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2年12月29日,由鞍钢等5家钢铁企业、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主办的"钢渣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本联盟由鞍钢集团、宝钢集团、包钢集团、武钢集团、莱钢集团、重庆钢铁集团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等近20家单位首先发起。  相似文献   

2.
周红 《山西科技》2011,26(1):96-97
对钢渣、矿渣、镁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的性能及其在水泥生产中的利用进行综述,倡导水泥企业多进行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陈杰 《遵义科技》2004,32(4):52-53
贵州省有着丰富的煤炭、磷矿、有色金属矿等矿产,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废渣排放大省,每年因煤矿、火电、化工等行业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渣,侵占农田、污染环境,给环境治理带来极大压力。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企业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制定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分别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或“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4.
5个多月前,一个以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核心追求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了。这就是钢渣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加这个联盟的除了来自许多钢铁企业钢渣处理的下属企业,还有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一个联盟哪来的魅力能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牵动那么多人的神经?这似乎让人感到多少有些意外。  相似文献   

5.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资源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排放量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钢渣、白泥的污染、处置等现状的分析,阐明了三大废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根据其物理化学特性,做了综合利用途径的可行性探讨,提出利用三大废渣制造水泥砂浆;白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填坝实现土地资源化目标。方法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少,见效快,具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济南钢铁厂、省基建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广大革命职工和革命技术人员,通过路线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和“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导,发扬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利用废渣废料制成无熟料钢渣水泥,为支援工农业生产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利用了铜尾矿经选矿后废弃的尾砂、工业废渣和粉煤灰.加入适当的粘合剂生产普通混凝上砌块、装饰砌块及路面砖,解决了尾砂、工业废渣和粉煤灰三者之间的最佳配比及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问题,使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尾砂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渣替代水泥时,其替代率相对较小,为了大量使用工业废渣,本文采用常见的工业废渣粉(煤灰、锂渣和钢渣)替代砂浆中的细集料,探究工业废渣种类和替代率对砂浆力学和水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在替代率分别为30%/30%(煤灰)、30%/30%(锂渣)和100%/70%(钢渣)时达到最高,比纯水泥砂浆分别高94.24%/82.56%、34.19%/36.20%和59.97%/40.84%。同时,适量的粉煤灰、锂渣和钢渣替代砂浆细集料后,也能提高砂浆的峰值应力和外载做功,增强砂浆的密实性。4种浆体的水化产物主要以CH、CSH和未水化颗粒为主,但未水化颗粒的种类和含量、CH和CSH的含量不同。对比发现,锂渣、粉煤灰和钢渣替代砂时的最佳用量是替代水泥时的3倍、4.5倍和15倍。因此,工业废渣替代砂浆细集料制备砂浆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为工业废渣在混凝土行业中的大量使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翃 《科技信息》2008,(12):315-315
研究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现状,以及行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和我国的石油化工公司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处于第三档次。提出了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思路:以加强资源保障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调整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调整"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采取"一体化、大型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实现生产清洁化,全面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并对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兰宏军  陈锦飞 《科技资讯》2013,(12):104-106
柳钢钢渣处理厂120万吨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生产线传统电气控制改造为西门子PLC系统控制,编制控制程序,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花岗岩饰面石材从开采到加工成板材,仅用去8%,其余92%为废渣碎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花岗岩资源在建材、化工、工艺美术、环保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况,为开拓我国花岗岩综合利用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钢渣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两个方面阐述了钢渣生态工业园的设计,以武钢冶金渣分公司为实例,围绕控制废料产出、物料内部循环及生态恢复3个主要环节,提出了钢渣生态工业园的联合企业型发展模式,即以武钢冶金渣分公司为核心企业,社会企业和武钢炼钢厂为辅助部分,在武钢冶金渣分公司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建立6个钢渣生态工业群落体对,并建设绿化造林类型渣山景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发展方式的推动下,取得了不俗成绩。从总量上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十一五"期间又提高到12%,以此推算,预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15%。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本刊将从第6期开始,对北京在对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农业资源及工业遗产资源的创意开发中的做法和经验分别进行介绍,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英 《科技信息》2010,(5):369-369
章村矿电厂利用脱硫技术,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渣——脱硫石膏,水泥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利用电厂脱硫石膏替代二水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生产水泥,不但解决了章村矿电厂脱硫石膏的排放问题,而且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的最有效的途径。工业废渣如粉煤灰、废塑料和废橡胶的再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实施污染源治理,减少因工业废渣排放而造成的污染和土地的占用。二是节约资源,再生利用。复合再生后的工业废渣,完全可以作为替代品,成为新的原材料来源。其许多技术性能和指标甚至超过了木材、水泥、陶瓷的功能,并可以有效缓解木材和钢材的供需矛盾。三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粉煤灰是一种来源广泛、数量极大的工业废渣。现阶段仅东北地区热电厂每年排放量接近1000…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6-19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正向产业促进效应。文章运用2014-2016年潍坊市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企业的税收数据,对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初步量化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钢渣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钢渣在混凝土中的研究意义,具体阐述了钢渣混凝土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及实际工程应用状况等问题,提出了复合掺合料配比及掺量问题、钢渣钝化问题、安定性不良问题、钢渣细度问题等在钢渣混凝土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明了钢渣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泥厂是资源消耗大户,可以通过研究转化为环保产业。积极探索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开发可再生资源,尝试建设"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工业和良好循环体系,成为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环保典型。  相似文献   

19.
攀钢工业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处置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攀枝花钢铁 (集团 )公司在矿石采选和钢铁冶炼过程中排出的大量土石渣、尾矿砂、铁渣、钢渣的堆置情况。讨论了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所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对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设想 ,并将其作为二次固体资源开发利用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杭州市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总体规模近年来,杭州市企业加大废弃资源利用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到2005年底,全市共认定790家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其中生产性企业达90家,年利用废弃资源470万吨,综合利用产品销售额达到30亿元;再生资源回收企业700家,回收废旧钢铁、废纸、废塑料等615万吨,销售额61亿元。在全市各地已初步形成了以废纸、废塑料、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为主业的回收利用园区和产业,废弃资源利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在杭州市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垃圾发电和废旧家电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