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6月12日~13日中国城市生态建设论坛在崇明东滩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论坛由复旦大学、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生态学会和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蒋有绪院士、中国工程院唐孝炎院士、李文华院士、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季昆森、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王如松教授、周纪伦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俭:1933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岳阳。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院士,结构工程专家,九三学社成员,曾任贵州省土木学会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钢协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资深委员,贵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3.
免棱镜全站仪在古建筑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上海市图书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黑山路181号.建于1934~1935年,仿北京城钟楼,距今已历时72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由上海市大都会美术博物馆出资进行保护性开发,因建筑年代久远,原建筑设计图无从查考,受业主委托.我院通过测量手段对该建筑群进行了平面及多立面测量工作,最后提供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图.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分析探讨免棱镜全站仪在古建筑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汪品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古海洋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曾任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四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何梁何利科学进步美等奖项。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国际大洋钻探ODP184航次,标志着我国实质性跻身于这一国际合作大家庭之中,大大提升了我国在深海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马在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市地球科学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  相似文献   

5.
社会飞速发展下留存大量的历史建筑,也产生了许多环境保护上的新问题.为保护并更新目前遗留的历史建筑,需通过绿色改造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基于此,提出绿色改造下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流程,在确定既有建筑为历史建筑后,对历史建筑与绿色改造进行适配度评估.以珠海拱北宾馆为例,针对以建筑为中心的安全耐久、节约资源,与以人为本的健康舒适...  相似文献   

6.
刘宇 《科技信息》2011,(35):I0195-I0196
历史建筑是城市宝贵的文化和物质财富,本文介绍了国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经验,分析了国内保护与再利用的情况.总结出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意义、方式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历史研究中常见的信息残缺的情况,以泉州近代洋楼民居为例,提出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建筑历史研究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泉州近代洋楼民居位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后期,其建设者中有60 %以上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侨;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建筑形态的特点,如外廊特征和内部布局等也同样可以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现存数量已经很少的历史建筑的分析,也能应用于数量巨大的历史建筑的研究,甚至可以推论历史建筑的建设年代、历史建筑的业主情况及推导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历史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的重要性使得保护工程的成本相对高昂,资源消耗较大.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节能深入到了一般建筑领域,但历史建筑因其特殊性,在节能方面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欧盟理事会在2017年制定的《BS EN 16883:2017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历史建筑能效的指南》是欧洲地区的第一部历史建筑节能指南,首次对历史建筑提出明确的节能要求;而由美国内政部在2011年制定的《内政部历史建筑更新标准与可持续性更新的图解准则》较为详细地说明了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的具体施工要求.同为国家标准的2本指南在历史建筑保护原则上是一致的,而不同点在于一个侧重宏观,另一个侧重微观,两者具有很好的互补性.由此,参照并结合它们的优点,以及我国国情和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我国历史建筑节能改造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初步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9.
200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是“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承办,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冠名。竞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城市中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概念、原则,探讨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列举了几个利用性较好的城市项目作分析研究,说明历史建筑不仅可以用来观赏,同时它的再利用价值也是不可限量的。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历史建筑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历史建筑的总体特征与太原市历史建筑的保护状况,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太原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上海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构件损坏严重,承载力严重不足,有些还经历改建、扩建、新建,结构体系混乱,建筑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对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中结构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损坏后的加固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以上海几处优秀历史建筑为例,介绍了其损害情况,为今后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倪志军  倪明  倪原  陈波  周洲 《广东科技》2013,(12):146-147
经历千百年历史风霜的中国古代历史建筑,其外观早已沧桑,但其内在结构是否稳定安全,是否能够满足继续使用的基本要求,是目前须亟待解决的一重大课题,进行此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创新建立中国古代各种历史建筑结构稳定性诊断评价关键技术体系及相应的检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客家建筑和客家人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跃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22-122,158
介绍了客家建筑的历史、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客家建筑形式所体现的客家人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心理状态.客家建筑是一部凝固客家人社会心理状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容景观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收。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就为城市景观的更新改造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对旧建筑旧住宅进行保留改造,使之能与周边新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韩国各时代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着重介绍了韩国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其近代建筑的发展,分析了韩国建筑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于2007年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由吴硕贤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以亚热带建筑科学技术研究为特色,探索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物理、节能技术、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建筑结构和防灾减灾技术等天键领域腱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良镛,男,1922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建筑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以及国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职。现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5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luidMechanics。ICFM)于2007年8月15-1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何友声院士主持开幕式。ICFM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庄逢甘院士致开幕词,发言介绍了ICFM的历史和本届会议的基本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ICFM-V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叶取源教授致欢迎词,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流体力学同行相聚上海表示热诚欢迎,  相似文献   

20.
岳川棋 《科技资讯》2012,(15):74-74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建筑的历史及其现状做了一定的回顾和总结,并且在一定的思考基础上,对于在21世纪这个多元化思潮下的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简介,并且对中国建筑进行了自己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