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致心脏病的疾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种必要条件。在血液中以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转运胆固醇。这些颗粒通过肝细胞的内吞作用率决定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该过程主要由LDL受体及其2个配体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E介导。然而,充分说明LDL受体基因缺陷所致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脂蛋白代谢,需存在有另—apo-E专一性脂蛋白受体。至今,apo-E受体还  相似文献   

2.
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通过与血清LDL发生特异性结合,调节细胞的胆固醇代谢,1974年Goldstein和Brown首次提出LDL受体功能异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病因,至1982年,  相似文献   

3.
引起心脏病的主要因子有胆固醇上升、高血压、抽烟过度等.其中重要的是血液中胆固醇增多. 脂肪的摄取量和血液中的胆固醇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当大量摄取不饱和脂肪酸时,则胆固醇量就变多.摄取糖的种类对动脉硬化有很大的影响:果糖、蔗糖比萄葡糖、乳糖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若多吃纤维素或果胶类食物,则体内胆固醇难于累积,而且果胶有促进体内酸性类固醇的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可介导细胞摄取含胆周醇的脂蛋白,调节体内胆固醇平衡。1984年,Russell等克隆了人肾上腺皮质细胞LDL受体的全长cDNA,并对LDL受体缺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基因突变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胆固醇与心脏病具有连续相关关系.这项大规模研究由国立心脏、肺与血液研究所资助,历时6年,对18个州的356 000千人做了详尽的跟踪研究.血液胆固醇含量在182毫克至202毫克间-这在以前属于低风险值范畴-的被跟踪对象比胆固醇含量平均为164毫克的对照组死于冠心病的概率高31%.实际上,在此研究过程中,胆固醇量在167毫克至202毫克的研究对象几乎有20%的死亡与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是一种由肝脏制造的蜡样物质,它对维持细胞膜和构成某些激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胆固醇经血流以一种大颗粒的脂蛋白沉积在血管的不同部位。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LDL)又称为“不良的胆固醇”,其中一些沉积在动脉壁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属“好的胆固醇”,它能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7.
周新 《科学通报》1984,29(7):437-437
目前对α-脂蛋白(HDL)、β-脂蛋白(LDL)的代谢及其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了解较多,而对前β-脂蛋白(VLDL)的了解较少。VLDL经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后,除使VLDL的甘油三酯(VLDL-TG)分解外,还能将载脂蛋白(apo)C及游离胆固醇转移到HDL,使apo C在VLDL和HDL之间进行循环,而VLDL经中间密度脂蛋白形成LDL。apoC在VLDL代谢中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起心脏病的主要因子有胆固醇上升、高血压、抽烟过度等。其中重要的是血液中胆固醇增多。  相似文献   

9.
吴信法 《世界科学》1989,11(1):63-64
鱼油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病,以及免疫学的和其它健康失常。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病、免疫学失调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很低,远低于斯堪的那维亚人或美洲人。又爱斯基摩人虽然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但血液胆固醇水平仍维持相对的低,而血液组分中能从体组织移除的胆固醇却升高。但当爱斯基摩人移居于丹麦后,则这种生理学上的差别则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亦见于日本人中。科学家又发现人们机体内有高度特异性的化合物,叫做拟花生酸类,系从奥米格-6脂肪酸而来。其机能为生化信使,介入于机体许多代谢机能中。美国科罗拉多及依渥华大学科学家研究证实,食饵脂肪可影响动物及人的拟花生酸类的相对平衡性。鱼油中的两个奥米格-3脂肪酸-EPA及DHA,能抑制花生酸类的  相似文献   

10.
学会喝牛奶     
牛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因其营养及保健作用无可比拟而具有“白色血液”的美称,下面就先来看看它的哪些功能是你不知道的。防癌抗癌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较强抗癌变的功能,牛奶在胃内形成乳酪,而乳酪中的共轭亚油酸有软化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胃癌的功能。常饮牛奶特别有助于防止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身体中贮存高含量的铁,有可能加大患心脏病的危险性,芬兰科学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认为:铁的贮存,作为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与血液中的胆固醇相比要严重得多。这项新研究成果为心脏病的铁  相似文献   

12.
最近6年对美国35万多名中年人的调查,证实冠心病的总死亡率和死亡都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有强相关。血清胆固醇一旦超过6.5毫摩尔/升(约占人口数的15%),死亡率就急剧上升。在英国,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患这种程度高胆固醇血症的人有30%。  相似文献   

13.
陈赣  赵莲  刘耀文  廖福龙  韩东  周虹 《科学通报》2012,(16):1472-1479
血液黏度在保持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血液黏度相对稳定.在病理条件下,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血液黏度调节机制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液黏度的监测和调整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液黏度调节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信息     
额外的受体可清除血中危险的脂肪是什么决定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呢?当然,食物是因素之一。其实,细胞及其所携带的基因是最为关键的介导者。因为其表面上的受体能够结合带有胆固醇的蛋白质,并把它们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出  相似文献   

15.
罗飞  王雅伟  王潇  陈晓伟 《科学通报》2024,(11):1390-1392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头号健康威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多种疾病,其危害极为严重[1].ASCVD的发病机制涉及动脉内脂质物质的异常沉积和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形成,最终引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乃至栓塞等并发症.在ASCVD的发展过程中,血脂异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3].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在血液中的异常增高会导致其过度沉积于动脉内,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目前仍属医学上的疑难病症之一。本期所刊《冠心病与化学防治问题》一文的作者,通过测定血液的pH值,提出了一个关于粥状动脉硬化的胆固醇的“载体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糖尿病患者主要使用采集血液的血糖仪或植入皮肤下的传感器检测血糖水平.而汗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仅约为血液中的1%,但是二者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使用对葡萄糖敏感度很高的材料测量汗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就可以反映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相似文献   

18.
已知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功能决定血浆LDL水平,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载脂蛋白B(apoB)是LDL受体的主要配基之一。  相似文献   

19.
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介观尺度的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软物质和复杂流体动力学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新型介观模拟方法采用粗粒化粒子模型描述具有关联性的原子团或物质团,并通过简单的软排斥作用力描述粗粒化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更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系统模拟计算,如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聚合物和胶体溶液的化学形态、微观形貌、相分离以及复杂流体流变特性的模拟等.本文首先介绍了DPD方法的理论框架,继而详细综述了DPD方法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地,在分子尺度,我们重点介绍了该方法在蛋白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两亲性脂质分子膜的结构与动力学、脂质膜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纳米颗粒与脂质膜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在细胞尺度,我们归纳了DPD方法在模拟血液微循环系统中血细胞的流动和血液流变学行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红细胞的变形及流动,白细胞边聚及黏附行为,血小板边聚、黏附及聚集行为,健康与疾病状态下血液流变学特征,循环肿瘤细胞迁移、黏附及分选富集等.此外,我们总结了用于模拟血细胞变形及血液流动的其他数值模...  相似文献   

20.
申同健 《科学通报》1990,35(4):296-296
大量研究确认,人类罹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密切关系.高密度脂蛋白能够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移至肝脏代谢排出,从而防止了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载脂蛋白AI(简称做apoAI)是高密度脂蛋白中主要蛋白成分,在胆固醇的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