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胸围、肩斜度和肩宽变化对服装原型袖窿的影响,提出新的服装原型袖窿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胸围、肩斜度和肩宽变化对服装原型袖窿的影响,提出新的服装原型袖窿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于原型衣袖的插肩袖拟合结构设计方法,对插肩袖的各结构参数包括插肩袖倾斜角度、后背宽、胸宽、胸围、袖窿深、袖口、袖肥等的变化进行了影响性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各参数变化对插肩袖成型形态的影响以及优化的参数配伍.该研究为插肩袖准确快速设计提供了优化方法,并为插肩袖CAD柔性模型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
合体袖的样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体袖对外观造型和功能性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制板环节中需要对袖窿、袖山高、袖山弧线等制约性部位和参数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实践和比较,影响袖型的关键因素不是传统打板中采用的胸围比例推算法,而与前、后肩高、袖窿弧线等细节部位有关,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制作出的袖片成型效果更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丰富、完善针织服装设计理论.采用立体裁剪方法,依据针织服装上衣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借鉴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建立了针织女装上衣原型.该原型外部形态及结构特征与日本文化式原型有相似之处,但衣片在胸围放松量,省道设计以及各部位尺寸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新文化原型为对象,分析了新文化原型衣身浮余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总结了以下处理方式:对于合体程度较高的款式,采用收省、撇胸、袖窿松量的箱型平衡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宽松服装,采用袖窿松量、下放的梯形平衡方法进行处理.最后给出应用于不同合体程度服装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衣袖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利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对影响衣袖造型的袖山高、袖窿大小和袖子倾斜角度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与客观规律吻合,以衣袖造型设计为基础,提出了用袖子倾斜角度和袖窿深确定袖山高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影响袖型功能的袖窿条件,即袖窿深决定袖山高、窿距决定袖肥,袖窿弧长与袖山容量关系密切,提出先研究衣身与衣袖的平衡关系、袖窿形态与衣袖造型的关系、袖型与袖窿弧长的关系,然后根据袖窿形态配制合适的袖型。衣袖的"三势"(前势、弯势、扣势)是将普通合体袖型转化为高级袖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化式原型变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体构成形式、基本松量、胸省量、肩斜角、前后高度差、袖斜角、省道变化应用等方面,对新老版本文化式原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新版文化式原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日本成人女子用新、旧文化原型在服装制板中的应用.提高日本成人女子用服装原型在国内服装制板应用中的水平.通过对新、旧文化式成人女子用原型的本质理解,按照原型制图的步骤,对新、旧原型在制图应用中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新、旧原型在服装制板应用中的一般规律,明确了新、旧原型在服装制板应用中的共性和特性,总结出新、旧文化式成人女子用原型在服装制板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应用文化式原型制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TC2三维人体扫描仪获得三维人体数据并利用Visual Basic 6.0对其进行处理.结合Matlab中的patch函数构造三维人体的片块模型,得到袖窿曲线模拟的基本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袖窿虚拟形态模型,借助于服装CAD的智能打版功能,实现样版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日本文化式服装原型的含义 ;分析了胸省的来源与应用 ,袖深点的结构设计 ,肩宽与落肩的结构处理 ,以及前、后开领的对位与应用等 ;论述了服装原型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人体工学角度研究了袖山结构设计理论,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袖山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4种基本款式的衣袖结构设计方法,使袖山形状与袖窿形状相互吻合.这一研究方法同样可用来研究服装其它部位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分析胸围、臂根围与袖笼深的关系为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的线性相关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提出一种.对服装结构中数据进行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翘肩装的穿着舒适性和翘肩装纸样设计的技术水平,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获取翘肩装的纸样,设计了9件样衣并加工制作.运用主观感觉评价的心理学标尺,进行着装实验,得到9件样衣的静、动态的评价结果.通过对样衣的舒适性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袖山高与袖窿弧线长的关系式AH/3±(0~0.5)的可行性.得出翘起点的位置在侧颈点(SNP)和肩端点(SP)的1/2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人体测量和数据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筛选出能显示人体体型特征的原型控制部位,通过采取新旧文化式女装原型多号型推档参数与人体参数配伍实验,对女装核心控制部位参数进行讨论.从增减率、覆盖率、合体性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新旧文化式女装原型.研究表明:新文化式原型相对于旧文化原型的改进在于优化了主要控制部位的增减率和增减值,使之较旧文化式原型更符合人体的增减规律,且具有更大号型范围的覆盖率与合体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成衣要求具有足够的尺寸能力及合适的形态,男装制版中男装原型的尺寸能力就尤为重要.通过男装原型(以一种国内男装原型为例)绘制中的各部位,对男装原型的尺寸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上胸省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研究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成衣后的3种穿着状态,可以得出3种相应的结构图。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款式的服装,都可以以此3种结构图中的一种为基础,利用结构变化的方法,加上一定的结构处理,方便灵活而又准确地得出其结构图。  相似文献   

19.
男西装袖子纸样设计的实验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服务结构设计的难点之一--男西装袖子纸样设计,这里在袖窿围弧长的设定、宽与袖山高之差、袖山夹角的大小、袖山的抽缩量及其分配,以及袖底弧线对角线长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袖子的活动舒适性、外观造型的影响,获得了定性与定量角度的结论。根据这些数值制作的男西装袖子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服饰中的袖式在唐代服饰中的发展变化,分析其社会功能及文化内涵.研究表明,(1)中国是一个"衣冠大国""礼仪之邦",她具有自己民族服饰特色,并将其自身的魅力影响着其他国家服饰,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2)袖式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服饰的变革,更体现了社会的变革,特别是传统礼教、民族意识与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的变革.(3)唐代袖式的变化和丰富除了它本身的功能性的发展以外,它与领型的搭配也使装饰功能达到了极至,服装所体现出的层次美、线性美、动感美都通过袖式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