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脂肪肝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及脂肪肝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在拉萨市曲水县随机抽取359例机关干部进行体检;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检测血清ALT活性单位;脂肪肝的检查采用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Acuson-94043型,日本)进行诊断。结果:脂肪肝总患病率为10.6%(其中男性为14.1%,女性为4.5%,P〈0.01),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的患病率在40~49岁年龄组中最高;脂肪肝患者AL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1)。结论:多数患者在健康体检时被确认患有脂肪肝,因此每年健康体检中的肝功能、血脂及腹部B超等检查,对脂肪肝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师范大学840名中老年教职工空腹血糖(S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血糖异常率分别为5.09%和3.95%,男性和女性高甘油三酯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1.53%和13.98%,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男性和女性高总胆固醇检出率分别为7.63%和7.90%,无明显差异.男性和女性上述3项指标的平均值和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50岁后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脂肪肝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及脂肪肝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在拉萨市曲水县随机抽取359例机关干部进行体检;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检测血清ALT活性单位;脂肪肝的检查采用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Acuson-94043型,日本)进行诊断.结果:脂肪肝总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了解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及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16年在民族高校体检的20-90岁1029例(男442例,女587例)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360umol/L为高尿酸血症(HUA),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相关性以及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糖、血压等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该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5.45%,男22.85%,女9.88%,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2)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3)高尿酸血症组比正常尿酸组BMI、血脂、血糖及血压紊乱均高.BMI及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结论:高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年龄性别差异影响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人群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内中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病分布特点及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参加集体体检的某社区1 795个居民的体检资料,比较脂肪肝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在人群分布的特点,以及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吸烟、饮酒、清淡饮食、脂肪肝家族史等指标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年龄标化后脂肪肝检出率为24.75%,其中男性29.15%,女性为22.76%.糖尿病患病率为7.83%,高血压患病率为22.38%,冠心病患病率为6.81%;在确诊有高血压的患者中检出伴有脂肪肝的比例高达36.3%(OR=2.090)、糖尿病患者中检出伴有脂肪肝的比例为45.0%(OR=2.602),冠心病患者中伴有脂肪肝的比例为33.1%(OR=1.52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BMI、FBG、TG、糖尿病、冠心病、运动和脂肪肝家族史与脂肪肝患病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有并存的倾向;BMI、FBG、TG、糖尿病、冠心病及脂肪肝家族史与脂肪肝患病有显著正相关性,运动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社区慢病管理中需要更多关注脂肪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8年对全校在职和退休教职工进行心电图、B超、血糖、血脂、血流变、肝功能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得出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主要疾病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检出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为此,提出相应的医疗与预防保健措施,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积极切实可行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在职教职工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和异常检出率以及与性别、年龄及职业的关系,为做好高校在职教职工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高校2 099名在职教职工健康体检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结果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G、LDL-C、GLU、UA的总体水平和总体异常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TC的总体水平和总体异常检出率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及异常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教师组、行政管理组、后勤服务组的血脂、血糖、血尿酸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校在职教职工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和异常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及岗位关系密切,高校在职教职工健康体检血脂、血糖、血尿酸可及早发现异常体征,有针对性地治疗和复查,对预防疾病发生,改善健康状况、提高高校教职工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芦笋老茎皂苷(saponins from Asparagus officinalis L.by-products,SAO)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小鼠先饲喂基础饲料同时预防性地给予SAO 14 d,15 d时再改以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并继续灌胃相应剂量SAO 42 d.结果显示,和高脂对照组相比,预防性给予40,80 mg/kg和160 mg/kg的SAO都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不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SAO还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肝酯酶活性,提示通过提高肝酯酶活性来加强胆固醇清除可能是SAO调节脂代谢的途径之一;此外,SAO还能提高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说明SAO可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改善肝脏的功能,从而加快脂质的代谢和清除.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及周边地区汉族与哈萨克族血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汉族与哈萨克族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和血脂水平,为人群中血脂代谢紊乱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河子及周边西戈壁镇、牛圈子和博斯腾湖乡的汉族和哈萨克族常住居民共2504人进行现况调查,检测甘油三酯、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数据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哈萨克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患病率依次为13.8%、11.0%、26.8%均分别高于汉族的9.4%、4.9%、9.2%(P<0.05),汉族甘油三酯异常患病率为31.7%高于哈萨克族的17.4%(P<0.05).2)汉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60±1.08mmol/L、1.68±0.72mmol/L分别高于哈萨克族1.21±0.77mmol/L、1.15±0.46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哈萨克族2.40±0.9.5mmol/L高于汉族2.00±0.9 5mmol/L(P<0.05);总胆固醇水平汉族4.42±1.32mmol/L与哈萨克族4.35±1.63mmol/L无差异.这显示哈萨克族是血脂异常患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哈萨克族LDL-C和HDL-C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的,可能与该地区哈萨克族高血压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师院40岁以上教职工768人血脂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异常率为57.55%,异常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特点;女性异常率高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异常率高于体力劳动者。三项血脂检查,以总胆固醇异常率最高达40.23%。提出了在今后血脂监测中以总胆固醇做为主要筛检指标,对总胆固醇水平异常者再进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检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市某高校和企业不同职业人群血脂水平现况,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8月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360例职业人群的血脂资料,其中男女不同年龄每组各30人。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建议对血脂进行划分,分析其异常检出率。结果总胆固醇(TC)随年龄增长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以55岁以上人群最高。但各年龄组、不同职业人群及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以46-55岁人群异常率检出最高,但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异常检出率企业高于高校(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高于女性(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检出率以55岁以上人群最高(P〈0.01),高校异常率高于企业(P〈0.01)。结论郴州市部分职业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因此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教师血脂水平,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法:对152例教职工进行血脂检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采用酶法测定.结果:高血脂检出率较高,60岁以前血TC(总胆固醇)和TG(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且50岁前男性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的女性TC和TG异常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结论: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对不同性别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有效干预,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梁河县囊宋乡阿昌族血脂三项水平及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抽样采血,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同文献报道值作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t检验,并分析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囊宋乡阿昌族甘油三脂(TG)水平比文献报道的要低,总胆固醇(CHOL)与文献报道差异不大,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比文献报道的要高.高脂血症发病率为8.18%,其中单纯性总胆固醇(CHOL)升高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也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族高校教职工慢病的患病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3年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病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民族高校开展慢病管理,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50年来我国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年龄而增高,50岁以前男女间无差别,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年龄的变化不明显,男性低于女性;血TC、TG和LDL-C随年代而增高,20世纪90年代末达最高峰,而HDL-C则下降;血TC高于正常者(>200~220 mg/dL)男性占17.8 %~54.9 %,女性占14.9 %~53.4 %,也随年代而增多;血脂水平的变化与饮食结构转变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有关。对策: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取平衡饮食;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已有血脂异常,经饮食调节和体育锻炼3个月以上仍未见好转者,宜接受调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气排球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和血糖及血脂的影响.经过3个月的气排球训练,测试受试者的骨密度、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显示,与训练前相比,受试者骨密度指标如骨超声传播速度、骨密度相对值Z和T等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类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差异显著(P0.05);血糖值有明显降低趋势,差异显著(P0.05).气排球运动可以保持中年男性骨密度和骨强度,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提高中年男性的身体素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不同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脂肪肝与体质指数、性别、职业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随机抽样的247名干部和365名农牧民测量的身高、体重、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墨竹工卡县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5.4%;脂肪肝组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74.5%,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27.8%;男、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无差异;不同各职业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肪肝的发病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酒泉市某社区822例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意义。检测高危人群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B)、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271例健康体检者比较;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血糖、血脂水平。脑卒中高危男性、女性组与健康体检组血清TCH、TG、GLU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女性组LDL-C与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H、TG、HDL-B、LDL-C、GLU检测在脑卒中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血糖、血脂水平异常的高危人群应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校医院对我校45岁以上508名脑力劳动者进行了血脂水平的调查。检出胆固醇与β-脂蛋白正常者318人,异常者190人。测定出受检人群的血脂正常值水平:血清胆固醇正常值男性4.55±0.0884mmol/L,女性4.65±0.130mol/L;血清β-脂蛋白正常值男性5.00±0.125g/L,女性5.08±0.215g/L。临床检测指标规定40岁以上血清胆固醇高于6.5mmol/L 者为高胆固醇血症。我校受检的508人中高胆固醇血症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单纯性肥胖患者与血脂、血糖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120名正常人群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单纯性肥胖患者BMI与血脂、血糖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腺原氨酸(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反T3(r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患者BMI与血脂指标中的TG、LDL-C、TC呈正相关关系(r=0.653、0.781、0.837,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