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板桥的书论,虽然没有形成体系,但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他主张"师法古人,变化在我",重视继承,更强调创新;在碑、帖问题上,他通过对二者的比较重新审视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在书画关系问题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在审美观念上,他认为美与丑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4-36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郑板桥向来以自树旗帜、标新立异著称,并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楹联留存于世。他曾经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且很早就痴迷于戏剧艺术。郑板桥痴迷戏剧却又贬低戏剧,源于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也源于他对戏剧作品中异端思想的排斥。郑板桥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训练,并且将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融入了血液。郑板桥鄙视"文衣康乐"之"淫哇",崇尚"仪凤箫韶"之"节奏",根本目的还是希望戏剧能够"有功于世",其思想来源还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3.
简约之美     
 物理学中的统一路,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简约之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本领和智慧。简约并不简单,中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书斋中挂了一幅自写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此表明他的书法及文学理念,主张以最简练清晰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思想,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手,但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活动的两个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环节。临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忠实性临摹;二是分析性临摹;三是印象性临摹。三个阶段由低而高,由入而出。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家式的创作;二是百家式的创作。这两个阶段是由专而博,由他而我。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书论家那里,书法之"神"不是单一的书法作者的主体之"神"或者书法本身的客体之"神",而是二者的有机融汇后所产生的艺境。我国古代的书论家们论书法,有一个从注重"形似"到注重"神似"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庄的形神理论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里的重要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新理学)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现在所讲之系统,大体上是承接来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底理学,大不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著'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而不是'照著'未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因此我们自号我们的系统为新理学。"O冯友兰新理学"接著"讲的"宋明以来的理学"即程朱理学。新理学大体上"接著"而不"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表明它对于宋明以来的旧理学的看法、态度和关系。这种看法、态度和关系,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新理学对宋明以来的理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徐艳丽  黄蔚 《科技信息》2012,(36):197-197
速写是现代绘画中的一门重要造型训练科目,与书法临摹中的意临较为类似,强调捕捉对象的造型神态。在书法学习中借鉴某些速写观察造型的方法,对书法造型的临摹学习有帮助。本文研究速写方法对书法临摹学习产生的作用,为书法学习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和实例,并对具体可用于实践操作的速写式书法造型写生进行探索,为书法的造型来源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临摹是进行书法学习的开始,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是汲取优秀传统书法作品精华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具体体现在: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基础,集字是进行初级创作的好帮手,创作是书法临摹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8,(8)
举世闻名的北京正阳门外,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老药店——北京长春堂药店。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避瘟散",因为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清乾隆年间,在北京有一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是山东道士名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其特长。消暑闻药"避瘟散",具有祛暑清火、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除邪气之功效。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之感直通心脑,药效迅速。乾隆55年(公年1795年)孙老道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在前门鲜鱼口胡同开了家铺面,挂上了"长春堂"字号,  相似文献   

10.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5):F0002-F0002,F0003
书法,乃是中华文明之国粹也。在如今的书法大家中,一些书法家不再局限于“颜筋柳骨”的临摹,逐渐有了自己的神韵和笔法,林和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名家,四年磨一“笔”,独创的“三养字体”让入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正是枇杷上市的季节。它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枇杷与琵琶枇杷与琵琶不仅同音,而且曾经通用。枇杷曾被写作"琵琶",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其叶,形如琵琶,故名。"琵琶,也曾被写作"枇杷",最早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句话意思是枇杷是人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在古代,敲、击、弹、奏都被称为鼓),向前弹称"枇",向后挑称"杷",人们是根据它的演奏特点来命名它的。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4,(3):38-43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4.
<正>战舰的世界就像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中,"名门正派"遍地走,"旁门左道"也不少。不过,要是论起"玩阴的",潜艇自称第二,绝没有人敢称第一!于是,从潜艇出山的那天起,一个"反潜联盟"就结成了……全民公敌有冤情说起潜艇这个门派,它既没有战列舰那般深厚的家世背景,也不像巡洋舰那样精通攻守之道,"网红"航母更不必说,粉丝数量能甩潜艇几条街!雪上加霜的是,"潜艇派"成立之初,就被贴上了"猥琐流"的标签,人们对它的全部印象就是:专门躲在暗处放冷箭,打不到就跑,打到了——也是跑。你说,大家不反对它,还能反对谁?  相似文献   

15.
<淳化阁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信而有征的法书丛帖,其优长与缺失并存.明代草书大家王铎对<淳化阁帖>有着独到的见解.王铎经长期书法生涯淬砺而形成的独到的"如灯取影"、"不规规摹拟"和"拓而为大"的临摹创作方法,是他草书不断汲取<淳化阁帖>菁华和形成审美个性风格的高明手段.<淳化阁帖>中张芝、二王等法帖是王铎草书个性风格之源.  相似文献   

16.
从书法结构的形式构成入手,在书法教学中运用"几何线分析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图示分析,揭示书法单字结构"外形"与"内质"之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临摹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临摹意向和方法分析、关注临摹效度的体验、把握好临摹中的“守”与“弃”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摹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正长沙是个什么节日都过的城市,是个什么人都可以问候一下的地方。大三放暑假刚打算回家的前一天接到消息,要马上到长沙去做节目策划,预计办公一个礼拜。说来,感觉世事都是奇妙的,还记得初夏的时候发了一条微博,当时就很想说"橘子洲头"四个字,评论里马上有人间我是否去了长沙,小周告诉我说这指的就是长沙。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  相似文献   

19.
疾涩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生命之所在.疾涩线条的节律性使中国书法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从而别具一格,疾涩线条的韵律感确立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画的最根本之点.疾涩的不同侧重产生了书派风格之差异.疾涩既是技法术语又是艺术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和运动变化的感悟和认知;无论是疾是涩,都是力、势、气三者有机统一并发生变化的结果."疾势涩笔"和"迟中见速"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下属关系学     
<正>中国古人在谈到"下属关系学"时总会搬出"亲贤臣远小人"二分法,不过,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估计被很多人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