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谁说”在现代汉语中可以作为反问句标记,主要起强调其后面引进话语的作用.反问句标记“谁说”也存在很多变体形式,其语义功能与“谁说”大致相同,但存在语气强弱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作为“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之管键”,《吕氏春秋》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利民思想。民贵君轻、仁政德治、修齐治平作为《吕氏春秋》治国利民思想的理论根基、关键方略和逻辑进路,道法自然、天下为公、尊贤上功和利民为本作为《吕氏春秋》治国利民思想的理论遵循,饱含着丰富的价值底蕴。充分挖掘《吕氏春秋》治国利民思想的内涵底蕴,能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治国智慧、坚持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导向、推进德法兼济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左传》、《论语》……《吕氏春秋》等十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描写了疑问代词“恶、安、焉”的频率,询问功能,句法功能,时代性和地域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协同副词有语义"整合"功能,而范围副词"都"有语义"加合"功能,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在句法上却有共现的情况出现。本文通过两者语义功能的比较,和两者在句法上的的疏离和紧连共现模式考察,尝试对形式上的差异作出合乎语言实际的语义、语用功能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融合兼采了多家思想,对《庄子》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接收态度,多处以不同形式援引化用《庄子》入文,包括以点明出处的方式引用《庄子》语句,对庄子寓言本义予以继承、发展、改造,或者直接吸收其思想观点.引用后的庄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其固有的偏激苛责,更符合《吕氏春秋》所持的抚民以静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6.
"怎么"型反问句须同时具有间接性、否定性、语境性这3种特点。其语用功能包括:表情功能、呼唤功能、断言功能。汉译英中"怎么"型反问句的处理策略是:译文的语用功能、译文的形式和译文的语气应尽量与原文一致。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立足于句子的语义平面,贯彻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探讨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成分的构成情况,并将其与句法、语用联系起来,给人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歧路灯》中的情态方式副词穷尽性地罗列出来,对其从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的施事、受事和功能特征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发现具有社会活动意义特征的情态方式副词在选择施事和受事上有自己的特点.同时文章也简单地分析了《歧》中情态方式副词在句法功能、组合功能和搭配功能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吕氏春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借鉴《吕氏春秋》重人思想,开发途径上强调采取认识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句法研究中,"以·宾"结构句内部、外部及一些相关句法形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变换关系。这些变换关系,正是"以"字宾语在语义层面是否具有同一语义功能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拉祜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修辞性、文化性、民族性上。修辞性为文化性和民族性奠定了基础,民族性是修辞性和文化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语义特征分析法来研究拉祜语颜色词对拉祜语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佳鑫 《科技资讯》2010,(17):195-195
广告语体是新型传播媒介下形成的一种新语体,它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许多广告都是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期望的效果。本文从词义修辞的方面对广告英语语体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词义修辞格是修辞格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修辞格,但在翻译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难对等转换的情况。因此,可引入翻译中的“叛逆性”概念,从辞格化转换和非辞格化转换两大方面,来探讨叛逆性转换在英汉修辞格互译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词义修辞翻译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移就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精心排练而又故意误用语义的修辞手段。文章从英汉移就辞格的语义特征出发,论述英汉移就辞格怎样通过“故意误用语义”、“精心排练”语言使其产生变异,从而取得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讨论了近代汉语"NA"状心式结构的构成、句法功能、结构来源等相关的问题.阐述了这一结构的发展过程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汉语修辞学中的“移就”辞格与英语修辞学的transferredepithet(修饰语移置)在定义、结构、内容、修辞效果与语义联系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对比一下这两种辞格,可以发现易位和词语的重新搭配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然而在语义联系上英汉这两种辞格又各有其独特的语义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ERL模型化语言的扩充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ERL无法保证语义关系的一致性和无法发现类层次中有害的继承循环的不足之处,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