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曹阳  程雪芹  梁英 《科技信息》2007,(28):151-153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和能源基地,但近年来"中部塌陷"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隐患。本文结合"中部崛起"战略构想,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运用新增长模型,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中部崛起战略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芳 《科技智囊》2009,(7):26-30,32-34,36,37
中部崛起业已成为牵动全局的战略部署.而事实却显示中部科技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结构矛盾突出,这将成为中部崛起的挚肘点。如何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基础作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卢旺林 《安徽科技》2006,(10):10-12
中部崛起是继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党中央提出的又一项战略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给中部区域经济、科技、教育的快速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能不能把握好这个机遇,就成为能否真正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安徽省一直遭遇的政策洼地.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以中部崛起为契机,经济开始发力,呈现不少亮点.从长期看,在坚持大开放主战略的同时,还需要大幅度提高科技竞争力,为安徽崛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中部崛起战略实施5年之后,中部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有被西部赶超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产出效率不高、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缺陷。运用密切值模型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产业关联指标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内部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和改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是中部六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技术产权资本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区,要实现“中部崛起”应遵循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实施高新技术跨越发展战略。资金瓶颈是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头等难题,笔者认为,中部应通过发展壮大技术产权资本市场实现科技与资本的融合,推动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中部地区的“自主崛起”。  相似文献   

7.
屈晶 《科技信息》2007,22(12):48-49
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河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旅游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中部各省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崛起是整个“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总体水平较低,各省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差异大;产品优势凸现;发展问题突出等特征.区域互动对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客观需要,是中部旅游业自我优化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中部地区旅游业的优势互补、互动,必须加快省际毗邻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构建跨省区旅游圈和跨省区旅游经济带,建立区域旅游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国强 《华东科技》2003,(10):16-17
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地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徽地处中部东缘,沿江近海,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经济发展的优势、弱势和面向"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选择.在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崛起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主要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科技投入的不同是每个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差异主要反映,主要表现形式是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虽然我国的很多数据是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基本特点相符合,但我国在R&D经费投入结构的来源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优化余地,但是不管是在相对指标还是在科技的投入总量上都还存在着显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技资源与产出的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分析美国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产出的结构特征 ,对于同样是大国的中国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对美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来源结构、研发活动的主体结构、专利的领域结构 ,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行了分析。指出 :美国拥有世界最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 ,但对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依赖性较强 ;美国的研发活动的主体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企业是试验与发展和应用研究的主体 ,高校和政府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体 ;美国在制药、空间、电子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科技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通过论证科技资源共享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后对我国现行科技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 ,指出其中不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保障制度上的弊病和有待改善之处 ,进而提出我国建立完善的科技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最后在宏观调控、科技管理、科研环境、人才管理、科技评价等体制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应从结构角度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现状及特点进行评价,从不同区域、不同科技资源投入类型、资金来源类型、产出类型的角度,运用1995~2008共19年的数据对科技资源的投入及产出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FA技术,采用以C-D函数为基础的BC92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度,以期对我国科技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资源集成服务代表着咨询服务的方向,它为科技发展、国家富强提供了有效的智力保障.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和运作模式,同时还要促进专家团队建设和健全法律保障机制,以此提高信息资源集成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形态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而我国传统控制型科技管理已无法满足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资源配置与运行机制,促进从控制型科技管理体系向监督型管理体系转变是发展的必然。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科技发展最终服务于人类社会,因此应以科技发展权为全新理念内核,以科技与社会双重互构关系为基础,整合与创新政府科技管理体系中的客观结构、主观结构与价值结构,从而建构全新的生态型政府科技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世界科技强国竞争的焦点。研发(R&D)人员是科技人力资源的核心。从研发人员规模与结构、研发人员资源配置、研发人员科研与技术产出效率等角度,对中国与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研发人员投入产出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提出政策建议:壮大研发人员人才队伍,调整研发人员结构,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升研发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是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二是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三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5):688-695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新经济的双引擎,系统梳理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分析文化科技创新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出我国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才是研究重点。如何将文化科技创新理论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地域文化科技资源踏实有效地统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战略发展对策更是研究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错位及其矫正设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应该是农业科技企业,但我国政府却是主体,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存在错位。改变技术创新主体错位的局面必须从政府转变角色,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农业科技园与农业协作组织来着手,才能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