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宪政在西方作为一种思想传播和制度的实践,是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积淀与洗练而最终确立下来的。通过对宪政概念的界定,初步探讨了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的三种要素,分别对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中的权力、权利、法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英国与法国的等级代表权力机关———议会与三级会议产生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因为英国议会是人民斗争、限制王权的结果,而法国的三级会议却是王权加强的需要和结果,议会和三级会议本身就有许多的不同。此外,英法两国不同的政治传统、中世纪末期不同的政治发展趋向以及百年战争、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两国的不同影响也是导致两者不同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权力与权利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永远是政治的核心,更是政治学研究的关键。秦汉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笼罩之下,士人努力在政治场中寻求与君王的“对话”,以话语权来获得支配权。对此,通过士人在王权政治舞台上的表现来尝试对士权与君权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非正常状态下存在紧急权力与紧急失权的冲突,合理平衡二者的利益边界是立法的关键。突发事件中对人权的限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权保障是立法的逻辑前提和终极目标。突发事件应对中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既有适用人权保障的一般原则,又有特殊性原则。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仅确立了人权保障的一般原则性,如人权理念、比例原则、法治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缺乏最低标准原则、宪法保留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不歧视原则,应当予以立法创新并完善。  相似文献   

5.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服务热线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从私权保障的视野看,《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该法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了公权力的行使,保护了私权利,较为全面地实现了对公民私权利的保障。但该法相关规定仍存在缺憾,如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没有扩大、立法原则的规定仍有欠缺、对公民权利义务以及警察权力义务限制的不对等等,导致私权利保障不足,有待在立法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个人自由和权利是近代宪政思想与法治理念的核心要素,个人自由的提出正是为了划定公共权力的界限,个人自由所及之处正是公共权力止步之处。密尔提出的"伤害原则"划出了自由的范围,界定了权力干涉的边界。密尔的伤害原则遭受了两个方面的批判:对涉己涉他二分法的批判,基于父爱主义的批判。前一种批判可以通过对干预理由的理解得到化解,而后者因其对干预的界限过于模糊,可能导致对自由的极大破坏,因此,其批判也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0.
宪政刍议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说和宪政理论中,宪政论的核心是对政治权力进行限制。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学界对宪政的解读呈现出多种话语,宪政是以良宪为前提,电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把握宪政的真谛,必须解剖宪政与宪法、民主、法治、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民主宪政问题的基本概念,保障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当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失衡所造成的.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的历史状况和原因,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宪政话语中,把握宪政本质特征的是西方古典宪政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有限政府",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它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问题。个人权利先于和优于国家权力、人性不完善所导致的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被滥用,是必须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理由;以防恶为原则,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在政治和法律制度设计时进行必要的分权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权力意旨决定权力实践。具备正确的权力意旨,不仅是掌权者应当遵守的基本执政道德和准则,同时也是宪政对法权的客观规制和必然要求。掌权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权力意旨,明晰宪政下的权力来源于公众权利的让渡,坚持权力为权利服务,并使权力从法治层面受到监督,才能正确实践权力,否则,权力意旨被扭曲,必然在实践中导致权力违宪。  相似文献   

14.
宪法政治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近代宪法被认为是世界宪法之母,而英国近代宪法是从中世纪的法律至上原则和制约王权的特殊法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此,我们看到西方近现代宪法政治实是从西欧中世纪专制政治的母体中发展而来,而不是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的主体,而政府则是依法治国的客体,依法治国中的法,是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法,而不是依本部门、本地区局部利益或首长意志为出发点为法。只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下,才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目标。既要民主法制化,更要法治民主化;既要掌握与监控国家权力,也要培育和发展社会权力;既要建立法治国家,又要形成法治社会;从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更是领导党。  相似文献   

16.
实行法治,就是要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重要方面都以法的规范作为唯一规则去引导、评价、奖赏、制裁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标准.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古老而精辟的法律原则始终贯穿所有的法律活动,是法治的基本指导原则;司法独立的法治精神在刑事司法实践的充分贯彻和实施,除了要求合格的刑事立法与司法队伍的建立之外,还需要具备成熟法治观念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奥康的威廉是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反对神职人员对财产权的主张。在政体问题上,他赞成君主制,并认为皇帝必须具备相应的品质。为了限制教皇权力向世俗领域扩张,他不仅坚持教、俗权力二元论,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教会民主的思想,对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宪政的发展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等诸多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过程。本文认为,宪法与宪政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保障实现人权与限制国家权力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杨文东 《科技信息》2007,(24):349-350
本文从建设社会法治的角度出发,解读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图书馆法和立法的渊源,明确图书馆法出台的重大意义和图书馆立法原则与程序,指出图书馆法在进入立法程序之前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0.
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立宪政治却在近代中国遭遇了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近代中国宪政的困境在于:-是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和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政治必须"全变"的激进主义选择;二是宪政诉求的工具主义倾向,而忽略了宪政本身所蕴藏的价值及其生长的支持性条件;三是近代中国国家权威和市民社会的双重贫困阻碍了宪政的建立和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