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双重任务为基点而实行的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已有部分安置点落户,为了充分了解迁入区的移民生活现状及生活环境条件,研究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PRA)对农户进行调查。首先将平罗县红崖子乡五堆子第一安置点作为研究对象,以户为单位,按照家庭人均收入分成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3层,再从每层中随机选取20户进行调查。调查阶段完毕,通过对调查农户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χ2拟合优度检验,针对庭院连体、院坝沙化、屋顶漏雨、围墙太矮、缺少畜牧设施、农耕方式粗放等问题提出了修筑隔墙、硬化路面、检修屋顶、修建圈舍、增高围墙、合理搭配农作物、及时清理垃圾、修建文娱设施、设立老弱病残资扶助中心、设立交通专线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双重任务为基点而实行的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已有部分安置点落户,为了充分了解迁入区的移民生活现状及生活环境条件,研究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PRA)对农户进行调查。首先将平罗县红崖子乡五堆子第一安置点作为研究对象,以户为单位,按照家庭人均收入分成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3层,再从每层中随机选取20户进行调查。调查阶段完毕,通过对调查农户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χ2-合优度检验,针对庭院连体、院坝沙化、屋顶漏雨、围墙太矮、缺少畜牧设施、农耕方式粗放等问题提出了修筑隔墙、硬化路面、检修屋顶、修建圈舍、增高围墙、合理搭配农作物、及时清理垃圾、修建文娱设施、设立老弱病残资扶助中心、设立交通专线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利益诉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金沙县坪坝镇双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典型案例,对城镇集中安置型农户宅基地复垦权益诉求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安置点户主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近70%的户主在村内或乡镇范围内就业;搬迁农户户均宅基地面积为148 m~2左右,其中低收入农户宅基地面积最大,中等收入农户最小;高收入农户宅基地内部结构更强调其居住功能,而中低收入农户兼顾其生产功能.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方面,且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其政策认知能力越强.因此,除对搬迁农户进行就业培训之外,应设置一定量的公益性兜底就业岗位,实现搬迁农户从"传统自给型农业就业"向"城镇型现代多元化就业"转型.同时,完善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之后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与城镇居民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转换机制,加强搬迁农户的后续扶持政策,真正实现搬迁农户"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4.
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以三峡库区3个沿江村为例,共调查农户276户,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从农户角度定量分析了三峡库区沿江村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将农户层面影响三峡库区沿江村农用地流转的因素归纳为务工因子、务农劳动力因子、政府补偿收入因子、户主因子、教育水平因子、收入因子等6个因子.针对此提出积极转移非农从业人员、提高政府补偿收入、重视农户户主、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等对策以促进三峡库区农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石泉县和岚皋县山区农户的访谈调查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的视角分析了生态移民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农户的响应和参与空间以及三类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农户在生态移民政策实施过程中表现了低响应度和中等程度的参与性;(2)在退耕还林实践中,农户有中等程度的响应性和低等程度的参与性;(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中,农户有高响应性和高参与性.综合分析的结论是:生态保护政策辅助的经济扶持措施在短期会增加农户的收入,但如果试图改变参与户长期的收入模式,应着重考虑如何使农户更积极地响应和参与到这些经济扶持措施的设计与实施中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生态移民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不同搬迁年代移民户饮食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搬迁年代短的移民户在饮食方面与搬迁年代长的移民户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反映在生活质量上,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移民的效果.为了使生态移民最终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本文从最基本的饮食入手,分析移民户饮食和生活状况,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黄河阶地移民安置点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例,通过对移民安置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查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等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对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危险性,作出预测及综合评估;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对移民的安置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败.安置区进行优选,有利于移民社区今后的稳定和发展.由于灰色系统考虑了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应用灰靶决策法选择移民安置区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介绍了灰靶决策法的求解步骤,结合丹江口水库在河南某县安置点的选择,着重探讨了灰靶决策法在安置点优选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加权灰靶决策分析,根据靶心距确定了最优安置点,为其他水库工程的移民安置点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渭南市临渭区为例,通过入户调查方式获取基础数据,利用区位商法考察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对生活用能选择的影响,并通过3个区域用能方式的差异,试图寻找收入差异因素和地域差异因素对能源利用方式的影响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微观上,收入差异主导农户消费行为分异,在中宏观格局上,资源环境条件主导区域消费方式分异.同一自然环境条件下,收入差异影响农户用能选择,即高收入农户对便捷性、卫生性的电力能源和煤炭、煤气等商品性能源消费较多;中、低收入农户则消耗较多的薪柴、秸秆等非商品性能源.在经济水平相当的不同地区,农户用能方式的选择受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如山麓地区,薪柴和秸秆使用量远远高于平原地区.通过对农户用能分异规律的探寻,寻找适合农村的用能模式,对改善农户用能方式提供决策支持以及生活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盘活搬迁农户耕地财产是事关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后续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根据实地随机调查的贵州省201户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问卷数据,从耕地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状况、粮食产出水平、耕地处置方式等方面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的耕地利用状况,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在耕地种植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上均存在大幅度减少,粮食产量明显减少;耕地流转比例不高,耕地处置手段单一,耕地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其财产性增收难度较大.(2)集镇安置型搬迁农户户主年龄和务农人口平均年龄、非农就业人数比例和非农就业收入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和退耕还林面积比例等指标对耕地持续利用具有负向作用;而户均劳动力文化水平、家庭年总收入、耕地种植面积和耕地流转比例则促进耕地持续利用.本研究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搬迁群众的耕地进行规模经营,在有条件的集镇安置点组建劳务合作组织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对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陡坡耕地进行生态退耕,引导搬迁群众种植省工性经济林果作物,促使其耕地不撂荒.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宁夏旅游发展研究的历程,评述了近10a关于宁夏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问题的诊断与对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市场分析与开拓、城市旅游发展等研究的主要成果.对119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的分析.总结了研究领域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研究导向集中于应用研究,研究方法集中于地理学方法.指出了对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描述性的问题与现象罗列需要理论诠释,许多应时应景性的对策因时间与环境的改变而受到挑战、需要再阐释的问题不断出现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宁夏旅游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宁夏药用盐生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统计出宁夏盐碱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共55种,隶属于22科44属.其中药用价值高、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潜力的约有8种,建议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宁夏同心黄土湿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同心黄土为研究对象,初始含水量、干密度、自重压力、超固结比为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方案进行了黄土的湿陷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湿陷系数随初始含水量、干密度、自重压力、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初始含水量、超固结比、干密度和自重压力,初始含水量和超固结比是影响黄土湿陷性的重要因素.在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以初始含水量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发现湿陷系数与初始含水量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并得到拟合关系式,对当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宁夏自然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等级系统,论述了麻黄山北缘——罗山南麓——同心王团——海原关桥——黄家洼山南麓一线、贺兰山山地与六盘山山地、黄河等对宁夏水热状况分布和形成地域分异总体轮廓的影响,提出了宁夏自然区划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宁夏沙漠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系统分析了宁夏沙漠旅游资源的特征和优势,在对其客源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对宁夏沙漠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拟定了开发构思,即重保护,巧开发;合地宜,争效益;提质量,顺客意;避重复,创特色.提出了一些开发措施,即区域景点联合,多点一线开发;沙漠旅游产业和沙产业同步发展;旅游形象拉动,开拓旅游市场;抓重点,做好沙漠旅游市场营销;实施培养旅游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6.
宁夏西吉县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建立的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对宁夏西吉县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序列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主要作物春小麦、马铃薯、豌豆、胡麻的现实生产力分别达到了其梯田气候生产潜力的69%,89%,47%及44%,平均为62%,说明现实生产力还有较大的提高余地;在可控环境因子中,土壤因子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分和温度因子.  相似文献   

17.
宁夏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区的独特区域特征,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基于2010年相关数据,对西北五省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旨在定量评价宁夏旅游业在西部的综合竞争力.结果表明,宁夏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在西北五省中位于第三,较为落后.提出提升宁夏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即实行品牌化战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加大专业人才储备力度,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规则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应用一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宁夏灵武良繁场灌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Ca、Mg、K、P、S、NH4+-N含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NH4+-N、速效K、P含量普遍较低,其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0%、61%和53%;速效P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6.6%,其它养分变异系数在19.1~34.8%之间.地统计学分析表明,NH4+-N和速效S在该采样尺度下不具备空间自相关性,而有机质、Ca、Mg、K、P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效应在(0~20)%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土壤速效Ca、Mg、K、P含量分布图.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目前仅需要考虑对该村土壤K,P进行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夏野菜植物资源的调查,整理鉴定出宁夏共有野菜资源植物49科111属142种,其中藻类1科1属2种,蕨类2科2属2种,种子植物46科108属138种,宁夏野菜植物资源蕴藏量较大,种类丰富,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0年遥感影像获得的宁夏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宁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对宁夏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总体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92×107元,年增长率为2.27%,整体生态环境指数从15.37增长到17.07,整体生态环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