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研究总结70年来中国文学的光辉成就与创作经验,探索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新范式、新动向,推动莫言研究进一步深化升级,繁荣发展文艺事业,2019年10月19日——20日,由潍坊学院、高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密市莫言文学馆承办的"新中国文学70年与莫言研究"暨"红高粱文学现象"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高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1-23
<正>莫言是中国大陆第一位本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世界读者认可的标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的文学成就已经为国外文学翻译与研究界注意,仅举以下3例就可以大致说明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情况:1.在莫言小说的10个长篇英译本(全为Howard Goldblatt翻译)和1个短篇集英译本  相似文献   

3.
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绝境之人除了祈祷之外,"救赎"就只能靠自己。文学一如音乐,正是孤寂绝望的心灵向往"救赎"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6-27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在中国文坛崛起以来,莫言文学研究一直长盛不衰。与莫言高水平的文学创作相对应的,是30余年颇有建树的莫言文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为后继研究者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莫言文学研究的门槛和标竿。后来的研究者想要在莫言研究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唯有挖掘新材料、开拓新视域、提出新观点、使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世界的提升诉求凸显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译介在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上的重要性。莫言先生作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获得诺奖是西方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充分肯定,同时说明莫氏作品海外译介是我国文学外译的典型的成功案例。在分析比较"熊猫丛书"和"莫氏译介"两次文学外译案例后,本文从译者选择和译介模式角度探索以新时期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理想的译者取向。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12,(11):1
<正>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莫言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  相似文献   

7.
山东社科论坛"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研讨会是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潍坊学院承办,是潍坊学院举办的第二次以莫言研究为专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莫言叙事手法、语言特色、影响传播以及对莫言与齐鲁文化关系""莫言作品的个案解读"等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次论坛的召开,与会者对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7,(3):14-20
迄今为止,莫言共创作了十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形式上各种各样,艺术表现方法多姿多彩,但写作内容无外乎两个,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实,莫言总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辗转腾挪。这一点,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学高度一致,而且表现出了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理念的影响下,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的文学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进一步激发了白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兴趣。鉴于白俄罗斯学界主要借助俄语史料来研究中国文学,所以对中国文坛的关注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总体上看,白俄罗斯对莫言的接受和研究尚处于基础起步阶段,主要将莫言与阿列克谢耶维奇进行平行研究,探讨两位作家的创作异同,重点关注他们在所处的时代语境、生活背景、创作影响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白俄罗斯汉学界对莫言创作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10.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民族精神价值,二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文学价值,三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编辑。中国编辑离不开中国精神;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曾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中国编辑。使中国编辑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精神正在削弱中国精神的影响力。也使中国编辑学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编辑腐败现象更为严重。为此。正直的中国编辑不得不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编辑》的产生正是中国编辑学术呼唤中国精神的结果。在《中国编辑》的影响下。我们将会有更多以中国精神武装自己的真正优秀的中国编辑。他们将联络学者,支持学者,进而弘扬中国学术,并为国家振兴和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建筑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基础;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观念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表现,结合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出今后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文白转型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体系,导致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促成了新式语文辞书的问世和编纂价值取向的古今演变,形成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文白雅俗古今中外相融共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音韵修辞在汉译时呈现出一定的不可译性.汉语音韵修辞的音乐美、均衡美、简约美可为英文汉译提供补偿.意译法、直译法使音韵汉译时意蕴深长,异韵滋长.  相似文献   

15.
双重否定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和修辞现象,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英汉双重否定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不同。对英汉双重否定的对比分析,能使英汉语言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目的语,促进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浓厚的人文色彩、丰富的思想内涵,使得它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突出功能。综观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等,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维方式与文化、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辞书的排检不同于西方辞书的排检。本文将讨论汉字部首的发展演变、部首排检法依据的原则以及科学的排检法的原则、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研制汉字机器自动输入装置的必要性及其种种考虑,研制此种装置的关键课题是汉字识别的研究。文中对汉字识别的结构分析法和模板配比法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