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石漠化发育典型的贵州省为例,运用多因子综合分析、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多因素石漠化强度等级评价及石漠化演化敏感性分析地理模型;获取石漠化研究区的遥感及各类专题数据,在此基础上,定量化处理两种地理模型所需计算因子,计算得到贵州省石漠化等级空间分布及石漠化演化敏感性空间分布结果。通过两模型计算结果发现,贵州省石漠化演化敏感性强度与石漠化强度等级空间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本研究得到石漠化空间分布和演化敏感性规律,可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与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展开,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其关键则是选取科学合理、操作性高的评价方法。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各生态系统作为评价对象,选取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多方面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森林、草原、农田、湿地等不同生态系统恢复力,最终通过叠加分析法给出全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生态系统恢复力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其中,燕山东部和太行山南部恢复力最高,东南部平原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恢复力最低。本研究不仅展示了河北省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空间差异性,也为生态系统恢复力在大空间尺度下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围绕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稳定性差、土壤生态功能恢复滞后、生态治理成效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依托广西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我们开展了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适应性修复研究,提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调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式,与对照组(原生样地)在不同季节的土壤效应、植被效应和小气候效应,旨在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4月、8月、12月差异性显著(P0.05),均有对照组模式I模式II模式III模式IV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在4月和8月无差异性显著(P0.05);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小气候效应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以期为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景观生态空间结构预测分析法对平果铝土矿生态重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建立空间格局变化定量指标的基础上,利用Markov过程稳定状态方程组的随机运动过程数学模型,对平果铝土矿生态重建地区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预测模拟值与实测情况基本吻合,当矿区复垦土地的裸岩地面积减少到占总土地面积的19.92%时,矿区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Markov过程模型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发生在中国西南部的严重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喀斯特石漠化的分布区域。针对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基于陆地卫星数据,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专家分类法和光谱特征法提取普定县的石漠化信息。基于提取的石漠化分布结果,普定石漠化的分布、占普定总面积的百分比和变化情况都被呈现。通过研究分析,用专家分类法和光谱特征法提取出的喀斯特石漠化的面积和分布是不同的;其次,研究证实了在同一年度提取的不同季节的石漠化差别可以很大。说明了在监测某一地区石漠化的年度变化时,采用同一季节的遥感数据很有必要。另外,研究还发现了不同季节提取的石漠化的年度变化趋势是不同的,例如在本研究中,从1993年春季到2009年春季,普定的石漠化面积是减少了的,但从2003年冬季到2009年冬季,普定的石漠化面积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基岩裸露的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分布范围广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利用Landsat8影像,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以NDVI值、植被覆盖度和凤山县坡度分析为分类条件,运用决策树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利用Google Earth对最初的分类结果存在错分和漏分的情况纠正,最后得到2021年凤山县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凤山县石漠化面积约为197.307 1 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32%,总体分类精度为87.4%,Kappa系数为0.865 1.从精度评定结果可知,该方法提取石漠化信息精度可靠,同时也提出了凤山县具有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之一,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喀斯特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健康生态系统的内含出发,鉴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五个评价要素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各指标要素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法对南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0.
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国家下达的广西75个岩溶石漠化治理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确定典型岩溶地貌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5种石漠化成功治理模式,分析5种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异同,选取15项指标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利用模糊评价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聚类分析,并与自上而下的主观预测结果对比。最后进行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分区,共分为4个区域。将分区和5种成功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对应,实现县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及治理模式的推广,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南方喀斯特独有的地质和气候环境在造就奇特美景的同时,也使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王世杰团队,由王世杰研究员带领,共有15名固定科研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均年岭35岁,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针对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的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以及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等国计民生问是题,围绕太阳系天体的形成演化、表面环境及空间过程以及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气、生等等开展研究,承担国家自然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潜在、轻度、中度及强度石漠化样地的物种相似性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群落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丰富多样,热带性质明显。就群落相似性系数而言,在相同石漠化等级的样地内部,各样地间平均相似性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级别指数的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地面破碎,人地矛盾突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以大方县桶井村为研究区,从其影像上解译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现状,建立石漠化空间数据库,从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出发,基于景观级别指数定量化分析石漠化景观格局特征,经统计综合分析石漠化景观的相关指数,得出研究区石漠化发育程度及其分布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整体破碎度较低、均匀度较高,石漠化发育程度较高的斑块面积较小,不连续,镶嵌在各类景观类型中。研究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对生态建设有较大的影响,可根据景观指数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借鉴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包含10个指标的河流生境破碎化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赋值,确立包含4个指标的适合河池地区的河流生境破碎化评价指标体系。经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后,应用该指标体系对该地区的部分河流(河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环江为较小程度破碎化;红水河、龙江和大环江为中度破碎化;刁江为较大程度破碎化。研究得出的指标体系是针对目前河池及周边地区河流生境破碎化状况的一种快速评估。根据指标调查的结果,提出了该地区河流生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胡娟  熊康宁  安裕伦 《贵州科学》2007,25(Z1):171-177
本文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