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更新、韧性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2021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滨水空间作为城乡"三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空间要素,对城乡建设的品质、环境、生态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滨水空间的城市空间、景观建设、水生态修复与"双碳"目标紧密相关互相促进.回顾了2021年滨水空间生态修复研究、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承载力概念辨析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承载力是近年来所提出的新兴科学概念,对于衡量水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水生态承载力研究向系统化、标准化发展,文中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水生态承载力发展进程,针对其概念不清与指标不一问题,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性科学辨析并界定了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目标-准则-指标"层级框架,经代表性指标频度分析与专家经验判断构建了由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4大核心功能构成的水生态承载力推荐指标体系。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方面提出水生态承载力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研究将为水生态承载力的科学评价、优化调控及其管理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城市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分析了城市河湖水体的生态功能和建设原理,并以连云港市城区水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为例,研究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制订了水环境保护方案,构建了城市河流湖库的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提出了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暴雨后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积水导致其系统功能瘫痪,提高城市水系统的生态韧性对巩固城市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生态管理上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现有韧性研究的不足;在生态韧性的视角下,构建了城市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和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提出了韧性城市设计策略,探索了生态韧性视角下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萍乡市已列为全国第二批59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萍乡资源枯竭、城市正在转型,迫切需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萍乡又通过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验收,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紧紧围绕萍乡城区"一轴二核"空间发展布局和市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通过加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的建设,全面构建与萍乡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协调的水生态系统,本文从萍乡概况、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迫切性与可行性、建设思路及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区与河流水生态野外调查基础上,以辽河流域的清河、汎河两条典型一级支流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构建了由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藻类香农多样性指数(DAA)、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生境指数、水文指数10个指标构成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河流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清河与汎河流域11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中,水生态健康等级1个(Ⅳ-5-4),亚健康等级6个(Ⅳ-5-1、Ⅳ-5-2、Ⅳ-5-3、Ⅳ-5-9、Ⅳ-5-10、Ⅳ-5-11),一般健康等级3个(Ⅳ-5-12、Ⅳ-5-13、Ⅳ-5-14),较差健康等级1个(Ⅳ-5-8)。清河与汎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总体健康状态从其上游河流源头至下游入辽河干流汇入口呈现逐渐恶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生态分区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分区保护,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模型,模拟了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各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各不相同。通过对8种情景下水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分析,认为集产业结构调整、适度经济发展速度、节水及控污于一体的综合方案使各分区水生态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针对各分区面临的不同承载压力,提出相适应的水生态承载力改善措施,为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管理不合理等问题,对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实施环境进行梳理;对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的发展状况和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包括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水敏感城市设计、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以及“活力-美观-洁净”水计划;指出未来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研究重点应包括城市水系统的监测、评估和管理体系研究,城市水系统的综合模拟模型研究,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实施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及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建设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方案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类型,淡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深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进而强烈影响着区域生态功能水平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贵州省土地利用、地形、土壤、植被、气候等数据,利用InVEST和ArcGIS软件分析了1995-201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对淡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1995-2005和2005-2015年间产水和水土保持服务呈增加趋势,而水质净化服务呈下降趋势。三种淡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异质性。1995-2005和2005-2015年间产水与水土保持之间均为协同关系,而水质净化与产水、水土保持之间均为权衡关系。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对1995-2005年贵州省淡水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较为突出,而建设用地增加对2005-2015年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强度高于对产水和水土保持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沿线城市水业(务)对长江大保护影响重大。基于当前长江大保护现状和城市环保及工程建设领域的社会第三方服务模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了新发展阶段社会第三方创新城市治水新模式需求,演绎了社会第三方参与长江沿线城市水系统建设新模式(即城市水管家)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城市水管家概念、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确立了城市水管家模式的基本要素及其框架结构体系;提出了城市水管家模式的应用条件、实施方式或路径,并探讨了近年来模式应用进展与实践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在不断完善,已逐渐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对城市更新和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水文过程是研究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蒸散作为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生态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尺度、研究方法及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研究中,应该把尺度转换问题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提出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加以整合,揭示影响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城市生态水文学迫切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最后,对未来应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和暴雨内涝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重视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及绿地的功能布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当前小城镇(市)建设中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分析河流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从河流生态系统的非生态变量和生态变量角度研究了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认为大坝在发挥调蓄区域水资源、降低洪涝灾害、获得清洁能源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河流系统水文情势、形态、地貌、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并建议大坝建设者和管理者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深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利于生态环境的大坝运作模式等手段来减轻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城市发展生态理论,分析了建设城市水绿生态体系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沈阳中心城区的水绿现状,分析其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构建沈阳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并对生态体系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生态效益作出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所研究的城市河流生态需水是属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范畴。城市的产生、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由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竞争使用,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河流的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研究目的是明确城市河流生态需水的定义及特征,找出一套适合城市河流的污染防治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城市河岸带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为克服传统硬质河道护岸的种种弊端,生态护岸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生态水利学角度分析了城市河道的特点和城市河道护岸工程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在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河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建设生态护岸的一些设想,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水文学兴起: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新兴水科学研究领域的交叉综合学科,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其研究成为我国新时期水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目标与新挑战,为“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本文简述了生态水文学国内外发展历程和动向,深入评述了生态水文研究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人-水-生态系统关系认知与协同变化的和谐内涵、四大平衡的协同内涵及Budyko水-热平衡联系方程、绿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和面向全球变化的生态水文宏微观尺度研究,并着重阐述了生态系统的需水与用水;针对生态水文的实践应用,阐述了水-碳循环耦合机制研究能够有效服务国家“双碳”计划,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生态水文问题,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构建国家水网、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基于生态水文研究现状和国家发展需求,对生态水文研究提出展望,如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综合技术体系、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加强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和生态水文系统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自净能力的绿地,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实地调研和遥感技术解译的资料,分析了长春市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当前情况,提出了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建设城市绿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河道建设是目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河道生态建设的现状、必要性、原则以及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