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测定了二(吡唑)甲烷(BPM)的铜化合物[Cu(BPM)2Cl]Cl·2H2O的晶体结构,铜(Ⅱ)为四方锥的配位构型;并运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旨在从结构上研究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铬(III)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和表征了以氯冉酸根(CA)为桥联体,分别端接1,2-丙二胺(ap)、2-二甲氨基乙胺(Me2en)和3-二甲氨基丙胺(Me2pn)3种新的双核铬(III)配合物[Cr2(CA)L4](SO4)2[L=ap,Me2en,Me2pn].基于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室温磁化率的测定以及红外和电子光谱等手段,已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铬(III)结构,其中,每个铬(III)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Cr2(CA)(Me2pn)4](SO4)2的变温(4.2~300K)磁化率,求得交换积分J=-4.79cm-1.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铬(III)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 3种新的双核铬 (Ⅲ )配合物 [Cr2 (CA) (ph - phen) 4](SO4 ) 2 (1) ,[Cr2 (CA) (en) 4](SO4 ) 2 (2 )和 [Cr2 (CA) (pn) 4](SO4 ) 2 (3) ;其中 ,CA代表氯冉酸根二价阴离子 ;ph - phen ,en和 pn分别代表 5 -苯基 -1,10 -邻菲罗啉 ,乙二胺和 1,3-丙二胺 .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室温磁矩的测量 ,以及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 ,已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氯冉酸根双核铬 (Ⅲ )结构 ,其中每个铬 (Ⅲ )离子处于八面体环境 .测定了配合物 (1)的变温磁化率 (77~ 30 0K) ,其数据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 =- 2JS^1·S^2 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积分J=- 3.15cm-1.表明配合物中 2个铬 (Ⅲ )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作用 .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邻菲哕啉配合物[Cu(phen) (C2O4) H2O]·H2O,培养了配合物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核铜配合物,中心铜原子处在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中.采用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发现,DNA的加入使得配...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及水浴加热方法,合成了3种双核Ln(Ⅲ)配合物,[Sm2(p-ClC6H4COO)6(phen)2(H2O)2](1),[Eu2(p-ClC6H4COO)6(phen)2(H2O)2](2),[Tb2(p-ClC6H4COO)6(phen)2](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室温下,测定了3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荧光光谱.3种配合物在可见区均表现出较强的Ln(Ⅲ)特征发射,配体的发射大大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这表明配体与中心离子Ln(Ⅲ)离子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即配体有效的敏化了Ln(Ⅲ)的发光.而且,通过对比发现,配合物(2)和(3)中配体的敏化要优于配合物(1),这可能与Ln(Ⅲ)离子自身的能级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2-(3-吡啶)-4,5-咪唑二羧酸(H3PID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了配合物[Cd(H2PIDC)(H2O)Cl]n(1),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2个Cd原子通过2个氯原子桥连成1个四元环,再通过吡啶环上的氮连成1个1维链状结构.并对配合物做了荧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成和表征了以氯冉酸根(CA)为桥联体,分别端接1,2-丙二胺(ap),2-二甲氨基乙胺(Me2en)和3-二甲氨基丙胺(Me2pn)3种新的双核铬(Ⅲ)配合物[Cr2(CA)L4](SO4)2[L=ap,Me2pn],基于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室温磁化率的测定以及红外和电子光谱等手段,已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铬(Ⅲ)结构,其中,每个铬(Ⅲ)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Cr2(CA)(Me2pn)4](SO4)2的变温(4.2-300K)磁化率,求得交换积分J=-4.79cm^-1。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铬(Ⅲ)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bpt)为桥联配体,分别与Cu(CH3CO2)2·H2O和CuCl2·2H2O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CH2CO2)2(bpt)]·2H2O)n(1)和[CuCl(bpt)]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通过bpt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相邻亚铜离子通过Cl-桥连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再通过bpt配体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变温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铜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理论拟合值J=-0.87 cm-1,g=2.01.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及常规方法合成了3个双核稀土配合物Ho2(C7H4O2Cl)6(phen)2(1),Er2(C7H4O2Cl)6(phen)2(2),Nd2(C7H4O2Cl)6(phen)2(H2O)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重点研究了它们在近红外区的发光性能.此外,对这3个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FP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L-酪氨酸铜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I、R及TG-DTA对其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u(Tyr)(Ac)2.3H2O.并计算了铜配合物热分解的失重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钒取代磷钼杂多酸喹啉荷移盐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 Keggin结构的钒取代磷钼酸为电子受体 ,喹啉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9H7NH]4 H[PMo10 V2 O4 0 ]· C3 H7NO(配合物 ( 1 ) )和 [C9H7NH]6H3 [PMo6V6O4 0 ]· 2 C3 H7NO(配合物 ( 2 ) )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子自旋共振以及热重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有机电子给体与杂多酸阴离子 ( POM)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光致变色后 ,配合物 ( 1 )、配合物 ( 2 )中有机物和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 ,导致杂多阴离子中 V 还原为 V ,同时喹啉被氧化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以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和铜盐[Cu(ClO4)2.3H2O]为原料,合成了铜(Ⅰ)配合物[Cu(dppp)2](ClO4).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氨三乙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Tb(Ⅲ)的配位聚合物{[TbN(CH2CO2)3(H2O)2].H2O}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09 38(7)nm,b=1.298 43(11)nm,c=2.061 70(18)nm,V=2.166 7(3)nm3,R1=0.025 8,wR2=0.055 8.配合物的不对称单元为[TbN(CH2CO2)3(H2O)2].H2O,其中Tb(Ⅲ)离子为8配位.在晶体中,Tb(Ⅲ)离子之间通过氨三乙酸根的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连接,最终在ab面上形成2D层状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晶体粉末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IR和UV-Vi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认.发射光谱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固态粉末在室温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较强的绿光,并表现出较强的T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均苯四甲酸为桥联配体得到两种新型配位化合物[Cu2(BTEC)·(H2O)6]·2H2O(1)和[Cu(BTEC)1/2·(H2O)5](2)[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心铜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并通过羧酸和铜的连接构成1D的链状结构,再通过氢键O-H…O构筑成2D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心铜离子也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配合物2中包含一个10.918×10.9182的2D菱形拓扑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室温下,以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和铜盐[Cu(ClO4)2·3H2O]为原料,合成了铜(Ⅰ)配合物[Cu(dppp)2](ClO4).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系列由过渡金属取代的三元钨铁杂多配合物K7[FeW11O39Z(H2O)·xH2O(Z=Co、Ni、Cu和Zn),其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极谱等手段确证,并测定了合成配合物的导电率.结果表明,配合物的vw-od、λob/oc→w、E1/2(1)和导电率随取代原子不同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稀土氯化钕与N-乙酰-DL-丙氨酸(C5H9NO3,Ac-Ala)及咪唑(C3H4N2,Im)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Nd(C5H8NO3)2(C3H5N2)2Cl3*4H2O,并通过FTIR、UV、1H NMR、13C 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的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DSC和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配合物水溶液的荧光性质测试表示,形成配合物后,配合物水溶液发生了荧光淬灭现象,在10-2~10-4 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测定和定量分析了配合物水.二苯胼咪唑.丁二酸铜([Cu(C4H4O4)(C7H6N2)2H2O]∞)的变温磁化率数据;发现J为较小负值(约-1.34cm-1),从而说明了配合物中铜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相互作用。这一结论可以很好的用Kahn的超交换耦合近似分子轨道理论模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以顺式-1,2,3,4-环戊烷四羧酸(H4CPTC)、4,4'-联吡啶(bipy)及水合醋酸铜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u2(H2cPTC)(bipy)2]·(c4H8O2)0.5·(H2O)}n(C4H8O2=1,4-二氧六环).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3 4(2)nm,b=1.282 9(3)nm,c=1.288 4(3)nm,a=65.87(3)°,β=106.327(10)°,γ=86.29(3)°.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桥联中心金属铜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相连形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硫代亚甲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配体,以三氯甲烷与乙腈为混合溶剂合成了过渡金属镍、铜、银的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Ni(C40H48O4S4)2(NO3)2,Cu(C40H48O4S4)2(NO3)2,Ag2C40H46O4S4,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