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脉冲放电技术合成Ni-P合金粉体,研究了合金粉体的结构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合金粉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团聚结构. 脉冲放电电压700、900和1100V对应的弦粒子数依次增大,粉体粒径依次减小,分别为350~500、250~400和150~300nm. Ni- -P合金粉体促进高氯酸铵的低温和高温热分解,与纯高氯酸铵相比,高氯酸铵和Ni- -P粉体混合物的第1放热峰(低温分解峰)温度降低幅度小于12℃,第2放热峰(高温分解峰)温度降低约53℃;合金粉体粒径减小,第1放热峰强度增强,第2放热峰强度减弱,低温分解失重从高氯酸铵的15.97%增加到42.78%,高温分解失重从81.62%降低到47.58%,高温分解结束时温度的降低幅度为26~43℃.  相似文献   

2.
湖相碳酸盐岩有机质热演化产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泌阳凹陷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湖相碳酸盐岩的热模拟实验,对有机质演化特征、释放气体组分及含碳气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了以下认识:(1)释放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烷烃类气为主,含有少量烯烃气体,在300~400℃时达到气体释放峰,随温度的升高,C4~C5较重烷烃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升高释放量增大,主要为碳酸盐分解贡献;(2)含碳气体碳同位素随温度的升高增重,在气体释放峰温度段350℃左右时发生明显“转折”,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变重,结果造成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碳同位素值有较大范围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灰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1 350~1 550℃下保温6 h合成出不同组成的Sialon环境材料.研究了合成温度对材料相组成的影响,观察了其显微结构,并分析了粉煤灰的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材料的相组成影响显著;提高合成温度有利于莫来石的分解和Sialon的生成,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以合成不同组成的Sialon材料;1 350~1 400℃,1 450~1 500℃和1 550℃保温6 h可以分别合成(O′+β)-Sialon/莫来石、(X+β)-Sialon/刚玉和β-Sialon材料;在1 550℃下合成β-Sialon的平均粒径约为2~3μm.粉煤灰的碳...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微观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热重分析、电镜扫描和汞压力测孔等方法,对高温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微观结果变化进行了分析.相关试验和分析表明:造成升温过程中材料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脱水和各种分解反应.在400℃之前,材料孔隙结构的变化主要来自材料内部水分的散失;400~500℃之间,由于材料发生分解反应,氢氧化钙的分解将提供大量的孔隙.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解释爆裂现象提供更为本质的试验支持,同时也为进一步建立高温情况下材料微观结构演化模型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控制温度在750℃和950℃煅烧植酸钠,制备两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通过对两种材料在负极材料应用中的性能对比,判断材料的适用对象.结果表明,750℃下的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的性能更好,而950℃下的碳材料则更适合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现了植酸钠制备的碳材料具有作为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双功能负极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多孔纳米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前驱物、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等特征。结果表明: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的是多孔纳米材料,且低温(400,600,700℃)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的MgSnO3复合氧化物,高温(750,850℃)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的Mg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Mg2SnO4,900℃热分解得到的是MgO和SnO2的混合物。所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均为多孔材料,而且孔径、结晶度及电化学性能均依赖于分解温度。若从容量和循环寿命折中考虑,850℃热分解试样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处理和热循环Ni-Al-30Mn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600-1100℃固溶淬火时,随固溶温度升高,该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升高;在1000℃固溶淬火后,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和马氏体逆相变结束温度为分别为465℃和549℃,(2)在1000℃固溶处理处理和400℃时效处理后,该合金可获得良好的相变特性;热循环使相变行为的稳定性提高。(3)该合金的淬火组织由马氏体和γ相组成,其中马氏体的体积约占60%,马氏体的硬度高于γ相,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相组成未变,硬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研制的三维热释光光谱仪分析测试伟晶岩中长石的诱导热释光光谱,研究其不同波长以及不同激发温度区间的热释光衰退现象,实验结果认为,长石矿物热释光的衰退特性依赖于激活温度以及发射波长,在预热160℃条件下,低激活温度范围(170~190℃)的紫外光、绿光和黄光成分的热衰退速率几乎相同,近似于指数衰减,而中高温激活温度范围(290~400℃)所对应波长的信号热衰退几乎可以忽略;而在室温条件下,中高温激活温度范围(290~400℃)的紫外光、蓝光、绿光和黄光4种发光成分的异常衰退速率并不相同,黄光明显衰退少,而其他3种发光成分衰退明显,并且近似于双曲线函数形式衰退,但是黄光强度相对较小,红光成分几乎没有探测到.研究认为长石的衰退依赖于发光波长,而长石矿物的三维热释光光谱以及不同波长段热释光信号的热衰退和异常衰退性质提示出固体热释光过程新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应用热力学函数研究不同钙基固硫试剂的固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力学数据分析了炭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固硫能力,由于固硫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钙基因硫剂的固硫能力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高温条件下硫酸钙会发生再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钙的分解压力逐步增大,因此,钙基固硫剂的适用温度一般不这1200℃。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气氛渗碳相比,高温真空渗碳在提高渗碳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分析了12Cr2Ni4A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扩散系数及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合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原理,对高温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钢在930,950,980℃渗碳温度下,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曲线和碳质量分数梯度曲线的实测值与预期值吻合较好.此外,随着渗碳温度的升高,碳的扩散系数和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增加,高温真空渗碳可显著提高渗碳速率,温度每提高10℃约使渗碳效率提高14%~17%.  相似文献   

11.
干热岩利用介质发电过程中,其内部不同温度梯度的岩层会产生温度交替变化,研究循环高温作用下岩石的渗透性可提高其利用效率。本文开展了循环高温(400 ℃和600 ℃)冷却后花岗岩的气体渗透率试验,探讨温度、循环次数、冷却方式、围压对花岗岩内部流体传输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花岗岩气体渗透率在循环高温冷却作用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温度越高,岩样劣化越明显,高温淬火普遍比自然冷却劣化严重。岩样第一次高温冷却后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质量损失率均占6次循环过程总质量损失率的近一半。岩样表观渗透率在2次循环后增大了两个数量级(从10^-18 m2到10^-16 m2)。第4和第6次循环,其表观渗透率在高温淬火冷却下有缓慢增长,在自然冷却下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
于鑫  李皋  陈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2):133-138
为保证电加热技术在致密砂岩气藏增产时的井下安全,分析致密砂岩地层井周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利用自研的高温岩样应变与声速测试装置、箱式电阻炉及50 KN力学实验机对高温状态下及高温冷却后的致密砂岩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结合热重分析、X衍射试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就抗压强度大小而言,高温状态下的砂岩试件普遍大于高温后(300 ℃时相反);就变化趋势而言,高温状态下和高温冷却后的砂岩平均单轴抗压强度都在26~200 ℃阶段呈现上升的趋势,以及400~600 ℃阶段急剧下降,而在200~400 ℃阶段两组试验的变化趋势差别较大。针对本文中砂岩,其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变化阈值存在于300~500 ℃这一区间内;对于高温状态下砂岩试件,当加热温度为200 ℃,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恒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而400℃时单轴抗压强度整体变化不大。研究结果对比揭示了高温下和高温后致密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的不同变化规律,可为探究砂岩气藏井下电加热工程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50CrVA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0CrVA钢在950℃之前奥氏体化晶粒长大速率缓慢;超过950℃以后晶粒长大速率明显加快。利用Arrhehius公式求得了该钢的奥氏体晶粒临界粗化温度(Tc)约为950℃.最后,对此钢的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SC-TGA)同步热分析仪和中温差热分析仪(DTA)对软质聚氨酯泡沫(FPUF)在不同O2浓度下的热解特性、热解动力学及其对阴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热解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FPUF分解产生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第二阶段主要为多元醇的分解。当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0%时,第一阶段热解起始温度和活化能变化很小,第二阶段最大质量分数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从385℃降低到300℃,活化能从170 kJ/mo1降低到80 kJ/mo1。聚氨酯热解过程中不同类型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为:多元醇热解活化能聚氨酯热解活化能多元醇氧化活化能。多元醇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是聚氨酯泡沫阴燃时的主要热量来源。因此,O2浓度增加通过加快热解速率、降低反应所需温度和增加放热量来促进阴燃的建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为10%的聚碳硅烷(PCS)溶液循环浸渍裂解所得样品的抗氧化性能最佳,950℃保温30 min,该样品仍有30%的剩余,较原始碳纤维的完全失重温度提高了300℃.对SiC/碳纤维等温条件下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材料的等温氧化反应在低温阶段(450~550℃)为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在高温阶段(550~700℃)为反应控制.基体材料的非等温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含铌微合金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以上,变形温度的升高导致铁素体转变区减少;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看,950℃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相同变形温度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在900℃以下变形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的形成,抑制了贝氏体的相变.  相似文献   

17.
对高温运行70000h至90000h改质炉炉管进行试验研究及材料损伤分析,结果表明,炉管的材料性能已严重劣化(脆化),炉管的内外壁已有微小裂纹萌生,测定了炉管材料在950℃、各种应力水平下的断裂时间,根据时间-温度参数L-M公式,推测炉管的剩余寿命为8510h。  相似文献   

18.
对X12Cr Mo WVNb N10-1-1耐热钢进行了300~600℃之间的高温力学试验,利用OM,SEM与TEM观察分析各温度下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研究了温度对材料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300~400℃,析出的脆性M3C相的数量和尺寸不断增加,且出现偏聚,析出强化和形变强化作用逐渐增强,塑性变形中,脆性相M3C处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裂纹的产生、扩展更快,更易断裂,材料的塑性随之下降.400~600℃,碳化物发生转变,M3C相快速重熔分解,M7C3及M23C6开始析出,使得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下降,强化作用减弱;同时,动态回复作用越来越强,材料的强度快速下降,塑性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U71Mn重轨钢在空气中的高温脱碳规律,对U71Mn重轨钢进行了空气中950℃、1050℃、1150℃和1250℃等四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恒温30min、60min、90min、120min的加热,通过金相法检测了上述条件下的脱碳层深度,在考虑碳扩散和氧化后,进行了脱碳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U71Mn钢在950℃-1250℃温度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脱碳层深度逐渐增加,碳原子的扩散长度与加热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扩散激活能为133.08KJ/mol。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热交换器用钎焊铝箔翅片料抗下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钎焊升温过程中,材料的下垂主要分为3个阶段:未下垂阶段(室温~200℃);加速下垂阶段(200℃~再结晶开始温度);缓慢下垂阶段(再结晶开始温度以上)。增加冷轧压下量和进行成品退火,可以显著提高翅片料的抗下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