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文献(《敦煌变文集》、《敦煌曲校录》、《敦煌资料第一辑》)里的不少俗语词在今天的闽南方言里还保留着。要解释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我想必须追本溯源。今天福建境内的闽南话,并不是福建本土固有的土话。汉以前,居住在福建的就是史书称为闽越的少数民族。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迁移入闽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当时入闽的汉人比较集中地定居在闽北以建瓯为中心的建溪、富屯溪流域,闽东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和闽南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流域。这次南下的汉人带来的是当时中原(据史载是河南中州一带)的口语,彼此间应该是较为接近的,所以往后形成的福州、泉州、建瓯及其所属地区的方言就反映了更多的隋唐以前的汉语特点。  相似文献   

2.
学人介绍     
林立芳男 ,1 943年生 ,广东省梅县人 ,研究生毕业 ,中共党员。现任广东省韶关学院院长、教授 ,兼任国际客家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语文研究》编委会副主任、韶关市科技拔尖人才。 1 967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包头矿务局中学从教 1 2年 ;1 978年至 1 980年在内蒙古大学现代汉语研究生班学习并毕业 ,1 981年至今在韶关学院 (原韶关师专 )任教 ,从事教育事业 3 0多年。主要论著有《梅县方言语法论稿》、《南雄珠玑方言志》 (合作 )、《客家话词典》 (合作 ) ;主要论文有《梅县话形容词词缀》、《梅县方言“同…  相似文献   

3.
谈谈客家方言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邱甫田客家人祖居中原,自东晋至明代,历史上三次大南迁,来到了闽西和广东梅县等地。由于客家人居住地都在交通闭塞的山区,生活方式相对封闭,再加上“不忘祖宗言”的传统思想,因此,客家话成为一支保留较多古汉语成份的独特方言。据...  相似文献   

4.
大庚岭又称梅岭,位于江西大余县正南二十五里。大庚岭商道全长g6公里,越过岭巅梅关往南可到广东南雄县红梅铺与浈水河相联可通广州,东到南康县贤女埠;与横贯大余县城与纵穿大余县城的章水河相联可入赣江。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千年以来南北商贾的水陆交通要冲,它的修筑与贸易之发展沟通了南北经济,促进了国际交往和传播先进文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东北方言无论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关于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朱德熙先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VP不VP型反复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很广。北方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粤语、闽语以及大  相似文献   

6.
“娭毑”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ηai33①的词音;“”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毑”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毑”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毑”和“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毑”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8.
叶颖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44-147
梅县方言程度副词既有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相似之处,在内部差异、语法功能等方面又有其独有的方言特色。其中,在与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的组合搭配上有显著的表现。此外,在近义程度副词(如:"争唔多"与"争滴"等)的使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9.
项梦冰,男,祖籍福建省连城县,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清流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语方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专著:1.《闽西方言调查研究》(第一辑),汉城:新星出版社,2004;2.《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都具有存古的性质,其中客家方言就保留了不少中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博白和北海属于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方,一些仍活跃在博白、北海两地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词汇、语法与古诗文的词汇、语法有惊人的一致性,用北海、博白两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还在使用的词汇、语法去解释印证古诗文文献,就可发现现代一些书本对古诗文的一些字词的解释,远不如用客家方言解释得生动形象、贴切。如能从训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将可对客家方言与中古汉语的联系有事深广的冶孤.  相似文献   

11.
《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文》是东汉服虔所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当时的方俗词语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在词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俗文》不但具有共时性,它其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仍广泛使用,具有历时承继性。文章选取了6个《通俗文》的词语,解释它们的意思,重点考察它们在汉语方言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发展,福州话的适用语境一度缩小,使用群体也因可接触方言的机会减少而日趋减少。人们对福州方言的态度,已从积极地自发接受转向消极地被动接受。方言中具有文学与文化价值的谚语、俗语等也随以上转变而不断流失。在这一亟待改变的螺旋式循环向下的过程中,不少青年人已意识到方言保护之重要性与必要性。该文着眼于福州本地青年人的视角,以福州方言区居住与生长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福州方言的传承与保护的一系列思考、调查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得"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4.
《助字辨略》中有许多方言词,但无人对此作过专门研究。这些方言词符合《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方言大词典》)的收词标准却未被收录。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所说的普通话和闽南人所说的普通话各有特色。但是,他们以对方作为汉语次标准语的主要交流对象,同时又带上了各自的方言成分,从而形成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状况,最终形成了汉语次标准语(闽西地区)的独特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客家人所说的普通话和闽南人所说的普通话各有特色。但是,他们以对方作为汉语次标准语的主要交流对象,同时又带上了各自的方言成分,从而形成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状况,最终形成了汉语次标准语(闽西地区)的独特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为材料,选取其中令人费解的六则俗语词"承首""出佃""锅份""伙办""起班"和"下节",根据语境并结合传世文献进行研究,以冀消除自贡盐业历史档案的阅读障碍,并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等大型辞书的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18.
《夷坚志》俗语词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洪迈撰的《夷坚志》是宋人志怪小说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这部书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大量的俗语词。如:闽南话里作“抓、逮捕”的常用词“录”字,书里共出现26次(见拙作《闽南方言“录”字小议》,《中国语文》1981年第5期),正昼(即正午)17次,生理(即生意)11次,且这些俗语词,通常采用俗别字和音近替代字,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极可宝贵的材料。本文选释今天闽南话里所见的《夷坚志》里的俗语词若干例,以供读者参考。文中注的音,系笔者家乡诗山方音。若写不出本字,则用同音字代替。  相似文献   

19.
谢章铤《说文闽音通》正卷共考证261个词语,考证了一批福州方言本字、记述了一批福州方言词语、记录了一批福州方言字音,并引证文献解说字义,辨明这261个词语中的古今字、俗体字、假借字,在闽方言词考证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研究方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古代语言的面貌,也可以有利于方言区的人们了解自己方言与共同语的发展关系,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学好民族共同语,《广韵》是汉语中古时期语音的代表,它的声、韵、调都或多或少地与汉语的各地方言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可以为人们了解中古音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入手,给这些反切上字注上玉林音,从中找出玉林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的关系,分析它们的音变条件,暨旨出了玉林放大在汉语音韵史中的价值,也为玉林人学习现代汉语普通话提供了相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