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1,(z1):70-72
日前,国家正式启动“‘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安徽省将继续承担“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并与与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签订了“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协议.“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坚持“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加速成果的转化;整合其他科技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注重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强与科技特派员、种业企业的结合,延伸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内涵”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科技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据此原则和协议要求,安徽省进一步确立了“十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原则、总体目标及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科技》2007,23(7):I0001-I000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将在"十五"基础上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7月16日,由4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办公室和12个粮食主产省在京签订了课题执行协议,正式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部部长万钢、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财政部部长助理丁学东、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出席启动仪式,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5,(6):15-16
日前,国家科技部批文函复,安徽省已被批准加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省行列。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总结和交流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进一步研究部署未来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切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科技部于7月29日—3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各粮食主产省和重点省科技部门负责人、知名科技专家等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主题,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1,(Z1):30-32
“十一五”期间,该课题全面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及省科技厅配套支持开展的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行与绩效评估,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工程”运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决策支持.同时,在粮丰工程的实施基础上,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 -2020》 的部署及安徽省粮食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了安徽省粮食产业发展研究、提出粮食科技项目建议,制定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新体系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按照国务院对我国粮食生产的部署,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针对粮食持续丰产和产后减损增效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农业科技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科技问题及其创新基本目标,强调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视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并提出“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的发展思路和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旨在依靠科技进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经过积极争取,我省被确定为示范省之一.承担“辽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该课题于2004年着手实施,重点探索辽南晚熟区高产高效、辽西半干旱节水保苗、辽中北中晚熟区增密度促早熟等三种技术集成与示范新模式.目前已获得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8,(1):2-2
在刚刚结束的安徽省粮丰工程2007年工作总结及表彰会议上.合肥市科技局喜获“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优秀组织奖。据悉,全省仅3个地市获此殊荣。同时,肥东县获得“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课题组奖,马卫东等5名同志获得“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1,(7):31-31
本刊讯 近日,专家对我省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课题太和县项目区进行了田间测产。专家组考察了小麦核心区和示范区,并选择代表性田块进行了实割实收。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5,(5):28
4月26日,科学技术部在合肥组织中国农科院刘更另院士等省内外9名专家,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课题—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符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总体要求。目标具体,方案可行,同意按照实施方案尽快组织实施。这标志着安徽省即将加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行列.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过去我国依靠科技较好地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在当前及未来粮食生产资源尤其是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解决好粮食安全,更需依靠科技,因而需对作物育种、栽培技术、信息工程、存储工艺等有关粮食科技进行战略部署和攻关,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工程以提高稻麦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淮北、沿淮、江淮和沿江四大粮食主产区,主攻水稻、小麦两大作物,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开展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建设,实现作物技术集成创新与大面积丰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望江县通过大力实施粮食生产科技工程,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提升,产量提高,粮食产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泰 《安徽科技》2012,(9):24-24
本刊讯9月7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年水稻现场观摩会在巢湖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全省农业科技和粮丰工程工作。各市科技局、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相关负责同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任务团队的科技专家,示范县、种业企业代表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明平出席会议并讲话。2011-2012年。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了江淮中籼稻、沿淮单季粳稻、淮北旱茬麦、江淮稻茬麦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突破一批稻麦生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水稻和小麦的高产典型,粮食丰产科技能力日益增强,为安徽省粮食总产“六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共实施水稻、小麦“三区一田”1119.75万亩,增收稻麦52.25万吨,增收12.6亿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11,(Z1):4-5
安徽地处江淮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总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前后,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和输出省份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从2005年起,省政府通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大力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科技日报记者: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安徽的粮食丰产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太原科技》2011,(11):106-106
2011年9月29日,2011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1,(Z1):6-12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科技储备,有力地推动安徽粮食丰产科技进步,保障安徽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增效,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为安徽科学发展、兴皖富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2个实施省份之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也是安徽省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共有23个县(市、区)领导、6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组织实施。4年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7月29日下午,万钢部长亲率在郑参加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到鹤壁市视察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浚县万亩核心示范区和浚县农科所15亩超高产攻关试验基地。浚县农科所院内的墙壁上有一条标语“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格外醒目。媒体也习惯地将育种方面的专家誉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