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浩  葛世伦 《系统工程》2008,26(3):105-111
电炉冶炼作业管理大都采用定性分析和主观判断的方法.将数据包络分析DEA引入电炉冶炼作业的分析评价,给出了适用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在输入资源及成本动因,输出作业量的基础上,DEA方法可以评价作业消耗资源的效率,并为作业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了使分析可靠,通过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组合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论文用上述模型对某钢铁企业的电炉冶炼作业进行分析,结果反映该方法客观、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效率观点为切入点,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方法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基于DEA的绩效评价内容,分析了其评价框架与步骤,为企业绩效评估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的DEA分析基础上的虚拟物流企业联盟伙伴选择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戴勇 《系统工程》2002,20(3):47-51
在基于AHP的DEA分析基础上提出虚拟物流企业联盟伙伴选择方法,通过三阶选拔确定物流联盟伙伴,首先进行定性指标AHP层次分析,确定候选企业的综合素质,然后将评价结果作为DEA分析的输出项,结合定量指标得出DEA有效性企业,最后通过(0-1)规划模型得出组建联盟的伙伴。  相似文献   

4.
区间数据包络分析的决策单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义了区间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讨论了DMU的最高效率值和最低效率值的求解,从而确定决策单元(DMU)的区间效率值,并依此对DMU进行分类。建立了一个后区间DEA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评价DMU保持其最高效率值的稳定性的指标,实现了对DMU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参数成本估算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目前参数成本估算对生产耗用资源市场价格的波动考虑不充分、所用历史成本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比性、对成本形成原因不能识别和反馈控制等缺陷.依据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建立了从产品属性确认开始,经过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再到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的参数成本估算模型.给出了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产品主要特性指标降维的方法,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了作业估算关系(AER),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易树平  王婷  王毅  余德海 《系统工程》2007,25(12):89-93
为对流程再造(BPR)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从BPR动阻力作用机理的角度出发,将动阻力按来源和空间进行划分,结合动力学基础,构建了BPR动阻力的“车体模型”及其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探讨了动阻力对BPR的作用机理。运用该模型对CF公司的流程再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来分析BPR的动阻力,有助于企业进行BPR的决策,丛而推动企业进行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7.
偏序集理论在DEA相关理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占新 《系统工程学报》2002,17(3):193-198,235
在文[1]的基础上,刻画了DEA有效(C^2WH)的本质特征,给出了决策单元为DEA有效(C^2WH)的一个充要条件,论述了偏序集理论在分析有效生产前沿面构成、研究数据变换性质、讨论模型关系、分析决策单元变更以及指标增减对DEA有效性影响等方面的应用。针对4个典型DEA模型,给出了一些建立在偏序集理论基础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具有非正值评价指标的DEA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传统 DEA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 ,探讨了 DEA模型最优解的不变性 ,证明了 C2 R模型在具有非正值输入输出指标下最优解的存在性。给出一个实例 ,说明该方法在对评价指标降维进而进行 DEA评价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三次设计模型,仅在系统设计阶段粗略地考虑了产品成本选择问题,在参数设计阶段,忽略了对不同质量参数水平成本进行选择。而且,目前的参数设计模型无法将质量与成本进行统筹考虑。本文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质量-成本视角的DEA参数设计模型,通过将产品成本和质量分别作为模型的投入、产出,实现对成本和质量的统筹考虑。该模型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健性的基础上,考虑不同质量参数水平下的产品成本对参数设计的影响,从全新的视角为参数设计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文章以实例验证了基于质量-成本视角的DEA参数设计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偏好DEA模型的应急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应急系统中应急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整体相对效率考虑, 提出了新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非参数DEA模型,对应急系统中应急资源总体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决策者的偏好信息,构造了偏好的DEA资源配置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对一个算例的具体分析,清楚地表明,在资源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利用本文提出的非参数偏好DEA模型对应急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可以大大提高应急系统的整体相对效率.  相似文献   

11.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s a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technique has been gain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research. In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DEA approach, the appearance of uncertainties on input and output data of decision making unit (DMU) might make the nominal solution infeasible and lead to the efficiency scores meaningless from practical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ata uncertainty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DEA, and proposes several robust DEA models based on the adaptation of recently developed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which would be immune against input and output data uncertainties. The robust DEA models developed are based on input-oriented and outputoriented CCR model, respectively, when the uncertainties appear in output data and input data separately. Furthermore, the robust DEA models could deal with random symmetric uncertainty and unknown-but-bounded uncertainty, in both of which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random data entries are permitted to be unknown. The robust DEA models are implemented in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the efficiency scores and rankings of these model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bust DEA approach could be a more reliable method for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ranking in MCDM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重要的效率评价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系统的评价问题.但由于复杂系统指标体系的复杂性使得DEA方法在评价复杂系统效率问题时也遇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评价结果过于强调次要指标的作用、常常出现多数单元有效、对投影的要求过于苛刻、指标集成后无法找到针对原始指标的改进信息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给出了一种用于复杂系统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对相应的DEA有效性含义、模型性质以及模型的求解方法等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方法不仅具有传统DEA方法的优点,而且还很好地克服了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传统DEA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DEA模型解决类型不完全相同的DMU相对有效性的问题,在考虑缺省值的同时还考虑决策单元所缺指标的潜值,进一步拓展了DEA模型的应用领域。该算法计算均值作为缺省值插入,然后应用投票层次分析法度量DMU的权重,最后运用机会约束DEA计算DMU的相对有效性。用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DEA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技术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技术进步。在对几种技术进步评价方法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探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许多重要DEA模型给出的评价结果都可能存在效率悖论,即随着评价标准的提高,一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反而会增大.为了探究DEA效率悖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首先通过实例证明一些最重要DEA模型(包括CCR模型、BCC模型、FG模型、ST模型)给出的评价结果均可能存在效率悖论.然后,从理论上解释了DEA效率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决策单元数据的短尾现象,并给出了判定存在数据短尾现象的方法.同时,给出了一种修正的DEA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克服DEA效率悖论的出现,而且还能有效提高DEA方法对效率测算的准确性.最后,应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级经济数据对相关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不足,结合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过程的特征,将其研发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开发和经济转化两个前后相续的子阶段,考虑“子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初始投入在两个子阶段间的分配结构”,构建了资源约束型两阶段DEA模型,从而实现了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测算方法的改进,运用该模型实证测评了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研发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并同时得到初始投入的配置信息. 与现有研究相比,该模型突破了传统DEA模型无视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内部组织结构的限制. 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不论是从研发创新整体上,还是从研发创新的两个子阶段,效率值都偏低,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两阶段效率矩阵图可知,除了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等3个细分行业属于高效集约型研发创新,大部分行业表现为两个子阶段效率双差或一强一差;根据17个细分行业所隶属的5个产业大类来分析,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研发创新过程的整体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最低.  相似文献   

17.
非同质子系统间效率评价及其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非同质子系统间的特点,建立DEA模型.分析它们在各自行业的相对效率和大系统内的相对效率.据此评价各子系统的效率以及大系统的总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扩展的DEA模型,基于大系统总体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各子系统间的合理资源配置。该方法不仅真实地评价了非同质子系统间的相对效率,而且为其效率改进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本文还以该方法评价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单项的相对效率.并提出无效项目的资源分配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的参照系为决策单元全体,而许多实际问题的参照系可能会有多种形式,因此用传统DEA方法评价该类问题时遇到困难,广义DEA方法在评价该类问题时则存在一定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完善广义DEA方法的理论体系,给出基于C2W模型的输出型广义DEA模型. 讨论基于C2W模型的输入型和输出型广义DEA模型中决策单元的Sam-DEAd有效性的判别条件,广义DEA模型与传统DEA模型之间的关系,Sam-DEAd有效性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的Pareto有效之间的关系,决策单元的投影性质,利用样本前沿面的d移动对决策单元进行有效性排序.  相似文献   

19.
应用DEA方法对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结论有:1998~2005年,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期间也有所波动;2000年后,东部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较低所致;相对于规模效率,全国及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纯技术效率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显著收敛的趋势,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