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翠云 《江西科学》2011,29(4):467-469
在密立根油滴法测量电子电量实验中,油滴的选取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油滴的下落时间和平衡电压的等电荷数的多重曲线,以及实验操作误差的分析,探讨了密立根油滴实验油滴选取的原则,从而为正确选取油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影响油滴带电量的因素,用数学软件作出了油滴带电量一定时,平衡电压也与油滴下落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从而为正确选取油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油滴实验中油滴由于布朗运动而产生的横向漂移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其产生的实验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实验条件下,油滴的布朗运动所产生的横向漂移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实验过程中油滴较大的横向漂移并非油滴的布朗运动所致.  相似文献   

4.
对水平放置的内径为40mm的钢管内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针对钢管内油水2相油滴分散流的流型进行了描述,从实验和理论2方面分别对含水率和混合流速等因素对油滴分散流摩擦阻力压降规律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实验表明,含水率和混合流速是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流型下,同一因素对压降规律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密立根油滴的横向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的横向漂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了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生物显微镜研究了直流电场下水包油(O/W)乳化体系中油滴的迁移行为,然后分析了电场强度、油滴粒径等因素对油滴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直流电场下,油滴会发生定向迁移,但迁移过程中不会发生聚并;油滴迁移速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变小。直流电场可破坏油滴表面稳定的电荷结构,导致油滴表面电荷分布不均,从而促使油滴在电场中发生定向迁移,并在阳极表面发生破乳、聚并,实现与水相的分离。最后,对直流电场作用下乳化含油体系的油水分离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初始含油量为89.2 mg/L的模拟乳化废水而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处理后,其出水含油量低于5 mg/L,除油率高达95.3%。  相似文献   

7.
对于油田注水或污水回注系统,注入水中含油量是注入水水质指标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也是引起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如何结合具体储层确定出相适应的含油量指标,一直是注水开发油田水质标准制定工作的难点。利用正交实验原理,首次较为系统地评价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中低渗砂岩储层的伤害特征,获得了大量有益的结论,对于充分认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的堵塞规律、制定合理的水质指标以及如何减少乳化油滴的伤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高温炉中乳化油油滴的着火燃烧现象 ,特别是微爆炸现象进行了观测研究 测量了着火延迟时间和燃烧时间 ,分析了氛围气温度、油滴直径、乳化剂添加率以及水添加率等因素对着火延迟、燃烧时间及微爆炸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水添加率小的乳化油反而易发生微爆炸现象 ;油滴直径增大 ,乳化剂添加率减少 ,氛围气温度提高 ,都有利于产生微爆炸现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原有使用的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系统的不足,通过选择合理的算法,利用VC++语言,编程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解决了实验教学中数据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视频捕捉技术的密立根油滴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VB为主要工具,利用视频采集卡,配合调用API函数等对密立根油滴实验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油滴实验的计算机视频采集与动态图像捕捉,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油滴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测量油滴运动时间。通过改进,不但节省了实验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精度,为数据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在油滴实验中静态法测定油滴带电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2.
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最佳参数确定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OM98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仪进行大量的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出OM98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最佳参数范围,并对实验误差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物质结构更深层次的研究,人们重拾“油滴实验”,介绍利用超导铌球、测量剩余电荷的实验,指出寻找分数电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分析软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VB为主要工具,设计开发了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分析软件。该软件不但可以实现对油滴运动时间的自动测量并保存数据,而且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实验曲线,使学生用更科学的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并与传统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864-7867,7871
水平井的压降计算是进行水平井产能预测、水平段长度优选及水平井完井设计优化等的理论基础,而单相流的水力计算又是进行油水两相流或油气水三相流压降预测的基础。基于水平井单相流体流动规律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Su建立的压降模型,考虑该模型预测值偏高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射孔完井水平井筒单相流动压降的改进模型。采用VB.NET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与Su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改进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很方便的应用此模型进行射孔完井水平井筒的压降预测。  相似文献   

16.
用密立根实验装置,观测油滴在空气分子撞击下运动,通过直方图研究说明位移分布函数φ(x)符合正态分布,测量误差分布也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在密立根实验中增加偶然误差统计规律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从而降低波及效率等问题,利用新研制的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启动、运移的过程,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使采收率大幅度提高.残余油的启动主要以拉成油滴和油丝两种形式,在运移过程中,较大的油滴又形成更容易被驱替液携带的小油滴,从而使驱油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乐建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4):9158-9162
为改善中高温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针对敖古拉油田塔3井区开展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依据微生物驱油的地质基础及筛选标准,敖古拉油田的地质参数和油水物性满足微生物驱油的基本条件。室内评价了2株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TY1和Bacillus subtilis TY2的乳化性能、驱油性能和配伍性。降蜡率在10%~25%,降胶率在15%~25%,降低原油黏度50%以上。天然岩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5-9个百分点,具备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研究提供检验数据,对流量改变引起的油气两相流瞬态过程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的管路采用管径为29mm,总长为18m的有机玻璃管道,由水平段、垂直上升段和垂直下降段三种管道布置组成;实验工质为30#机油和空气.在垂直下降段、水平段和垂直上升段设置测量段,测量压力、压降、含液率和流型;用微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自动连续采集,能得到流动参数快速变化的详细信息.该系统可同时采集16路信号,采集频率为1kHz.实验发现,增加气相流量时压力会陡然增加,超过最后的稳态值,出口流量也会出现瞬间峰值,增加液相流量和分别减小两相流量的操作不会引起超越稳态值的问题,因此在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操作时应考虑气相流量增加过程中出现的极大值超越稳态设计值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