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2、IL-6、TNF-α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进凡  乔登嫣  张邦能 《甘肃科技》2004,20(1):128-128,13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消化系统的传染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尤为突出。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肝炎的发病无不与机体免疫应答状态 ,免疫调节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文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 ,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 -a)进行检测 ,结果乙肝病毒感染者IL- 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0 1 ) ,而且HBeAg阳性与抗—HBe阳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0 .2 5) ,IL - 6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5) ,HBeAg阳性与抗-HBe阳性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提示机体IL - 2水平的高低与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及预后有高度的相关性。IL - 6和TNF -a在病毒感染后产量增加 ,具有免疫调节 ,参于炎介反应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因子(αTG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对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α和IL-8水平检测,并与34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GF-α和IL-8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α和IL-8水平对疾病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认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7 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氯胺酮组(A组),异丙酚组(B组)、氯胺酮和异丙酚组(C组).所有实验动物连续注射3次.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测定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能力.结果:水迷宫测试显示,注射后第1天,对照组、B组及C组迷宫测试潜伏期逐渐降低;注射后第3 d,与对照组比较,A、B、C组潜伏期及交叉循环时间显著降低.4组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2.2±0.6)%,(15.1±7.3)%,(4.3±1.1)%,(10.6±2.4)%.麻醉后A、B、C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能降低氯胺酮对大鼠认知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HIV-1阳性病人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67例经HAART治疗的HIV-1阳性病人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IL-18和IL-18BP水平.结果显示,HIV-1感染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类、C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HIV-1感染组血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中各类HIV-1感染组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8和IL-18BP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HIV-1感染组的IL-18和IL-18BP水平无相关性.可见,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失衡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作为反映HIV-1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指标,调节体内IL-18、IL-18BP水平的平衡可能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健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分组为:中西结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用药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 1/d、健脾壮骨小复方颗粒剂(白术30g、煅牡蛎30g) 2/d,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 1/d,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血清中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WOMAC评分均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西结合组用药组在治疗后血清IL-1β[(63.42±14.75)pg/mL]、TNF-α[(30.98±8.24)pg/mL]水平下降明显,与西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壮骨方可能通过下调血清IL-1β、TNF-α水平来抑制骨关节炎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7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I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的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认识I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的多态性;同时ELISA定量分析73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6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7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IL-6基因调控区-174位均为GG型;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与正常人血清对比,差异显著.结论:7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未发现T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的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浓度关系。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男性6例,女性30例,年龄12~18岁,Cobb角34°~109°,且均为胸弯者;36名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男性7例,女性29例,年龄13~18岁。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分别对其腰椎(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 三角)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腰椎(L2-L4)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5),且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而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着骨密度的降低,且细胞因子IL-6过量分泌,此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凸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IL-6、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得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心肌炎发病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发生明显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的表达亦呈现规律性变化,急性期既有T细胞免疫功能活性增加,也有B细胞免疫功能活性增加,而随着病人的康复,免疫功能活性则下降.心肌炎发病时细胞因子的平衡受损主要表现为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IL-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升高.可考虑将免疫调节制剂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正常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40例非妊娠妇女和42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IL-1 β)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和IL-13)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血清中IL-2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而两组血清中IFN-γ、IL-1β、IL-6和IL-13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正常妊娠是以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为主的,提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可能在正常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2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9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并比较不同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感染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均优于单独检测,差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2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值,依据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IMT厚度0.9 mm)、增厚组(1.3 mm≥IMT厚度≥0.9 mm)、斑块形成组(IMT厚度≥1.3 mm),各组分别为65例、78例及57例.选择同时间段正常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V2V1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颈动脉IMT二维超声图像;同时检测血清UA、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0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中的T2DM患者与同期对照组中的健康体检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UA、HCY、IMT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增厚组、斑块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明显升高;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高于增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中的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和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高于增厚组,IL-10水平较增厚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HCY、IMT、hs-CRP、IL-6、IL-10可作为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重要指标,其中UA、HCY、hs-CRP、IL-6与大血管病变关系较密切,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IL-10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测定 Graves′病 (G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血清 TNF-α ,IL- 2 ,IL- 6的水平能反映 GD病的免疫动态 ,并且与发病机制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7 (IL-2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各35例,其中单纯药物组行优化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C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TNF-α、IL-1和IL-27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1和均明显下降,IL-27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变化较单纯药物组更显著(P0.05),两组LVEDd、LVEF及LVMI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TNF-α、IL-1和IL-27水平指标可以作为评价CRT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E. tenella河北株AMA-1基因在毕赤酵母系统中表达产物-重组蛋白IL-2-AMA-1对鸡血清主要细胞因子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将150只雏鸡分成5个组,每组30只,第1,第2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第3,第4,第5组在7,14,21日龄时分别肌肉注射重组AMA-1蛋白50,100,150μg。在28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外,每只鸡经口灌服0.5 mL孢子化卵囊液,其中E. tenella孢子化卵囊含量1.6×10~8个/L,在试验的第14,21,28,35天时每组采集5只鸡心血收集血清,测定其IL-2,IFN-γ的质量浓度。试验第28天时对采血的鸡只剖杀,取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称质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第3组血清IL-2和IFN-γ含量最高,在试验的第21,28,35天时均显著高于第1第2组;在试验的第21,35天时血清IL-2的质量浓度,试验的第35天时血清IFN-γ的质量浓度,与第4组比较也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第3第4第5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第2组(P0.05),与第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适量的重组蛋白IL-2-AMA-1能显著提高雏鸡感染球虫前后的免疫水平,从而提高抗球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IL-27的浓度,并进一步探讨IL-27与COPD患者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及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纳入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27的浓度。分别测定肺功能,对COPD组血清IL-27的浓度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与对照组血清中IL-27浓度分别为(177.29±28.29)pg/mL、(104.80±44.55)pg/mL、(65.46±32.07)pg/mL,3组中血清IL-27浓度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8,P<0.001)。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IL-2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27含量高于COPD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27含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5,-0.601,P<0.001)。IL-27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提示在COP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芫花根的酚类成分及其免疫调节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技术和多种波谱分析方法.从芫花根中分离鉴定出7种酚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伞形花内酯(1)、瑞香苷(2)、西瑞香素(3)、芫花素(4)、芫根苷(5)、毛瑞香素B(6)和毛瑞香素G(7),其中-4和7为首次从芫花根中分离得到.上述化合物的免疫调节活性通过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β(IL-1β),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介素-2(IL-2)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30mg/L的化合物3~7对巨噬细胞分泌IL-1β,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L-2有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对比研究了68例初发甲亢和2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谷丙转氨酶(GPT)和β_2微球蛋白(β_2-m)含量的变化,并就初发甲亢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其与自身免疫机能状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40岁,平均30.6岁。系本院正常健康体检合格者,排除肝、肾病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试验均为正常。甲亢组68例均系初发,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甲亢(Graves病)、未用药治疗前,男21例,女47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1.4岁。  相似文献   

19.
探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选取秦安县王尹镇卫生院收治的157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于秦安县王尹镇卫生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采血按标准制备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及CRP含量。比较两组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组1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水平高低进行分级,其中1级62例,2级56例,3级39例。3个级别TNF-α、CRP水平比较,2级、3级明显高于1级,且3级明显高于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高血压级别上升,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对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进行检测,能有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病情分级进行判断,有利于疾病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白细胞介素-32 (IL-32)和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地区选取115例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为肝癌高发家族组,115例无癌家族成员为无癌家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IL-32水平.从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32总体水平及不同人口学特征(民族、HBsAg携带情况、性别、年龄等)层面比较IL-32的表达差异,分析IL-32表达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结果:肝癌高发家族组血清总体IL-32表达水平高于无癌家族组(Z=-2.702,P=0.007),肝癌高发家族组男性、HbsAg阴性、年龄≤25岁、瑶族成员IL-32表达水平均高于无癌家族组(均P0.05),肝癌高发家族组中,不同等级亲缘关系的成员IL-32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429),具有不同肝癌先证者例数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IL-32表达差别不明显(P=0.298).男性成员的肝癌罹患率远远大于女性成员.结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IL-32表达水平升高与肝癌家族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过度表达增加了罹患肝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