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2-苯基吡啶(ppy)为主配体,N,N-二苯基-4-(4-苯基-5-(吡啶-2-基)-4H-1,2,4-三唑-3-基)苯胺(DPPTA)为辅助配体,合成了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ppy)_2Ir(DPPTA)]PF6.该配合物具有高对比性的力致发光变色性能,最初从CH_2Cl_2溶液中析出制得时发绿光,最大发射波长(λ_(em,max))为525 nm,经研磨后发黄光(_(em,max)=576 nm),经CH_2Cl_2熏蒸后发黄绿光(λ_(em,max)=531 nm).研磨和熏蒸所致的发光变色可多次循环,2种状态下各自的发光颜色稳定,λ_(em,max)相差高达45 nm.[(ppy)_2Ir(DPPTA)]PF6的发光变色性能对受力和有机溶剂熏蒸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并不敏感,这一点与很多已报道过的力致发光变色材料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合成两种含双键的铱配合物磷光材料Ir(ppy)2(ADP) (ADP=1,3-二苯基-2-烯丙基-1,3-丙二酮, ppy=2-苯基吡啶), Ir(ppy)2(VPHD) (VPHD=6-对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与铱配合物Ir(ppy)2(acac) (acac=2,4-戊二酮)的光谱数据比较, Ir(ppy)2(VPHD)具有相似的磷光光谱,最强发射波长为520 nm,发射强的绿色磷光.Ir(ppy)2(ADP)配合物的磷光光谱随测试样品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发光较弱.这是由于ADP配体中两个苯环的引入,使配合物的发光波长明显向短波长方向移动,且发光效率降低.该结果为合成新的磷光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紫外吸收和发光光谱行为,详细考察了实验条件对其固体基质室温荧光(PS-RTF)、固体基质室温磷光(PS-RTP)光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水溶液中和固体基质上,两化合物的发光行为不同.在溶液中小檗碱和药根碱的荧光均很弱,但却能直接在滤纸上产生非常强的室温荧光.以TINO3做重原子微扰剂,小檗碱可发射强的磷光,其最大激发波长λex为352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22 nm、619 nm.同样条件下未观察到药根碱的磷光发射.小檗碱具有作为DNA磷光探针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重原子微扰剂LiAc存在下,罗丹明6G(R)-二溴荧光素(D)SiO2发光纳米微球(R-D-SiO2)在醋酸纤维素膜(ACM)上可分别发射R(λex/λem=481/648nm)和D(λex/λem=457/622nm)强而稳定的室温光信号.用R-D-SiO2标记麦胚凝集素(WGA),在ACM上采用R-D-SiO2-WGA-ALP(直接法)亲和吸附反应方式,研究了利用亲和吸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AA-SS-RTP)测定碱性磷酸酶(ALP)的条件和分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0.4ml点样量,R-D-SiO2-WGA-ALP法的检出限为0.41agspot-1(457/622nm)与0.44agspot-1(481/648nm).用本法和ELISA方法对比测定了血清试样中ALP的含量,结果相吻合.本研究表明,可分别采用D或R的磷光激发/发射波长进行测定,不仅提高了AA-SS-RTP的灵活性,而且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5.
室温磷光材料(RTP)是十分重要的发光材料,其光致发光时间远长于荧光材料,故其在检测、防伪、信息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室温磷光材料多为含贵金属元素的无机或有机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存在制备过程较复杂且具有毒性等缺陷.为此,本实验以天然的壳聚糖作为碳源,通过微波辅助高效制备法得到了磷杂室温磷光碳点(CDs),并通过一系列的表征(XPS、UV-vis、FT-IR和TEM等)证明,磷的掺杂能有效地延长CDs的磷光寿命,本实验也表明此类发光材料在发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配合物(PPQ)2Ir(acac)为发光掺杂剂,稀土配合物Tb(eb-PMIP)3(TPPO)为主体材料,用铟锡氧化物(ITO)和铝分别作正负电极,采用真空蒸镀制备电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发射红色光,主峰位于615nm,是磷光分子(PPQ)2Ir(acac)的特征发射通过器件结构和浓度优化,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达3.14cd/A,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无明显衰减.实验结果表明,带有相对较宽能隙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可能是制备高电流密度且稳定的电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较好的主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董晓庆  王瑜 《科技信息》2011,(12):I0084-I0085,I0080
铱配合物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结构进行调节及磷光寿命较短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设计并合成了4种新型环金属化铱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pq)2Ir(acetylaniline)、(pq)2Ir(N-tert-butylbenzamide)、(pq)2Ir(N-phenylbenza-mide)及(pq)2Ir(pyridine)(pq=2-phenylquinoline)。采用红外、核磁、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利用紫外、荧光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铱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260 nm左右)和荧光光谱(590 nm左右)。但由于配体的结构差异,紫外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移。  相似文献   

8.
通过1,10-邻菲啰啉二亚胺配体和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双膦配体合成了二亚胺-双膦混合配位铜(I)的配合物.采用X线单晶衍射法测定该配合物的结构,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1个铜原子与2个氮原子、2个磷原子配位形成的单核配合物;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在267 nm和393 nm处有2个吸收带;磷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发光峰位于577 nm处,在固体状态下发光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高效磷光Ir配合物为发光核,通过非共轭脂肪链将发光核与载流子传输基团相连,合成了2种新型铱磷光配合物.通过1 HNMR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分别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以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了其HUMO与LOMO能级.  相似文献   

10.
纸基质室温磷光法测定痕量2—氨基嘌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滤纸为基质,讨论了2-氨基嘌呤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光谱特性,其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323nm,最大发射波长为λem=482nm,选用醋酸铊(TIAclmol.L^-1)作重原子微扰剂,研究了各种适宜的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2-氨基嘌呤的滤纸基质室温磷光(PS-RTP)分析法,该法取样量少,线性范围宽,2-氨基嘌呤在0.27ng/斑-270ng/斑范围内与RTP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2ng/斑,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