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言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直接体现,称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发生着明显的或者不太明显的变化.本文从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谈了称谓语的种种变迁.  相似文献   

2.
万钢 《科学》2008,60(4)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环境明显变化,经济结构变动踊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社会事业,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和社会视角下的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运龙 《自然杂志》2013,35(1):30-039
地理学长期关注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球表层重要特征及其空间结构变化,正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和社会的核心议题,直指今天大众和决策者的紧迫关切。然而,社会对地理学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以至于在应对环境变化、资源稀缺、发展失衡、国家冲突等重大问题上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很有必要以当代科学和社会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地理学。笔者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论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途径、核心概念、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以及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议居住分异和混合居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居住分异是社会发展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已越来越明显,论述了混合居住的推进可有效控制居住分异,促进社会融合,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人的行为方式改变,给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于人行为方式的变化应该正确看待,更应该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让人们适应气候变化、适应社会需求,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6.
王慧斌 《科学之友》2007,(18):119-120
针对居住分异是社会发展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已越来越明显,论述了混合居住的推进可有效控制居住分异,促进社会融合,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傅佑丽  石磊 《世界科学》2005,(4):45-46,30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科学技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整个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这种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态势,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大众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幸福和喜悦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王慧斌 《科学之友》2007,(9B):119-120
针对居住分异是社会发展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已越来越明显,论述了混合居住的推进可有效控制居住分异,促进社会融合,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客观世界始终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何以会有这种发展和变化呢?关键就在于人类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不停地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这就是对过去的否定,对现在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有了这种否定,有了这种不满,有了这种幢憬,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就不再老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整个社会也就因此而大大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社会都是繁荣昌盛的,但总体上说来,“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十分清晰;②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自然-经济-人文亚系统的各个环节而逐级传导,进而产生了五个层次的气候冲击与适应;③在过去2000年气候恶化阶段,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的贫困人群生存问题是诱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④气候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气候变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总体上渐趋减轻。  相似文献   

12.
山西很大部分城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工业成为了这些地区的单一主导产业,这些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尽早转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渐向多元化过渡,不仅追求股东利益,也追求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文中就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地理空间的差异性与山地有着诸多联系,甚至是必然性的联系。山地的纵横分布构成了独特的地域空间,导致陆地表层过程的复杂性与分异性凸显,对自然系统和人文社会的演进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进而关联到山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中国山区国土空间特性,对因地制宜地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是确保绿水青山本源、维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梁璇 《科学之友》2009,(1):61-62
衡量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而作为该体系核心内容的养老制度则更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然而农村养老保险裹足不前,发展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农村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低碳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宗虎 《自然杂志》2011,33(2):74-80
低碳技术是各种可以使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的技术总称。近百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化石能源使用量剧增。其后果是一方面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另一方面使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快速增加并导致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必须采用低碳技术,少用化石燃料,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以保护环境、补充能源和改善全球变暖现况。作者论述了低碳技术的采用原因,其分类以及在中国各主要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