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清时期中国引种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它们被称为“舶来植物”。因为植物品种繁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方言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很多“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使人们常混淆不清,给农业、中药学等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此,本文对明清时期的14种舶来植物的名称作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中国引种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它们被称为“舶来植物”。因为植物品种繁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方言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很多“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使人们常混淆不清,给农业、中药学等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此,本文对明清时期的14种舶来植物的名称作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3.
综观日本近现代技术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教育立国”为国策,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战略口号,仿效和追赶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近代化。也就是在日本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按照日本人的话来说就是第一次远航。第二个时期是从大正(1912—1925)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走向军国主义化的畸形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二次大战后至七十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赢得了高速发展,也就是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远航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以“科学技术立国”为国策,开始第三次远航。本文专论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的解读,总结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贡献及其社会影响,分析中国学者以及中国社会关注边疆矿产资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海洋事业在达到它的顶峰时期之后.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的经济一溃千里的缘故,也渐渐滑落了下来.虽然海上实力尚存,但再也无法回到当年“全盛曰”之时了。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节度使各霸一方,将一个雄伟的大唐王朝轰然推倒,也将中国推进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等高线”传入中国,最初被称为“平剖面线”。1886年首次出现了“等高界线”的概念。民国时期,等高线有多个同义名称,大部分地理、地图类书籍中称其为“等高线”或“等高曲线”,大部分军事教程中,将等高线称为“曲线式”或“水平曲线”。1949年以后,等高线在测绘学中的名称逐渐统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5,(23):34-35
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后,1992年9月21日中国及时启动的“921”载人航天工程,如今结出累累硕果;神舟飞船先后6次上天,成功地将3位中国航天员送上了太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天门”打开了,和平开发太空在中国面前展示广阔的前景。飞船发射基地最早的秘密1960年8月,陈士榘上将率领7  相似文献   

8.
再谈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在李俨与钱宝琮、吴文俊的倡导下,出现了以“发现”和“复原”为主流特征的两次运动。为了回答对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存在两次运动的提法的质疑,进一步论述了李钱运动中的“复原”研究与吴运动中倡导的“古证复原”的本质差别。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科学编史学的一个案例,值得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9.
1986—1987年,出现了一场研究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热潮。以赵忠贤为代表的中国超导物理学家在这场热潮中取得了“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一流成果。通过对蔡建华给国内信函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档案等新史料的发掘,本文梳理了1986年之前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状况、1986—1987年间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信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研究历程,并对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学科带头人较强的学科前瞻性意识和科研组织能力、科技部门领导对超导学科的长期支持以及畅通的国际学术交流渠道是中国能够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的主要原因。该成果令中国的超导研究获得了国际关注,并直接促成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中国超导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马力"探源     
功率单位“马力”这个概念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中期,这个词的出现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期。它应该是英语horsepower的仿译。大约过了三四十年,“马力”在汉语中已经基本定型,不但在科学著述中使用,在普通文献中也经常能见到。后来“马力”还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人文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顿首倡的科学人文主义,在西方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在中国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快速演进,其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弘扬了萨顿的核心思想,既克服了科学主义的缺点,又超越了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狭隘性。具有开放性、人本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的中国特色,从而是“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它对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实践,对促进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工程文化的视角,即制约工程的社会规范、工程科技和工程价值的角度,从封闭和开放的体制,重理轻匠和重工轻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芬奇的古典工程兴衰思想,能概括出古埃及的"封闭保守的法老王朝与简单机械的奇迹",古希腊的"开放自由的城邦制度与重理轻匠价值取向"和古罗马的"横征暴敛的帝国统治与重工轻理价值取向"等特质的工程文化兴衰史,这对分析我国古代工程历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深,生态价值观开始兴起,环境伦理的研究也真正开展起来。在对20世纪全球环境问题的大讨论中,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千多年前的伊斯兰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意识,应该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和谐点。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北太平洋盂Ⅱ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借助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综合调查船“东方红2号”,于2008年9月中下旬进行了深海大洋科学考察,在西太平洋黑潮源地和吕宋海峡成功布设潜标,形成了较完整的潜标观测阵列,并在东海陆架处布设海床基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测流系统。这标志着我们首次构建了由副热带北太平洋和我国边缘海所构成的大洋一边缘海动力系统的多点同步长期观测系统,为认识这一大洋一边缘海动力系统的能量物质交换提供了关键的观测支撑,同时也是我国深海大洋动力环境调查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我国深海大洋动力环境长期观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精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源于中华民族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而这一强大自我再生能力的终极动力源则是以"贵和"、"中庸"、"仁厚"、"适度"为主要内涵的和谐理念.正是对全方位、多层面和谐的崇尚,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谐哲学与和谐精神.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基本民族精神的和谐精神成了黏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对和谐精神的集中阐释.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最佳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向的期盼,事实上成了真善美的最恰当表述.在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严峻形势下,以和谐思维弘扬和再造和谐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00年前,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来到中国,在湖北和四川工作了十多年,为英美等西方国家引去了大量的观赏植物,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长期的园林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中国花卉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作出极其巨大贡献,因而写下了《中国─—园林之母》这样一部颇有见解的著作。他的这一观点,立刻得到西方的普遍认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国传出花卉观赏植物的增多,威尔逊观点的依据还在不断被加强、充实。如今,原产我国的奇花异草和风景树木在世界各地的园林和风景名胜争奇斗艳,呈芳溢彩,为美化各国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就西方在华的花卉植物引种,及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此种认识的产生和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的过程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复杂的实在     
本文认为,在复杂性研究的视野中,复杂的实在概念,其基础的哲学观点是一种"结构-关系"并存的实在论;是一种"条件-过程"实在论;是一种"历史-语境"的实在论.复杂性研究丰富了实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对地外行星上生命探索的进展,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之间的争论也更加广泛和深刻了.而这种"探索"和"争论"虽然使有神论者颇感紧张,迅速采取对策,但却有利于推动人类科学和整个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总趋势是有利于无神论者的,正如中国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其诗中所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似文献   

20.
明代起绒织物的生产及外传日本的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绒织物属于贵重织品,其责重程度仅次于锦和缎,是中国历代对外输出丝织品中的重要部分。文章阐述了明代起绒织物的生产、利用以及起绒织物和起绒技术外传日本的情况;论述了日语“ 口 卜”一词实是源自中国福建省漳、泉地区的“倭缎”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