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每到冬天,各路“养生大师”、“营养专家”就开始活跃起来,在各种场合大谈“要吃什么”或者“不要吃什么”。在以前,冬天本来就比较闲适,也没有多少食物可以选择,把这些“要吃”、“不要吃”的传说当作一种游戏,也可以打发乏味的寒冬。  相似文献   

2.
王宏 《科技信息》2001,(6):26-28
一、兼并收购 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兼并收购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小并小”,或称“弱弱兼并”。②“大吃小”,俗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沙”。③“小吃大”,俗称“小鱼吃大鱼”或“小鱼吞大象”,这需要发达、成熟的金融、融资环境作为条件。④“人并”,或称“强强联合”。 企业合并有多种形式,如强强合并、弱弱合并、弱弱融合等。根据自身改组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宜的形式才能  相似文献   

3.
洁明 《科技潮》2002,(11):49-49
吃蝎子、吃蚂蚱、吃知了, 吃猴脑、吃毒蛇、吃熊掌,吃穿山甲……什么都敢吃,吃出一身病,甚至陪上命!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请看: ——某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不想“补”出了鞭节舌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体重骤减15公斤。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吃”却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吃”中古人造出了许多与“吃”有关的成语。在这些成语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 ,又能体味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春天吃紫光,夏天吃红光,秋天吃绿光,冬天吃蓝光……这样,“人的平均寿命不应低于280岁”,这是俄罗斯著名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教授得出的结论。春天吃“紫光”在春天和春夏转换期,紫外线和紫色光为主要的光谱射线。多吃紫色的食物,如甜菜、水萝卜等对人体有益。不宜吃含油脂、动物蛋白之类吸收黄色光和低频射线物质较多的食品。夏天吃“红光”在夏天和夏秋转换期,光谱射线为红色光和红外线。在夏天最好吃红色、橙黄色的食物,比如草莓、苹果、橙子等。宜饮用酸奶、矿泉水、樱桃汁和西红柿汁这样的红色果汁。秋天吃“绿光”在秋天和秋…  相似文献   

6.
吃面粉“可以收美容之效”、“可以助长大脑发育”,甚至还“可以避免癌症”,——这不是医学界或生理卫生界振奋人心的新聞,这是日本佐膝政府別出心裁的“发現”和別有用意的宣传。在日本,一个“劝食面包”运动正在闹得满城风雨。文部省的官員亲自出马,大讲吃面粉的好处,要中、小学教师以身作則,多吃面食,少吃大米。政府大臣的夫人也奔走四方,主持所謂“試食会”,劝学生們舍米就麦,至少也要吃“米麦混合飯”。为了給这个运动提供宣传費用,佐藤政府向农民征收大米稅每包(六十公斤)三日元,美国小麦联合会也为这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中有种被动“吃”字句,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通过对近代汉语“吃”字句的简单探讨,并且列举了被动“吃”字句在近代汉语文献中的表现,分析了这种句式结构单位的历史发展概貌和初步探讨了这种特种句式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邓爱华 《科技潮》2010,(10):34-37
过去我们中国人见面,常问“吃了没有?”现在有专家认为应该换成“吃好了没有?”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吃好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您每天吃得饱饱的,但没准您就是一个“隐性饥饿”的患者,您也许不信;如何用生物强化技术解决“隐性饥饿”,普通读者就更不明白。下面请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春义的解释,您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似乎从古至今——“吃”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志.在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的今天.“吃”文化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起来。置身在历史悠久、文化渊源的北京城,你会情不自禁的感叹:不仅吃的花样多了,吃的方式不同了.连吃的环境都变了!无论是久居此地还是初来乍到.琳琅满目的菜品和风格各异的餐厅往往都会让人挑花了眼.吃谗了嘴.那么京城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色餐厅呢?不瞒你说,记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京城美食寻“最”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词话》34回又作“穿青衣抱黑柱”.此语元明清作品中频出.元杂剧《东坡梦·三》“常言道:‘吃乌食,屙黑屎.’”明小说《醒世恒言·34》作“吃黑饭,护漆柱”.明小说《欢喜冤家》作“吃黑饭,护黑主”.清代讷音居士《三连金瓶梅》12及38回皆作“常言:‘吃何饭,抱何柱’.有个奴才不与主子一心的理么?”  相似文献   

11.
小君 《东莞科技》2005,(3):51-51
很少有人会将“吃”与“睡眠”联系起来,但不少失眠者恰恰是因为在睡前或是在白天吃了“不合时宜”的食物而导致了夜晚辗转反侧。  相似文献   

12.
以精神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及“超我”等三种人格构造分析了《棋王》中主人公王一生在面对“吃”与“棋”的生活问题背后的精神状况。通过探讨王一生对于“吃”与“棋”的态度背后的深层心理状况,挖掘了王一生的“吃”与“棋”二者背后的隐秘联系。二者的相互影响塑造了王一生的道家文化人格,揭示了这种人格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广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浙江江山接壤,东与福建浦城毗连,地处三省边界,境内方言复杂。代表方言为县城话,说这种话的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本文要讨论的就是这种话。广丰话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类方言,要在对广丰话及其邻近地区方言作进一步调查以后才能得出可靠结论。就目前所了解的一些情况看,语法方面,广丰话存在赣方言的一些特点。如“坐着吃”说成“坐到吃”,“坐下来讲”说成“坐到来讲”,前者的“到”表示动作的持续,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着”,而后者的“到来”却相当于普通话作补语用的趋向动词“下来”。又如普通话作状语用的表示频率的副词“再”的意思,广丰话却用“凑”作补语来表示,“吃一点凑”等于说“再吃一点”,“坐下凑”等于说“再坐一下”。从语  相似文献   

14.
快乐现在时     
“叮——铃铃!”闹钟声把嘻嘻哈从梦中叫醒,一个忙碌的早晨又开始了。洗脸刷牙,整理书包,吃鸡蛋,喝牛奶……这还不够,瞧!老爸老妈的“二重唱”也来了。“早饭一定要吃的,否则没营养!营养供应不上就会低血糖,那上课也就没有效率了!”“对!对!宝贝,快都吃了,多吃点!”“哎!拜托,一大清早的让我静一静好吗?”嘻嘻哈实在受不了了,翻着眼珠看着老爸老妈。“好好好,我们不说了,吃早饭!”在两位严格监督之下,嘻嘻哈好不容易把一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05,(2):54-54
垃圾食品(Rubblsh Food)是个舶来词汇,所谓“Rubblsh”除了垃圾之意,更多的是无价值的意思。“垃圾食品”这个翻译或许有点夸张、有点片面。所谓垃圾食品,没有“垃圾”那么不堪,但确实也因为其对人体少益甚至有害,肯定是少吃为妙。吃多吃少只能看个人的喜好,反正是要对得起嘴巴,也要对得起身体。关于吃,人们讨论得最多的莫过于某样东西吃多了不好,某样东西要多吃,而且说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现摘录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说法,给大家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大盘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糖醋鲤鱼上桌了,五岁的儿子脆生生地说:“妈妈,快吃你爱吃的鱼头。”我怔了一下:“我爱吃鱼头?”“不是每次吃鱼你都先吃鱼头吗?”儿子反问。我明白了:每次吃鱼我怕鱼头里的鱼刺会扎着儿子,我都是先把它“消灭”掉,留下鱼肉好让儿子吃。现在可好,儿子不但没领我的情,反而认为我爱吃鱼头。我的心沉甸甸的。我灵机  相似文献   

17.
编辑朋友: 最近经常在一些报刊上看到劝人多吃粗粮,不要食不厌精的文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餐桌上摆满了精米白面、大鱼大肉,确实很少有粗粮的一席之地。偶尔吃点儿粗粮“尝尝鲜”,感觉也不错,多吃就很难下咽了。再说,“多吃”应该是吃多少好呢?是不是多多益善啊?精食难道就没有好处吗?一个关心健康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动物也幽默     
诚实的小老虎一只小老虎慢慢地走了过来,红着脸问小松鼠说,“请问,我可以吃你吗?”小松鼠觉得这个问法蛮好玩的,说:“你是第一次吃动物吗?”小老虎便不好意思了,说:“是的。妈妈不在家了。”“那你以前吃什么呢?”小松鼠又好奇地问道。“……”“什么?说大声点,我听不到。”“吃奶!”说完,小老虎的脸更红了。老鼠吹牛三只老鼠在一起吹牛。甲说:“我每天的夜宵都是吃,几包老鼠药。”乙说:“我每天早上都在老鼠夹子上锻炼身体。”丙叹了口气道:“你们就在这”儿吹吧,我得赶回去了,我床上还:有只猫在等我回去陪它睡觉呢。”小懒人家的狗有个家…  相似文献   

19.
从不委屈孩子有专家建议:“让孩子从小吃点苦。”为何要无端让孩子吃苦?如今的读书郎还不够苦吗?孩子活一辈子究竟会吃到什么样的苦,谁能估计?我不信这个“邪”,所以,我从不人为地让孩子吃苦。我养孩子的原则是:尽我最大能力让他吃得满意,穿得漂亮,玩得舒心,同时教他好好做人,努力读书。他想吃的东西,只要人能吃,我买得起,就基本答应。一次,儿子想吃路边的羊肉串,他妈说:“那么脏的东西不能吃。”儿子哭了。我就给他买了一串,但告诉他:“这东西虽香,但确实不干净。这次给你尝一下,希望你今后少吃或不吃。”儿子点头允诺。  相似文献   

20.
《青年科学》2010,(7):57-57
山顶上,狼吃了一只羊,恰好被狐狸看见了,它扯开嗓子大喊起来。它本来要喊的是:“羊被狼吃了!”但发生了口误,喊成了:“狼被羊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