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船体总振动固有频率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船体视为梁,当梁的长度与横向尺度之比大于5时,按梁的弯曲振动理论建立 固有频率近似计算模型;当梁的长度与横向尺度之比小于5时,按梁的剪切振动理论 建立固有频率近似计算模型。在精确计算中,考虑剪切迟滞,用有限元法或迁移矩阵 法计算船体梁固有频率,在计算中同时还考虑上层建筑对总体振动影响。经实船激振 试验验证,上述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摄动法研究了弹性模量、横截面积和单位质量均按指数规律变化弹性直杆的纵向自主振动,得到了计算该类杆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函数的简便公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一维理论模型在研究复合型超声马达振动特性时分析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设计一种新型双定子复合型超声马达;利用马达的对称性建立了定子纵向振动分析物理模型;将定子纵向与横向振动的动能同时引入Hamilton方程,推导了考虑马达横向振动效应的定子纵向振动分析微分方程与动力边界条件;运用Maple软件对定子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定子纵向振动固有频率;采用有限元模型与一维理论模型时定子的纵向振动固有频率进行对比计算,并对马达原型机的固有频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比一维理论模型具有更高的分析精度;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及有限元计算值吻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变质量非完整系统的哈密顿原理,建立了装载过程中钢丝绳纵向振动的力学模型,并推导出其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和频率方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钢丝绳振动位移、振动速度和动张力,同时研究了装载方式对钢丝绳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装载进行,系统第一阶固有频率变化最大,钢丝绳末端的振动位移和动张力以波动的形式逐渐增加。同时计算表明,使用装载流量逐渐增加的装载方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将传统的复合型超声马达改进成双定子对称结构,提出一种通过在定子上附加一个调整环实现纵、扭振动同频共振的新方法.根据线性压电理论建立定子振动分析理论模型,研究定子的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第一阶固有频率随调整环质量和位置的变化规律,优化双定子复合型超声马达的几何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调整环的质量对定子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的影响程度相同,但调整环在定子上的位置对纵向振动的固有频率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当改变调整环在定子上的位置,纵向振动一阶固有频率的变化很小,但扭转振动一阶固有频率变化较大;调整环处于定子端部时,可以实现定子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一阶固有频率的调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研究了链条的横向振动问题,在对滚子链横向振动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链条的微振动方程式,给出了计算固有频率的公式及主模态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防止链传动中链条共振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滚动直线导轨固有频率与滚珠切向接触刚度影响因素的关系,在建立综合考虑切向与法向接触刚度的滚珠接触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完成对整个导轨动力学解析建模,推导出各振型的固有频率解析表达式.基于某系列导轨的固有频率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有无切向接触刚度对整个导轨固有频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预紧力和摩擦系数等切向刚度影响因素对整个导轨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切向接触刚度的滚动直线导轨比未考虑切向接触刚度的固有频率稍高;5个固有频率均随预紧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摩擦系数对低频侧翻振动影响最大,对偏航振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高速旋转机械安全可靠地运行,对其转子要进行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计算.用本文建立的递推公式可以比较简捷方便地计算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相似文献   

9.
在织造和染整加工过程中,织物沿纵向连续运动,因此织物的动态性能比较复杂。在高速运动时,织物的振动不仅对其本身的加工质量而且对整个机械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里对纵向运动织物的自由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其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并对第一阶固有频率的几个影响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体分析和拉普拉斯变换方法,研究了轴向力作用下考虑支承质量时弹性支承多跨均匀连续梁的横向振动,推导出了频率方程和振型函数的解析表达式.所得公式全面、完整,适用于各种中间支承情况和各种轴向力情况.通过实例分析了支承质量和支承弹簧刚度对连续梁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承质量会降低连续梁的固有频率,但对低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当支承质量较小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其对低阶固有频率的影响.连续梁固有频率随着支承弹簧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弹簧刚度很大时,弹性支承连续梁的固有频率接近于刚性支承连续梁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1.
对动力吸振器用于抑制两类不同振动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种抑制随机振动的动力吸振器的最佳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压电梁弯曲振动方程及等效体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石英音叉型角速率传感器提供设计参数。方法 根据压电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讨论石英晶体振梁不同方向(光轴z和电轴x)振动的弹性柔顺常数存在的差别,导出压电梁弯曲振动的微分方程,并利用的限差分方法对几种典型的电极图形进行数值计算。结果与结论 提出等效体力概念,给出了压电梁等效体力计算的一般公式,优选了振梁传感器的电极图形,确定了压电梁的宽度和高度的边比。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试车台的隔振设计和振动控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采用了可在工程设计中参考的一整套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构造措施,结果表明:试车台结构的振动,是包含很多谐波的谐和振动,其谐波的频率与其中最低频率成倍数关系,内燃机在燃烧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是包含偶数谐波的周期性振动,其波形对最大振幅而言,具有非对称的特点经实际工程计算,试车台最不利干扰力为水平向的,为对内燃机试车台结构进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机械噪声与曲轴振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动机的机械噪声源于发动机零部件的振动,而主要零部件的振动都直接或间接与曲轴的振动有关,文章分析了曲轴振动到各零部件的传递路径,介绍了减振降噪的措施, 实验证明通过精心设计各零部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以避免强共振,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噪声,改善振动的传递路径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房建党 《科技信息》2013,(9):216-216,238
涡激振动(VIV)的内容是若干学科的综合,结合了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振动、计算流体力学(CFD)、声学、小波变化、复杂的解调分析、统计学和智能材料。结构的涡激振动(VIV)在许多工程领域具有实际意义。涡激振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半经验公式,这儿我们主要研究涡激振动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6.
一类具有可动边界的机械振动系统的混沌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初轧机轧制过程中振动的非线性和边界可动,建立了初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主传动系统的扭转自激振动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多种非线性振动形式,这为分析、诊断及控制这一类具有混沌行为系统的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洋平台的振动按其分布范围可分为总体振动和局部振动;接受力情况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海洋平台是一类低频结构物,振动测试中所需要的主要是低频振动测试仪器。对测试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探讨,并对数据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涡桨发动机橡胶隔振器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0):5889-5893
在现有简单规则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推导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橡胶隔振器的三向刚度计算公式;并利用所得公式对给定刚度需求的隔振器进行了形状、尺寸和硬度等参数的逆向设计。结果表明:与数值解相比,推导所得公式的计算结果误差小于3%。由参数设计得到隔振器的三向刚度与目标三向刚度的误差分别为0.7%、4.2%、1.6%,满足隔振器设计的工程精度要求,为本类橡胶隔振器的工程研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旋转轴系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提高旋转轴系的安全性 ,研究了旋转轴系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问题。通过对推导出的轴系振动微分方程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当轴系存在不平衡时 ,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而且随着不平衡量的增加 ,耦合作用加强。当转动频率接近于扭转振动固有频率与弯曲振动固有频率之和或之差时 ,可能会发生弯扭耦合共振。弯曲振动引起的扭转振动及扭转振动引起的弯曲振动一般都比较弱 ,对旋转轴系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0.
弹性底板矩形贮箱流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ernoulli方程,通过对弹性体与流场耦合作用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弹性底板矩形贮箱流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将系统的自由振动问题降为一维问题来处理,提出了一种分析此系统自由振动问题的半解析方法,并采用迦辽金方法,求解了系统的自由振动频率.最后讨论了弹性底板的抗弯刚度、结构几何参数以及液体的深度与密度对系统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以便更确切地反映弹性底板矩形贮箱与流体耦合作用的实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