意力经济》,在我刚购买的第18期《读者》上我发现又转载了贵刊第4期的文章《疯狂扩张的基因帝国》,而且上了《读者》的封面标题。众所周知,《读者》可以说是集天下美文为一体的名刊,连续转载两次文章的刊物,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后一篇文章因为是节选,更让我读来不解恨)。我跑了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贵刊“封面主题”里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有两个特点:视角独特准确、分析理性透彻。2月期的封面主题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风险投资2006盘点与2007展望》。这篇文章不仅抓住了时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投资”,更以详实的资料和清晰的写作思路让我看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不仅把2006年的国内投资形势做了完整的梳理,而且对2007年的国内投资市场走向作出了有理有据的展望。这样的文章不仅是记者、编辑的深厚知识背景和写作功底的体现,也同时是《科技智囊》杂志高水平办刊的体现。所以,希望贵刊的封面主题文章能够越写越好,同时杂志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郑杭生先生从2002年起就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结下不解之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以"走向第36届世界社会学"为主打栏目,郑杭生先生担任主持人和封面学者,发表了系列文章。同时,他还是人类学高级论坛、旅游高峰论坛的顾问,这不仅体现了郑先生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关照,对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关注,更体现了郑先生对人类学学科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13期我们曾就外交部重新修订《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采访了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就出国人员享受哪些领事保护与服务做了说明。莫斯科友谊大学火灾事件再次使我们关注国人在外的领事保护问题。———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8.
“非典”疫情正在得到控制,但它引发的思考却在走向深入。前面两期我们提出了若干思考,本期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展开,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界限似乎日益模糊了。一国之内的问题常常会越出国界,而国界之外某个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也许就会在我们身边产生后果。石刚用“蝴蝶效应”形容这种现象,赵晓认为这是国际国内的“复杂互动”,而来自外交部政研室的观点认为“国界的意义受到削弱”。的确,在全球化时期,万里关山阻隔不住世界的互动,谁也不能关起家门。经贸如此,政治如此,安全问题如此,思维和观念问题同样如此。本期“封面话题”的几篇文章和采访,会给我们很多启发。———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9.
编辑室     
本刊自第三期发表读者来信和我们的答复以来,不少读者表示欢迎,认为这能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一些共同的问题,很有好处,并希望继续这样做。用漫画好还是图片好? 本刊第三期封面试用了漫画,许多读者对于这种尝试纷纷发表意见,现摘录如下: 沈阳鲁正等认为,今年封面设计较以往好些,但漫画不适合做本刊的封面。他们指出1955年第3、15、19、20、22、23期和1956年第2、12、16、20期的封面,是两年来最好的,因为“题材选择得非常突出,而且引人注目,同时这些图片在报纸上很少见到”,并认为今年的第1、2期也是好的。北京吴宝辰说:他爱看“世界知识”的新闻图片。“1956年第19和20期的封面  相似文献   

10.
这期话题是一个厚重的历史“命题”。我们试图通过回溯中东欧国家历史发展脉络,勾勒一个中东欧回归欧洲的历史轨迹。欧洲联盟在欧洲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感谢陈乐民先生,在他身上,我们再一次感悟到“厚积薄发”的内涵。感谢朱晓中先生,新年钟声敲响时,他还在为我们的文章深思苦想。———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1.
布什总统有些让人同情。克林顿虽然也有落泪的时候,可那毕竟是因自身丑闻而起。与前任相比,小布什可太不幸了。先是他即使下地狱也不想见的本·拉登“时刻围绕在身边”,再又是安然、安达信、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默克等这些不争气的“骗子公司”、“缺德公司”接连从高处滚落下来。小布什“严惩捏造数据的企业经理”的话音未落,曾为公司CEO的副总统切尼竟被揭露出早已卷入公司假账漩涡。而更有消息说,小布什本人90年代初(时任哈肯能源公司董事)也进行过“公司内部交易”。还有华尔街、股市、美元汇率、市场信心、道德危机……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本期封面话题的几篇文章,对这些“让人有点弄不懂”的事做了一些分析。当然,除了内容、角度不同之外,即使针对同一个问题,几篇文章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别。尽管暑热难耐,但只要您静下心来,就会看出一些“门道”,而不是“热闹”。安然的漏洞与黑洞2002年4期安然破产案:法律该负什么责2002年5期眼花心不乱本期32页———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幼年代后期被称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90年代又推出两部重头作品《活着》(1992年《收获》第6期)和《许之观卖血记》(1995年《收获》第6期).这两部作品与余华的先锋小说一样,仍然是在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然而这种苦难与先锋小说中的苦难精神指归与形式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我们阅读时所受到的震撼也不一样.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先锋”的轨道.余华1989年在《上海文论》上发表过一篇谈创作的文章《虚伪的作品》,这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写作理论与作者在80年代的写作行为紧密相关.余华在其先锋小说《一九八六年人《…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技》今年第3期刊载《信天翁与飞机“翅膀”》一文,文章提出了“飞机为什么会飞”这个有趣的话题。最早揭示飞机飞行原理的是瑞典科学家丹尼尔·伯努利。他于1742年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您更喜欢,我们一直在改变。 近期,本刊邀请了北京知名报人加盟,采编队伍扩大了一倍以上,从第9期开始《知识经济》将改成全彩,加大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发行力度,我们对这本杂志的期望也随之提高了很多……这一切的变动都为了一个目的——将《知识经济》办成深受读者喜爱的精品杂志。 Internet方便了信息传播,也制造着信息垃圾;商业运作使报纸越来越厚价格越来越便宜,也使不需要的文章越来越多,真正需要的文章越来越平庸,所以,大家在网上只是浏览,大家看报纸翻完就扔。  相似文献   

15.
如果问近20多年来登上“世知”封面最多的人是谁,那一定是萨达姆;如果问20多年来名字在“世知”上出现最多的人是谁,萨达姆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不断地制造着新闻,不断地成为新闻的主角,不断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但是当他这次再次成为新闻主角的时候,我们却不想再让他充当“世知”的主角了,我们只是把他以前担纲主演在“世知”上演的一幕幕大戏来一次“演出海报回顾展”,算是对他、也对“世知”有关他的报道进行一次“盘点”。———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6.
正夜深了,人们早已入睡,到处静悄悄。这时,厨房传来了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是厨房里的工具们在一起说悄悄话呢。"大家晚上好!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新来的这位微波炉小弟吧!"主持人冰箱说,"下面让我们听听他的就职演说吧!"微波炉小弟信心满满地说:"大家好!我叫微波炉,我的功能可多啦!能加热食品,能煮饭炒菜,还能烧烤等等。我身上还有一个小铃铛,它的作用也不小,只要我把主人想让我做的事情做  相似文献   

17.
在编辑上期封面话题时,我们预感愈演愈烈的人质事件不会马上结束。果然,一名埃及司机穆罕默德·加拉巴维被绑架,7月13日,他跪在两名武装分子面前的画面出现在半岛电视台上。同日,半岛电视台收到另一盘录像带,据称是扎卡维领导的“统一圣战组织”宣布杀害了几天前被绑架的保加利亚人质格奥尔基·拉佐夫,他们还威胁杀害一同被绑架的另一名保加利亚人质伊瓦伊洛·科波夫。这两名保加利亚司机是6月29日被绑架的。7月7日,菲律宾劳工克鲁斯被绑架,同样仍是半岛电视台几次播放了绑匪送来的录像。在菲律宾政府撤出所有在伊人道主义援助人员后,7月20日克鲁斯获释。同时我们都注意到绑匪们所使用的手段:绑架人质———将录像带送到媒体———要求被拒后处死人质———处死人质过程或结果再送到媒体播放。可以说,如果没有媒体,恐怖分子制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媒体在这些人质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怎么看媒体的作用?我们如何思考媒体的未来发展?请看颜旭的讲述和三位学者的评论。———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世界》2020年第1期的封面文章是"统计与概率",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长期以来,高中数学均涵盖有关概率的内容,其中古典概率又占不小的比例。因此,概率常常与排列组合连在一起,而后者数学味比较浓、技巧性也非常强,有些人可能会被弄得晕头转向。读完本期的封面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统计与概率。有"法国牛顿"之称的拉普拉斯曾说过,概率"必将成为人类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将只是概率的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自2004年第8期起,《科技导报》每期邀请1位院士撰写1篇寄语性文章。"卷首语"栏目诚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就重大科技现象或事件、学科发展趋势、科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等,撰文发表评论、见解或意见。全文约2200字,同时提供作者学术简历、工作照、签名电子文档、电子信箱。封面文章《科技导报》每期遴选1篇优秀研究论文作为封面文章,期刊封面将采用与该论文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关的图片,并在"封面图片说明"中介绍该研究成果及学科方向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本刊创刊号封面设计者郭线庐同志,是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86届研究生,其研究方向是“装璜艺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合”。他创作的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荣获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牌奖。该画具有浓烈的科技时代气息,广为传播,深受群众喜爱,最近又被选登在《瞭望》周刊1986年第25期的封面上。郭线庐同志为我院学报创刊号设计的封面,也反映了他的研究特点,他将刊名题字置于细线边框内的白底上,醒目、庄重,显示出中国书画风格;又在封面的“天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