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世鸿 《贵州科学》2005,23(2):40-44
研究了云斑蝗(Gastrimargus marmoratus)绿色个体和褐色个体的核型和C-带。结果显示:2种体色个体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 XO=23,全部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S3组;都具着丝粒C带,异染色质总量是:绿色个体为16.31%;褐色个体为14.84%。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C-带技术研究了滇池两种类型鲫鱼的染色体,表明:1.低背型鲫鱼确具一对X、Y性染色体,X以短臂由结构异染色质构成为主要特征,但也可根据长度和着丝点位置识别;Y还不能被准确识别,但可确信它比X染色体小得多。2.高背型鲫鱼有162条染色体,其中包括3条X染色体和10±个超数染色体;可初步把它判定为核型上经受了重大改变的、进行产雌孤雌生殖的三倍体种群。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毛冠鹿的一核型与性染色体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培养成年雄性毛冠鹿的皮肤细胞,对其核型进行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核型,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染色体正好配成24对,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该对异型染色体的一条为较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仅次于第3号染色体,C带与薄层扫描显示其异染色质丰富.另一条为较大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介于第2号与第3号染色体之间,比其他已知核型中相应的染色体长,几乎全为异染色质.G带分析表明该对异型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均显示一些数目不等的浅带.本文通过核型分析,对毛冠鹿的性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稻蝗属部分种类染色体性状的支序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支序系统学分析程序Hennig86V1.5对我国分布的稻蝗属的部分种类的染色体性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不同染色体相对长度的方差和各杂色体异染色质的相对含量,确定各染色体相对长度相等,不含异染色质的种类为假想的最原始种类从而确定性状的极性和状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7种蝗虫中,中华稻蝗最原始,上海稻蝗和发蝗的相似程度最大,黄股稻蝗双带稻蝗和小稻蝗相似,山稻蝗最进化,这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运用支序系统学分析程序Hennig86V1.5对我国分布的稻蝗属(OxyaServ.)的部分种类的染色体性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不同染色体相对长度的方差和各种染色体异染色质的相对含量,确定各染色体相对长度相等,不含异染色质的种类为假想的最原始种类,从而确定性状的极性和状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7种蝗虫中,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最原始,上海稻蝗(Oxyashanghaiensis)和无齿稻蝗(Oxyaadentata)的相似程度最大,黄股稻蝗(O.flavevemura)、双带稻蝗(O.bicin-gula)和小稻蝗(O.intricata)相似,山稻蝗(O.agavisa)最进化,这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对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2个种奇异负蝗Atractomropha perrgrina Bi et xia和纺梭负蝗Atractomropha burri bolivar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佛蝗属PhlaeobaStal两个种僧帽佛蝗PhlaeobainfumaiaBrunnerV.Wattenwyl和长角佛蝗PhlaeobaantennateBrunnerV.Wattenwyl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均是端部着丝粒和着丝粒C带带纹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但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大蹄蝠的核型、G-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G -带和C -带。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 2n =3 2 ,NF =60 ,No .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 ,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 ;且有若干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9.
姚世鸿 《贵州科学》2006,24(3):44-47
本文研究了贵州短角直斑腿蝗(Stenocatantops miststshenkoi)和长角直斑腿蝗(S.splendens)的核型和C带.结果显示:2种直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 xo=23,都属眷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3t,NF=23,都属"4B"核型,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S 3组,都具着丝粒C带,但端带不是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长角直斑腿蝗的异染色质总量(35.79%)比短角直斑腿蝗的(27.74%)多.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广东梅花猪、云南小耳猪的染色体G带、R带、Q带、C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带、R带在品种间基本无差异,由此绘制了G带模式图;C带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多态性,尤其端着丝粒染色体的C带结构异染色质多态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姚世鸿 《贵州科学》2005,23(3):22-27
研究了贵州小稻蝗(Oxya hyia-intricata),山稻蝗(O.agarisa),中华稻蝗(O.chinensis)扣上海稻蝗(O.shanghaiensis)等4种稻蝗的核型扣C带。结果显示:4种稻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XO=23,全部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S3组;都具着丝粒C带,但端带和居间带不是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异染色质总量是山稻蝗的(22.01%)最多,上海稻蝗的(20.13%)最少。  相似文献   

12.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竹蝗属CeracrisWalker两个种青脊竹蝗C.nigricornis nigricomis Walker和黑翅竹蝗C.fasciata fasciata(Brunner v,Wattenwgl)的核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数目上、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C带带纹上具有一致性。染色体组式也相同,为3L 7M 1S X,但X染色体位置有着差异,两个种的C带带纹除着丝粒C带分布具有一致性外,其它类型的C带数量及分布都有着明显区别,2个种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赵亚力,等.生物系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9(1):144~148利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广东梅花猪、云南小耳猪的染色体 G 带、R 带、Q 带、C 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 带、R 带在品种间基本无差异,由此绘制了 G 带模式图;C 带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多态性,尤其端着丝粒染色体的 C 带结构异染色质多态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家蚕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蚕品种781、7532、7532×781为材料,经改进染色体制片方法,得到以缢痕为标志特征和一定长度的胚胎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完成了家蚕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的计算和核型分析;并将中期染色体和雌蚕粗线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中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家蚕品种7532×781与781、7532无显著性差异,品种781与7532之间少数染色体有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相对长度,在3个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粗线期染色体与中期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点苍山地区蚱属2个种,即日本蚱Tetrix japonica(Bolivar)、洱海蚱T. erhaiensis Zheng et Mao进行了核型及C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蚱的染色体数目2n(♂)=12+XO=13,全部是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式均为2L+4M+X;都具着丝粒C带,端带不是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异染色质总含量洱海蚱高于日本蚱。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铁矾-苏木精染色和Giemsa C-显带方法研究了甜菜染色体。结果表明,甜菜染色体(2n=18)均属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平均长度在1.5μ—2.4μ之间,第1号染色体短臂带有随体;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和有无随体等特点排列了染色体组型图。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显清晰的着丝点带,第6号染色体短臂有末端带,第2、3号有一条明显的中间带。  相似文献   

17.
贵州7种负蝗核型和C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贵州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纺梭负蝗(A.burri),云南负蝗(A.yunnanensis),奇异负蝗(A.peregrina),令箭负蝗(A.sagittaris),柳枝负蝗(A.psittacina)和长额负蝗(A.lata)等7种负蝗的核型和C带。结果显示,7种负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xo=19,全部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19t,NF=19,最长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都属"4B"核型,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两组,都具着丝粒C带,但端带和居间带不一定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异染色质总量是短额负蝗的(42 12%)最多,长额负蝗的(18 23%)最少。  相似文献   

18.
贵州2种负蝗核型和C—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I .Bol.和云南负蝗AtractomorphayunnanensisBietXia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 :2种负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 =18+XO =19,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核型公式 2n(♂ ) =2X =19t ,NF =19,都属“4B”核型 ,按相对长度 ,它们的染色体都可分成L ,M 2组 ,都具有着丝粒C带。云南负蝗后期Ⅰ染色体组绝对长度总和 (4 9 91± 0 37μm)比短额负蝗的 (4 2 5 0± 0 34 μm)长 ;但结构异染色质总量 (2 8 38± 0 2 2 % )却比短额负蝗的 (38 96± 0 16 % )少。  相似文献   

19.
家蚕染色体的C-带及其扫描电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蚕早期胚为材料,对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C-带的研究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分裂相都显示染色体上有C-带,其中4条染色体上常有C-带深染;性染色体中Z染色体亚端部普遍显示有C-带.表明家蚕染色体C-带可能属于非着丝粒型C-带,与其弥散型着丝粒理论相辅.  相似文献   

20.
徐宁  吴贯夫 《贵州科学》1993,11(1):19-22
本文报道贵州仁怀产绿臭蛙的核型、C—带和银带。其染色体数目为2n=26,NF=52,大型染色体5对(相对长度大于9%),小型染色体8对(相对长度小于7%)。第3、4、6、9四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各号染色体均有着丝粒区C带,3q和4q上有一条居间区C带(4q异态),2p有一条弱居间区C带。9q有一对标准NORs(异态)。本文还讨论了贵州与四川产绿臭蛙染色体核型、带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