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闽东海水网箱养殖红鳍东方鲀首次暴发流行中华拟德氏吸虫病,通过实地考察和解剖等研究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危害与流行.结果表明:其主要致病因子是成虫和虫卵,成虫寄生于肝门静脉,虫卵主要沉积于肝脏、胆囊、肠道等,引起组织病变如组织炎症、增生肥厚、形成纤维性结节等.虫卵比成虫的危害性更大.中华拟德氏吸虫病存在年循环流行,发生于每年5-9月中旬.6-8月期间感染率逐渐升高,最终达100%.并引起高死亡率,可达76%~83.1%.中华拟德氏吸虫是养殖河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河养殖.  相似文献   

2.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感染了中华拟德氏吸虫的红鳍东方鲀的解剖取样,显微镜观察,用组织连续切片法对被感染的病鱼内脏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虫在养殖的红鳍东方纯循环系统中寄生,明确了虫体、虫卵在体内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器官组织的病变情况.探讨了该病的病理变化和虫体、虫卵在体内的发育过程以及该虫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中华拟德氏吸虫核糖体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定,研究其系统发生.测得ITS-2 rDNA和18SrDNA部分序列分别为537 bp和1 819 bp,GenBank上登录号分别为EU082007、EU081899.序列分析表明:中华拟德氏吸虫与寄生于琥珀鱼的5种拟德氏吸虫ITS-2 rDNA序列相似性很低,为49.0%~54.2%,可初步判断中华拟德氏吸虫是拟德氏属的一个独立种;基于18S rDNA序列分别与海水未定名血居吸虫(AY157184)、淡水血居吸虫Plethorchis acanthus(AY222096)的亲缘最近,同源性高达99.4%和95.1%;与旋睾科吸虫Unicaecum sp.(AY604719)及5种裂体吸虫的同源性则分别为92.7%和91.5%~92.5%.可见血居科与旋睾科和裂体科吸虫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检测姜片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流行病和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超声粉碎制备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以评价ELISA法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按常规ELISA方法操作,目视与酶标仪判断结果.普查2189人中姜片吸虫卵阳性者168例;168例中165例ELISA阳性,ELISA与改良加藤法的阳性符合率98.21%;健康居民血清147份,阳性6份,阳性率4.08%;与血吸虫病交叉阳性为9.38%,肺吸虫病交叉阳性为5.36%.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1:3500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和交叉反应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s-纯拟内射模的概念,讨论了s-纯拟内射(预)覆盖一些性质.并证明了s-纯拟内射模关于直和因子封闭.  相似文献   

6.
科右前旗中华双腔吸虫昆虫媒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科尔沁右翼前旗一带是中华双腔吸虫病的流行区,对于该地此病的昆虫媒介种类,从未被人了解。现将我们在本地区的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一、科右前旗蚂蚁种类及其分布情况 1978年9月份,我们在前旗的保门,归流河和古迹三公社牛羊放牧的部份草场进行调查。因已在山西安泽和内蒙扎赉特旗查出本吸虫病的昆虫媒介分别是Camponotus.compressus和Formica fruneicola,因此,我们在本地区首先找此二蚁。经详细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7.
第1期鳖鳃腺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颜素芬,姜永华,纪荣兴(1)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影响………………………………施建军,王志铮,吕敢堂,等(8)双棘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张雅芝,胡石柳,徐沈,等(13)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对微粒子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王秋荣,竹内俊郎,洪黎晖(18)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刘振勇,张国民,谢友佺,等(24)法夫酵母人工诱变及突变株筛选的研究………………………………倪辉,杨远帆,叶…  相似文献   

8.
牙鲆体表溃烂综合症病理组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牙鲆养殖过程中发生的体表溃烂综合症的病理组织变化,该的病原有盾纤类纤毛虫指状拟舟虫和致病菌兔莫拉氏菌,指状拟舟虫不仅寄生于牙鲆体表皮肤,鳍,亦可侵入腹腔,肾脏,肌肉,心脏甚至脑,兔莫拉氏菌大量寄生于心脏血液中,随血液循环至各组织器官,引起牙鲆肝脏,肾脏及脾脏组织病变,指状拟舟虫和兔莫拉氏菌共同导致牙鲆死亡。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定义于单位圆内的K—拟亚纯映射.首先,导出了单位圆内K—拟亚纯映射Borel点的一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充要条件.其次,证明了满足增长条件-↑lim↑r→1^-S(r,f)/log(1/(1-r))=∞的K—拟亚纯映射的Julia点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综述我国解放后,对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的成就。在发掘二千多年前湖北江陵地区的古坟尸检中已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华支睾吸虫散布地区,过去认为是广东省,现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北方比南方为轻。华支睾的保虫宿主,过去认为是人及猫、狗,最近我国学者发现猪及牛也有华支睾虫感染,四川、河南及广东已有报告。华支睾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证实我国有三种淡水螺,即长角豆螺,绍纹螺和香卜螺。华支睾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经调查证实我国有四十多种淡水鱼和虾,感染率最高的为麦穗鱼(100%),其次为日常食用的鲩鱼、鲤鱼属,人们多因喜吃鱼生和未煮熟的鱼而被感染。华支睾虫寄生于人体,其病理变化常在肝胆管内造成小胆管堵塞而发生胆管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病、肝炎、小儿侏儒症等。华支睾虫寄生于小胆管,严重时可能引发后发性胆管上皮癌及肝癌。华支睾虫病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及神经官能症为主,但多数无临床症状,需检出虫卵才能确诊。我们调查2214例华支睾虫病中,有共存症21种,其中肝胆及胰腺占15种。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是良好的特效驱虫药,对华支睾虫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选择寄生于刺鲳中的日本棘叶绦虫(Echinophallus ja ponicus)(假叶目;棘叶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史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观察。通过对成虫子宫中虫卵及体外培养虫卵的观察发现.其虫卵为完全卵裂、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在子宫外完成,为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原发性肝癌与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华枝睾吸虫感染的情况。60例原发性肝癌与59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粪便华枝睾吸虫卵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5.2%,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为比较原发性肝癌与华枝睾吸虫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同时作了HB_5Ag的检测,结果其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8.3%,P<0.05,两者差异亦显著。从流行病学上看,我省肝癌高发地区,也是华枝睾吸虫病的高发流行区,两者地区分布上有高度一致性。因而我们认为在原发性肝癌普查过程中,特别在有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地区中,应把华枝睾吸虫感染者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orientalis)是寄生于鸭肠道中的一种蠕虫,我省于1982年首次在江山发现,lpol年在绍兴县有过爆发性流行报道。病原虫体很小,呈卵圆形或梭形,(1.02~1.99×0.4~1.5mm)。虫卵仅0.1×0.065mm,故很难从粪中查到虫卵。1996年,曾多次遇到群鸭发生疑似东方杯叶吸虫病。6月份,城关镇上泔溪约有1000余只的群鸭中发病,死鸭约4%;12月份,桥头胡镇岙口村1700余只的鸭群中发病,死鸭约5%;11月份,邻近临海县大闸镇约16000只新蛋鸭群中发病,死鸭约5%;另一次约6000余只老蛋鸭群中发病,死鸭约4%。此病都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用扫描电镜观察卵形半肠吸虫成虫、童虫、虫卵的体表超微结构,成虫、童虫体表布满单生棘和皱折,虫卵表面光滑具卵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s-纯拟内射模的概念,讨论了s-纯拟内射(预)覆盖一些性质.并证明了s-纯拟内射模关于直和因子封闭.  相似文献   

16.
用于纯铝高效净化的熔剂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工业纯铝中去除夹杂的高效活性熔剂及其处理工艺和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特定的熔剂、适当的加入量与熔炼温度,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除杂率可达~70%、针孔率降低幅度约可达70%~88%.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零级拟亚纯映射的Borel方向.对于平面上的零级K-拟亚纯映射,运用Ahlfors覆盖曲面理论,证明了零级拟亚纯映射对数级Borel方向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8.
突缘拟凹背蝗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rginis Zheng et Mao在云南大理地区1年发生1代,产于土中的虫卵于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卵期平均90.5d;蝗蝻5龄,历时184.5d,主要以3龄蝗蝻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不久即交配交卵,每雌虫平均产卵24.9个,成虫寿命18-23d,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相继死亡,已知有多种天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以白栎叶粉为叶因子的天蚕半纯饲料的数种配方。配方Ⅰ、Ⅱ适用于饲育1~3龄稚蚕,4龄开始改用鲜叶育,其幼虫总的存活率为61.54%~65.63%,幼虫历期为39.48~40.40天,茧层量为0.3558~0.3982g。配方Ⅸ适用于全期育,幼虫总的存活率为52.83%,历期53.53天,茧层量0.1826g。此外,并讨论了配方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吾人建立若干涉及亚纯函数重值的不等式,并给予若干应用。本结果延拓并改良了Shah氏于1956年在J.Indian Math。Soc。Vol.20第317页的定理3与定理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