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生态危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瓶颈。以往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行政责任基本都是从行政机关内部的同体问责。异体多元化问责主体的缺失经常使生态环境责任不能权责分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强化人大和司法部门的问责、扩大公民参与环境问责的渠道和加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导向等立体多元化问责方式,将对完善我国生态环境问责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有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之分。中国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滞后,影响了行政问责的效果。要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元异体问责的作用,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有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之分。中国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滞后,影响了行政问责的效果。要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元异体问责的作用,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2003年在大陆地区以"SARS"为导火索、以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和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被问责,触动了官员和公众的神经,标志着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的诞生。近年来,我国自中央到地方,广泛掀起了"行政问责"的热潮,尤其是2008年的问责风暴,堪称是"问责年"。一时间"行政问责"这四个字已成为新闻媒体和各大报刊杂志的焦点和热点。行政问责制度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亮点。任何一项制度,都要经过产生、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都要历经实践的检验。行政问责制度在我国经过9年的实践和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行政问责制度是西方政党政治的产物,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虽然发展快,但是起步较晚,正处于长期的探索阶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其中暴露的各种问题足以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中的一些问题:问责主体的实质性"缺位",问责内容的异化,问责类型的交互替代或混淆,问责标准缺乏客观、公正性,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缺失。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省级政府公共价值治理的政策供给、绩效评价和第三方问责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从基层政府的公共行政执行能力、问责平台建设和第三方声誉角度,构建了政府、利益相关者和第三方组织协同问责机制,探讨了省级政府提升公共价值的方法和路径,以及提高公共价值治理透明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非营利组织规模的扩张、吸引资金的激增和塑造公共政策力量的增强,对其进行问责成为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非营利组织问责由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内容、问责方式和问责效果五个要素构成。可以从代表性概念视野下问责的定位判断、多重利益相关者视野下问责的回应对象选择、自主性维持视野下问责的自律他律机制的平衡选择等方面对非营利组织问责的限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是践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行政问责缺少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这就导致了实践中行政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程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问责的法律制度,明确行政问责主体,实现行政问责的法制化,是我国实行行政问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玉英 《科技信息》2009,(20):I0033-I0033
问责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然而,我国官员在实施问责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问责主体和客体不清,问责标准和程序不规范,问责文化相对落后,官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官员问责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责制度本身不严密,导致了我国众多问责官员“带病复出”。  相似文献   

11.
张婷婷  崔苏菁 《科技信息》2009,(28):I0062-I0062,I0064
2003年“非典”引起并持续至今的政府“问责风暴”,无疑对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公共行政逐步走上法治化建设轨道,行政问责的重要作用会愈加突出。本文主要总结了2003年以来我国行政问责的实践经验,以及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且对于我国行政问责的建设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问责制是践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行政问责缺少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这就导致了实践中行政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程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问责的法律制度,明确行政问责主体,实现行政问责的法制化,是我国实行行政问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晓飞 《科技信息》2012,(30):80-80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作为行政问责主体之一,其监督的方式与效果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然而,由于受到新闻管理体制束缚、行政权力干预、自身定位不准和行业监管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媒体监督行政问责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从阐释媒体监督的必要性入手,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加强媒体对行政问责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介绍和综合分析,将重点放在行政问责制度上,从中寻找到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介绍和综合分析,将重点放在行政问责制度上,从中寻找到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胡啸威 《科技咨询导报》2011,(5):225-225,227
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政府职权划分模糊;政府信息公开有限;问责法制程序不完善,范围和对象不明确;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环节薄弱;公共行政文化缺失,因此要严格划分权责界限;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问责程序,明确问责范围和对象;增强公民参与问责的意识;加快公共行政文化的建设等,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执政理念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占萍 《科技信息》2011,(33):291-291,329
行政问责制度是西方政治发展的一种产物,对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问责制度在我国发展也日益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创新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18.
袁珏 《科技信息》2013,(13):442-442,467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环境负责,为此各国法律均规定了政府的环境责任。2006年2月20日,监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环境问责规定。然而由于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以及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环境问责的有关规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全国掀起了"环境保护行政问责"风暴。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问责主要是风暴式的,随意性较大,势必出现问责结果的不公。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度中的问题,以及上海在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实践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校内部相关领域内的腐败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只有完善自身监督执纪问责动力机制,提升监督执纪问责主体内在动力,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才能确保自身健康发展,并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最终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文化责任的内涵,明确指出了图书馆必须担当的文化责任,对图书馆担当文化责任过程中的过错问责与无为问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