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19,(2):135-138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第二课堂,是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把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新时代坚定革命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革命文化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回归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既在以文化人中感召青年一代,又与时俱进地构建革命文化的当代话语体系,并在立德树人中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努力塑造自觉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19,(3):153-156
"和"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了和谐统一、开放包容和和平发展的深刻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强大智慧,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动力源泉。将"和"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团结意识,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崇高性和纯洁性等特点,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意识,锤炼品德修为。当前,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缺乏吸引力、教育方法上缺少创新力、教育环境缺失渗透力和教育对象缺乏内动力等困境,从而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需要构建"双性"教育资源、融合"双核"教育方式、营造"双面"教育环境和引导"双融"教育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环境育人和动力引导,真正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果与实效。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制约和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存在严重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重视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流行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比其他文化形态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流行文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给予了客观辩证的评价,进而探讨流行文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并提出了一些可行对策,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9,(3):157-160
校园戏剧在文化育人方面具有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活动开展上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通过完善组织制度、重视课程体系、坚持文化自信等措施来加强校园戏剧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如何努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成长与成才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是目前高校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从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入手,提出了营造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主动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红色基因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开辟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孕育了丰富的时代内涵,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具开采价值的"沃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路径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能促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提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两个维度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进而多方面剖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加强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17,(4):135-137
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鼓浪屿申遗成功后,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应将学生教育活动与实地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新媒体传播、开发旅游纪念品等紧密结合,挖掘和利用鼓浪屿本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不少心理矛盾 ,这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 ,在这多变的环境中 ,面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复杂的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必须改进 ,教育方法也必须改革。为了增强效果 ,提高质量 ,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法律、道德等教育外 ,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诸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方法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相辅相成之作用。本文试对心理咨询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关系做一点探讨。  一、高校的心理咨询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独立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7,(4):152-155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政治优势。基层文化治理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文化自信落实基层的具体实践。三者的融合互动,共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19,(2):131-134
红色文化作为独有的文化资源,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铭记先辈在革命中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也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集体意识。应从提升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知、优化红色成长环境、创新红色教育途径以及营造红色社会风气等共同合力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潘丽娜 《河南科技》2012,(15):37-38
<正>当前,由于信息资源丰富,交流便捷,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微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成为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重要渠道之一。它的广泛应用也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微博的特性,分析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当前媒体环境,转变教育理念,改革和更新教育内容,多渠道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所吸引,剖析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现状及其特点,提出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变迁已经是时代所需。大学生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强,经常出现不文明的言行,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大学生得不到先进思想的正确指导,长期遭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逐渐丧失正确的立场而误入歧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对各新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57-160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其使命担当,锻造拼搏有为的的青春底色,并厚植爱国爱党情怀有着突出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为抓手,将伟大建党精神既要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内,又要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外,还要融入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建设之中,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育人环境“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42-146
革命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蕴含了献身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革命风范,其精神的传承对于教育人、培养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革命文化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道德品格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推进革命文化教育进校园,营造革命文化教育和传播的氛围;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化育大学生的红色基因,承续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精神密码,引导大学生更好服务国家和社会,更好投身伟大的时代,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解答的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