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根据工程碾压式均质土坝填筑施工状况,提出土坝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土料填筑的技术要求及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对纳子峡砼面板砂砾石坝砂砾石料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3B1和3B2料可同区开采,并提出在大坝填筑施工时,3B1和3B2料可不进行区分;同时通过分析碾压试验数据后确定了坝料填筑施工工艺,提出了坝料填筑施工时周边缝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金凤  任旭光  江丽娉 《科技信息》2010,(27):I0320-I0320
根据施工招、投标文件,面板堆石坝上游堆石料采用引水发电系统开挖的堆放在上库转存料场的花岗岩石料作为主坝填筑料,但主坝填筑施工开始后上库转存料场内并无原招标文件所指的上游堆石料,上库转存料场内堆放的石料为片麻岩。为保证主坝填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业主和监理的要求,对料场现有片麻岩进行填筑碾压试验。根据监理中心对片麻岩碾压试验成果的批复,主坝高程280m以上采用片麻岩石料进行上游堆石区的填筑。本文重点讲述片麻岩填筑的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刘雪松 《科技资讯》2011,(25):38-38
碾压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进行大坝大规模填筑前必须进行碾压试验,根据各区坝料设计要求、大坝各区填筑坝料的性质、技术装备等具体情况,通过试验,核实大坝填筑设计压实标准(如压实干密度、孔隙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王飞 《科技信息》2011,(5):I0248-I0251
积石峡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质量控制,包括各填坝料碾压试验、坝体填筑、和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刘洪波 《科技信息》2011,(7):I0241-I0242
基于粗粒料的邓肯-张(E-B)本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了高填方路基分层碾压填筑的施工过程,预测了路基的变形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高填方路基,采用薄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法可有效的控制路基变形,也可为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土工建筑物,如土坝、道路填方都需要对填筑土料压实,以提高它的密实度,使填土有足够的强度及较小的压缩性、透水性。施工填土压实密度的填筑标准,一般先由实验室试验,求得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通过工地的碾压试验,进行校核并作适当修正,最终确定最优的碾压参数和填筑标准。  相似文献   

8.
垫层料既是防渗面板的可靠基础,又是坝体防渗的第二道防线,垫层料的填筑施工和压实标准关系到面板坝的运行安全,对积石峡水电站面板坝垫层料做了碾压试验、加水试验、渗透试验等,以最终确定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9.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通过砂砾石坝壳料现场碾压工艺性试验,确定现场施工参数和施工方法,采用现场对砂砾石料松铺80cm厚,用18t振动碾强振20遍时的压实干密度作为最大干密度,进而确定现场砂砾石坝壳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为整个大坝填筑碾压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堤防工程系统整体环节的稳定运行,我们要有效控制堤防工程施工砂砾料质量环节,以确保其日常施工的洒水环节、碾压环节、采料环节、摊铺环节、干密度检测环节等的稳定运行,应用相关质量控制方法,满足填筑质量要求。砂砾料填筑是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关键,针对这种材料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环节,如采料、卸料、摊铺、洒水、碾压、干密度检测等采取与适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使填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Shape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eotextile Tub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Geotextile tubes are also called sand sausages or sandtubes . Baochengang ,the Chinese scholar , classifies themas a kind of special geosynthetics , while Pilarczyk, theNetherland expert in geosynthetics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classifies them as geosystems[1]. One of Ger man experts ,Herbaum,calls themas geosynthetic containers[2].Geotextile tubes are made of woven or nonwovengeotextiles and pumped full with sand (slurry , mortar orsludge) . They are produced with diameters ra…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注塑成型过程充填机理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了注塑成型过程的流动和浇注系统的数学模型 ,采用混合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求解压力和能量方程 ,从而实现了成型过程数值分析 .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某中西部地区机场粗粒土的压实特性及其高填体的沉降规律,开展了粗粒土的颗粒分析、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压缩模量试验,测试和验证了粗粒土的不均匀系数、击实参数等,发现了压实度与压缩模量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此粗粒土压缩模量的预估方程。采用室内试验数据建立了高填体的有限元模型,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多种压实度、填筑高度下高填体的沉降。结果表明,填筑体的沉降与填筑高度为指数幂关系,填筑高度越高,土体压实度对沉降的影响越显著。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沉降数据,明确了压实度-填筑高度-填筑体沉降的关系,建立了高填体沉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高填方工程现场提供了快捷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充填料浆采场流动规律和分级尾砂充填进路终态,研究了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不同接顶率充填体的稳定性。将充填料浆采场流动分为不受限沉积扩散和受限向上堆积两个过程,结合充填料浆采场充填终态,从50%充填接顶率开始,按5%递增梯度构建不同充填接顶率的充填体三维模型,运用MIDAS/GTS 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接顶率充填体受力状况,提出了考虑抗拉、抗压安全系数和拉应力、压应力集中区域体积的综合安全系数方法,用于评价充填体的稳定性。以某矿山为例的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二步进路采场开采,一步进路采场充填体的接顶率和综合安全系数越大,其稳定性越高;当接顶率不足75%时,抗拉、抗压安全系数大于1,综合安全系数小于1,充填体有失稳风险;而当接顶率大于75%时,抗拉、抗压安全系数和综合安全系数均大于1,充填体处于稳定状态,其稳定性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气缸套表面微级织结构(简称微织构)填充的摩擦学性能,在其试样表面进行微织构并分别填充蛇纹石和二硫化钼微纳米粉。在高载和低载条件下,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实验,利用SEM、EDX观察试样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探索表面微织构填充气缸套试样的摩擦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织构填充气缸套试样的摩擦学性能在高载荷和低载荷条件下都好于单微织构及机械珩磨的气缸套试样,其减摩耐磨性能是微织构和填充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较大尺寸的微坑内径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效果更明显;二硫化钼对摩擦系数的改善效果好于蛇纹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学方法对斜单元体进行力和力矩的平衡分析,得到了墙背粗糙且填土坡面倾斜情况下的土压力解析解,并进一步分析了墙土之间摩擦角及填土坡面倾角对土压力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可看作是本文解析解在墙背光滑、填土坡面水平情况下的特例。该文中的求解方法还可进一步拓展至探求填土为黏性土情况下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7.
用多年工作经验和矿井排水量数据,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对今后的开采工作、防水工作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刚  穆青翼  马静  王一鸣  李刚 《河南科学》2010,28(11):1443-1445
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向山区的延伸,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高填方路基段不均匀沉降问题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一大瓶颈.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填方路段不同施工时间以及不同填筑高度下的路基沉降进行模拟,并结合衡枣高速工程实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模拟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路基底部各点的沉降值均出现明显增大.对于路基中线不同深度个点,随这填筑高度的增加,其竖向位移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复杂截面应力、变形问题的求解,以柱体扭转问题的应力函数及多连域转化为单连域的方法为基础,应用有限元-边界元法,提出了"孔洞拟填充"的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以偏心轮为例模拟求解扭转问题.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截面的杆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填筑施工动态过程中钢波纹管涵洞的受力变形特性及管涵周围土压力分布规律,基于马斯顿理论,构建了一种垂直土压力的计算公式,结合试验数据和有限元计算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变随填土高度呈波动增长态势,在管侧填土高度为3.6m时,内外部测点应变出现最大值;填土完成后,内部测点存在受拉或受压状态,而外部测点以受拉为主;水平向和竖向变形随管侧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竖向椭圆形;管涵顶部的垂直土压力最大,垂直土压力系数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