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北晋语的入声有比较明显的舒化倾向。从入声韵的舒化和中古声母之间的关系看,全清、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最多,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次之,舒化最少的是次清声母入声字。中古各组声母中,影组声母入声字舒化都比较多,最少的是章组。就单个声母看,影母、以母舒化最多。从入声韵的舒化和韵摄之间的关系看,以咸山宕江四摄舒化速度最快,已经基本舒化,曾梗摄字次之,深曾通三摄舒化最慢。  相似文献   

2.
陕北晋语入声韵的读音类型和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古入声韵在今方言中保留的情况,陕北晋语所有方言点可分以下三种类型:一组入声韵母型、两组入声韵母型、三组入声韵母型。通过对入声韵三种类型考察,发现陕北晋语入声韵的演变表现出如下规律和趋势:低元音入声韵先舒化;较高元音[]组入声韵比较稳定;三组入声韵母型方言中,古入声韵今读中前元音[e]组韵母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古入声在今衡山前山方言中的归调及演变情况是:绝大多数古清声母入声字、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调;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少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因"调值相似"读上声调。此外,还有少数非常用的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归调跟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4.
上古入声韵只有一个调类即去声,这是入声韵可以代表入声的根本原因。从入声由上古到中古,以及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来看,它所走过的道路都是先变入去声,然后由去声再转入平、上、去三声。  相似文献   

5.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角,是湘、鄂、赣三省的交界,面积1141平方公里,人口36万。境内方音的显著特色是有成套的浊音声母和入声韵,最特别的是入声中有复辅音韵尾。 通城入声一部分与收元音的舒声韵相配,在元音后带喉塞尾,调值高促,如”职”、“一”“压”、“约” “屋”,等等。有些入声与收前鼻辅音的舒声韵相配,在元音与鼻音之间夹带喉塞,形成复辅音尾。这些韵主要来自山、臻、咸、深四摄,个别来自曾、梗两摄。共十一个韵,就是:  相似文献   

6.
在汉越语中鼻音韵尾、塞音韵尾分布十分整齐.汉越语中的对应,暗示着中古汉语语音系统对应性.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古汉语"梗摄"和"宕摄"的阳声韵以舌面鼻音收尾,入声韵以舌面塞音收尾,这样中古汉语的鼻音、塞音分布也十分整齐对称.  相似文献   

7.
祭部的分合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法,作者依据上古方言的地域分布情况考察祭部字在上古与入声韵月部有密切关系,在韵文中有通押合用情况,还有与上古物部中古进入去声韵的字合用之例,从形声字的谐声系统看,两者之间也有谐声关系.从而论证了王力先生“长入归去”说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乐清方言的声母有29个,具备了吴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对立。韵母30个,没有入声韵和鼻化韵。声调有8个,入声不是短促调,已变为舒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相似文献   

9.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中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情况,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入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分析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的情况;同时对次要对应情况也进行考察,勾画出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山西普通话为考察对象,选取山西长治、临汾、吕梁、太原4个子方言点,经过听辨、切分及整理,从声、韵、调3方面总结出各方言点普通话的语音偏误类型,并绘制声韵母的共振峰模式图及声调的调形曲线图,分析各方言点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间的语音差异,归纳出山西地区普通话的语音概貌。通过分析山西普通话的声学特征,希望能为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客观测试提供有益的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加尤高山汉话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从声母、韵母、声调、常用单字、常用词语等五个方面,比较龙岩市新罗区所辖的苏坂、白沙、小池、适中四地的闽南话。结果显示,四地的声母、声调差异不大,韵母则差别较大,常用单字音的差别又比常用词语大。  相似文献   

15.
大禾村隶属福建省武平县大禾乡,大禾村的居民一般被认为是"尚未经官方认可的畲族",村内通行的方言为客家话。大禾话有客家话的共同特征,又有其特有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等院校的H指数(HU)与其所办学报的H指数(HJ)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校学报的管理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我国大陆地区104所师范院校及其所主办的高校学报进行检索统计,分析HU和HJ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000年至2013年8月中旬的H指数比较结果显示,师范院校HU排序,北京师范大学名列榜首,HU =66,其次是华东师范大学,HU=60,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HU=50.主办的53种自然科学版高校学报H指数(HJ-NS)排序结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一,HJ-NS=38;《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二,H1-NS=37;《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名第三,HJ-NS=35.社会科学版学报的H指数(HJ-SS)排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遥遥领先,HJ-SS=71;《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名列第二,HJ-SS=56;《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并列第三,HJ-ss=50.104所师范院校HU与HJ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关系式为HJ=9.399+0.595HU,其线性相关系数R2=0.673 1.结论 高校学报的H指数(HJ)与主办院校的H指数(HU)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校学报水平受制于主办院校学术水平的高低,主办院校HU越高,则主办的高校学报HJ则越高,否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韶关西河土话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关西河土话音系包括声母21个、韵母51个和声调7个,其声、韵、调各有一些显的特点。另外,韶关西河土话还有其自身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