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民法和商法是私法中的两大领域,民法是私法中的一般法,商法是私法中的特别法。在商事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属于私法一般规则的,应由更加完善的民法解决。但在民法和已有的商事单行法之间,还需要一些不同于私法一般法的一般规则和共同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涉及一个具体的商事领域,而是涉及多个具体的商事领域。因而,制定这类规则的任务既不可能在完善的民法中解决,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完善已有的单行商事法律去解决,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商法通则》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法在中国古代法制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之一是小商品经济被抑制。本文着重论证了小商品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所处的状况、被抑制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旨在揭示小商品经济的劣势地位对传统民法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兰 《科技信息》2006,1(12):193-194
二战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其民商法观、民事立法模式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民法观延续了从德国开端的财产法民法观的转向,使从罗马法以来一直奉行的市民社会民商法观的链条至此断开.此外,苏联的商品经济民法观也是一股暗涌,这依次产生的两种民法观引起了中国50年代-80年代的2次大讨论--通过调整对象理论体现出来;同时,一国民法观与其民事立法模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联的财产法民法观、商品经济民法观在立法模式上相应体现为对潘德克吞体系的移植,这些都对中国历次的民事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新民法典的制定前夜,它的民法观、立法理念仍如幽灵一般在其上空盘旋.本文从民商法观、民事立法模式、当前我国民商法典的制订来谈谈苏联民商法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脐带血具有重大的医学价值,但是脐带血的法律性质为何在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论。本文认为,脐带血在法律性质上应为民法上的物,受民法物权规则的调整。但是,脐带血又不同于普通的物,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其特殊的调整规则。  相似文献   

5.
从民法基本原则性质的角度出发,以实证主义的法律方法论证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是法律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法律规范的拘束力,故其可以司法适用并作为民事裁判的依据.但其在司法适用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以指导我国民事立法(中国民法典编纂)、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全过程。该文分析论证中国民法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基本价值,旨在对中国民法基本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民法理念在发展主题、价值取向、终极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民法的重要作用,而且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为指导,理清理念、正视不足和差距,及时完善立法和推进司法。民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自己的基本原理,吸纳先进文化,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礼会主义事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中一员,必须接受其规则,这是中国对该组织各员国应履行的国际义务。中国现行的民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大体上是相通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在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其要求。  相似文献   

9.
孟德斯鸠认为,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是一个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政治法相对应的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民法,必须与其政治制度、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人口、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相适应;民法的根本任务在于维护人们的财产和自由,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民法模式是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本文以此为基础,介绍近现代民法模式的同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只有当近现代民法模式以共生的状态共同调整社会关系时,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法价值与功能的实现的结论。进而分析我国民法模式的现状,并通过以近现代民法模式共生为基础,以我国现行立法为依托的途径,来探析我国民法模式确立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规范民法学影响下的民法案例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建立以特定案例环境中的具体参与者为出发点的独立的民事案例教学——叙事民法学,可以让包括原告、被告、法院以及案例教学的其他参加者在内的各类主体拥有参与、言说的机会,让法之思考者不仅是亲临言说者们的场域,推动民法案例教学从规范性偏好向事实性与规范性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官分文武"制度本是统治者为了方便社会治理,实现权力分割和制约的良好设计。然而在中国古代的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文武官的相互对立以及文官对武官权力入侵的一种怪现象。这与统治者在处理文武关系时采取的倾斜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但过度的"重文轻武"却导致了文武关系的失衡,使得"文武分途"与"文武混溶"的矛盾状态成为困扰古代政治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事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风俗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司法、民事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培育方面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发挥民族风俗习惯在民事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民事法制的正确做法。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秉持的人文关怀是民法的最高价值理念。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使民法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文精神对民法发展的阶段性影响,有利于深入把握民法的时代特征,从而使人在价值和制度层面上不断被考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民法"平等主体"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主体”作为我国民法特有的基本概念,其提出初衷是试图从调整对象上走出一条定义或阐释民法的新路,但它在逻辑上是错误的,从历史上看是生造出来的,对于现实而言,又是脱离实际的。我们应摒弃它。而将民法简明、正确地定义为调整平等财产关系和平等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单纯在理论上根本无法分清孰是孰非。然而运用中村法学派的诉讼方法论,将民事诉讼的目的置于两大法系的视野之下,追本溯源,则可清晰地看到规范出发型的罗马法系的民事诉讼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而事实出发型的日耳曼法系的民事诉讼目的是解决纠纷。从本质上看,我国的法律制度源于罗马法系,由此推之,我国的民事诉讼目的应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治要求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均以保障私权为使命,公权的运行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但我国的民事制裁制度由于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在分权制衡、当事人参与等各个方面均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民事制裁异化成了侵害公民财产和自由的非正义制度。应当充分认识民事制裁制度的危害性,并最终将民事制裁加以废除。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对西藏民事习惯的甄别和研究,形成国家法与西藏民事习惯的良好互动,推动国家法的统一适用,文章从历史法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专题研究三个维度归纳分析了西藏民事习惯的研究现状,从中反思,认为存在基础概念模糊、重历史轻现实、突出整体性忽略特殊性三大问题,明确指出民事习惯法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赋予了民事习惯以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法。以西藏目前仍然存在的民事习惯作为调查研究的新起点,且以各因素类似的小区域为单元进行民事制度整体调查,以此弥补当前西藏民事习惯调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期至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要素,这些要素是构造社会自主交往和自治机制,孕育民主法治体制的核心价值。因此,市民社会的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