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对朱顶红叶片中挥发类活性成分进行提取.筛选出提取率最高的方法并用气象色谱-质谱(GC-MS)对所提出的挥发类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萃取法在提取挥发类活性成分时效率最高,对所得成分进行气象色谱-质谱鉴定时共得到以下26种相似度高于85%的成分,包括植酮、棕榈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乙酯、叶绿醇、亚油酸、油酸乙酯、硬脂酸乙酯、γ-生育酚、β-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生育酚乙酸酯、菜油甾醇、豆固醇、γ-谷甾醇、β-谷甾醇等.  相似文献   

2.
孙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40-140
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酸主要是由酵母菌、乳酸菌以及醋酸菌代谢生成。挥发酸的含量是衡量乙醇生产与管理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乙醇中挥发酸的含量。本课题研究了几种降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某垃圾掺烧污泥焚烧厂焚烧飞灰进行采样,在研究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飞灰水洗前后重金属(Cu、Zn、Pb、Cd)高温处置过程中的挥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酸可交换态中Cd的比例最大,其次为Zn,而重金属Cr,Ni和M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高温处置过程中,飞灰中Pb表现出最易挥发的特性,其挥发率超过80%,而Cu挥发性较小,其挥发率30%,4种重金属的挥发性从大至小依次为:Pb,Cd,Zn,Cu。水洗飞灰中Zn的挥发率最高,超过20%,而Cu挥发性最小,水洗飞灰中重金属的挥发性从大至小依次为:Zn,Pb,Cd,Cu。在受热时间为120 min、加热温度为900℃条件下,飞灰水洗后Zn,Pb,Cd和Cu的挥发率分别降低了6.87%,70.24%,34.73%和9.52%,其中水洗脱Cl是重金属挥发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PCA结合马氏距离法剔除近红外异常样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结合马氏距离法对近红外校正样品集中的异常样品进行剔除,从校正集的60个食醋样品中剔除了12个异常样,用剩下的48个样品建立了总酸、挥发酸的校正模型,并对预测集的15个食醋样品进行预测分析,以相关系数(R)、预测均方差(RMSEP)、平均相对误差(Er)为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预测集R分别为0.9759,0.9383;RMSEP分别为0.0938,0.1635;Er分别为1.34%,2.80%.与原始校正集所建模型相比,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糖蜜废水为底物,利用厌氧活性污泥发酵产氢.向反应器中投加高产氢微生物产酸克雷伯氏菌HP1,探讨了生物强化作用对反应器产氢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污泥接种量为30.0 gVSS/L、启动负荷为6.0 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 h、投菌量为3%的条件下对生物制氢系统进行强化,可使反应系统产氢能力提高25%,并形成丁酸型发酵产氢,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中丁酸和乙酸的含量占挥发酸总含量的63%以上,气相中氢气含量在40%~52%之间,最大产氢量达4.52 L/d.  相似文献   

6.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高温挥发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温州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为原料,对飞灰中重金属挥发工艺的特性进行了高温热处理研究,主要探讨了温度、时间、载气等工艺参数对重金属的挥发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参数.试验运行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重金属挥发的最主要参数,在以空气为载气(进气流量600mL/min)的条件下,其最优参数分别为1 000~1 050 ℃和120 min,此时重金属Cd和Cu挥发率分别为89.7%和77.9%,Zn仅为53.2%,而Pb高达99.7%;载气气氛对重金属挥发率的贡献率较小;除Pb外,各重金属挥发率均随着飞灰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综合评估植物多样性对湿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笔者调查研究了杭州西溪湿地常见物种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和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的单种及混种系统的氨挥发、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氮浓度及植物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混种系统比单种系统降低了87%的氨挥发通量;混种系统比单种系统降低了67%的N2O通量;混种系统的植物生物量比单种系统增加了84%;物种特性对湿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系统功能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混种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升湿地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既是一个污染物物质转移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化利用的过程。以重庆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和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污水及污泥的高位热值、挥发分和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含量,分析了挥发分对高位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分与高位热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挥发分小于30%时,高位热值与挥发分之间呈负相关;挥发分大于37%时,高位热值与挥发分之间呈正相关。通过采用Duong公式进行理论推算,发现挥发分小于28.26%时,高位热值与挥发分之间呈负相关;挥发分大于28.26%时,高位热值与挥发分之间呈正相关。实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污水和污泥高位热值分析方法有效,且该方法拓展到污水测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硼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MgO的挥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碳热还原硼铁矿过程中MgO的还原挥发过程.结果表明,试样的总失重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400~1 450℃时很快达到最大值,最大失重率为61.8%.MgO以镁蒸气的形式挥发而造成失重,试样中MgO最大失重率达到98.0%.挥发过程中又被重新氧化,一部分在炉管底部形成羽毛状的白色晶体,另一部分和硼、硅的挥发物一起在炉管口形成白色粉末,附着在炉管壁上.证明了碳热还原硼铁矿过程中MgO有挥发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采用室内模拟的试验方法,测定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速率,并对其挥发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分别为0.21%、0.07%、0.04%。参照农业部《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对农药挥发性等级划分标准,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均0.22%,表明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性均为难挥发,挥发等级为Ⅳ级。  相似文献   

11.
从含铟锌精矿中提取锌和铟常用的2种生产工艺都存在工艺流程长、铟回收率低的缺点,为此,进行工艺流程改进.原料经中性浸出后在中性浸出渣中配入还原剂,经制团、干燥和高温还原挥发,使铟和锌富集于挥发物中再进行回收.中性浸出渣高温还原挥发最佳试验条件如下:还原剂的质量分数为15%~20%,还原温度为1 250℃,进料量为5kg/h.在此条件下,铟和锌的挥发率分别达到97%和95%.挥发物酸性浸出结果表明:锌和铟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53%和93.38%,锌和铟的总回收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贵德特产的软梨为原料,利用糖化低温发酵生成酒精度5%—8%的果酒后,再经重复发酵制成软梨果醋.通过在软梨汁中添加果胶酶,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酶解处理,解决了软梨汁中果胶不利于发酵和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添加适量增香酵母和乳酸菌进行发酵,增加了软梨果醋中酯类和不挥发酸的含量,使制得的软梨果醋风味纯正,并具有特有的软梨香、脂香和水果香.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秸秆发酵生产有机挥发酸的微生物种子资源和研究材料,以牛粪、猪粪堆肥、玉米地土壤、腐木以及猪粪堆肥和腐木混合物为接种物,通过传代富集培养,选育到发酵水稻秸秆产酸性能相对稳定的5个复合菌群,即FMc、FMd、FMs、FMw和FM(d+w).经测试,FMw具有最高的秸秆降解能力,其秸秆降解率可达46.4%;菌群FM(d+w)发酵秸秆的总酸和丁酸比产率最高,分别为0.64和0.48g/g;发酵秸秆产乙酸能力以菌群FMd最为突出,其乙酸比产率为0.35g/g.5个复合菌群均缺乏酸性纤维素酶活性,极大限制了秸秆降解率和产酸率,需要进一步的耐酸驯化和培养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中国西南地区紫茎泽兰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在挥发温度为35℃时,分离出28种有机组分,鉴定出了23种化合物,包括烃、苯、酮、醚、醇、脂和醛类.1-甲基-2-(1-甲基乙基)苯、二甲硫醚、α-蒎烯、莰烯、β-蒎烯、2-蒈烯及冰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28.97%, 1.04%, 0.43%, 8.27%, 0.45%, 5.87%, 0.70%,这些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45.03%,它们对动物的呼吸系统、眼睛及皮肤等具有刺激性.样品的挥发温度升高分离出的有机组分增多,但其有害挥发性物质成分变化不大,在35℃时,大部分有害物质已挥发出来.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16,(12):2020-2024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对某药业公司高浓度盐酸林可霉素废水进行预处理,首先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并考察了p H值对废水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7.5时,水解酸化效果最好.此时,COD去除率为11.5%~11.65%,出水挥发酸稳定在148.3~152.8 mmol/L,酸化率稳定在10.74%~12.6%之间,ORP稳定在-200 m V,B/C值从0.34升到0.60,可生化性得以改善,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研究建立了一种以固相萃取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烟草中非挥发有机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将烟草实验样品置于自主设计的样品萃取瓶中,用0.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提取,提取液通过装填有MCI-GEL反相树脂的筛板进行萃取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测定,以5%的乙腈水溶液(含0. 1%磷酸)为流动相,利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2. 1 mm×100 mm,1. 7μm)作为色谱分离柱;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烟草中5种非挥发有机酸(草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在7 min内能得到较好的分离. 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在1. 0~550μg/m 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 0. 999;检出限在0. 10~0. 18μg/m L之间;不同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95. 2%~102. 3%之间,精密度实验RSD在1. 5%~2. 2%之间.该方法前处理集提取、固相萃取、过滤和转移为一体,分析效率大大提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应用于烟草及相关样品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温度对生物炭得率、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无氧慢速热解的方法,以酶解木质素为原料,制备不同温度下的生物质炭,测定热解得率、生物炭得率、挥发分、灰分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热解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从300℃逐渐升高到700℃,热解得率先降低后升高,挥发成分先升高后降低,生物炭得率先降低后升高.在500℃时,热解得率和生物炭得率分别为54.09%和50.77%,灰分含量为3.32%,挥发分含量为45.91%;热解温度为300℃时,木质素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最大,为37.31 mg/g;热解过程中,C—H、C=O键断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产酸相进水COD多在14000~20000mg/L之间(平均为17883mg/L),容积负荷在30~42kgCOD/m3·d之间,pH值为4.8~5.2,COD去除率为32%~52%,挥发酸含量从4.12%提高到22.54%,为产甲烷相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产酸相后,UASB进水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出水COD浓度为1240~1550mg/L,平均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产甲烷相出水pH值在6.5~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选取代表葡萄酒品质的19项指标,构成了描述葡萄酒理化特性的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有的19项指标综合成5项互不相关的复合指标,而且该5项指标所涵盖原有19项指标的信息量达到了97.694%,基本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表儿茶素或咖啡酸或阿魏酸或没食子酸或绿原酸、多酚、挥发酸或干浸出物或总酸或色度、pH值、鞣花酸等5项指标可以反映葡萄酒理化特性的绝大部分信息,可用于描述葡萄酒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箱式高温电阻炉和小型快速热解设备对神府煤进行热解,系统研究了在950~1 300℃下慢速、快速热解过程中,温度和升温速率等对多种微量元素释放规律的影响.对实验样品的ICP-MS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分析了元素的挥发率.结果表明:Cd,Se,As,Ga等表现了较强的挥发性;Zn,Cr,Sr,Ni,Be等次之;Ba,Hf等则表现为不易挥发特性;多数微量元素的挥发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比较挥发率的数值得出,慢速升温过程中,在950~1 300℃,各微量元素的析出率增加了1%~24%;快速升温过程中,则相应地增加了2%~21%;慢速升温热解时挥发率比快速时高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