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洗钱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复杂的高智商犯罪,对洗钱罪的刑法调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刑法对洗钱犯罪进行了明确立法,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所以我国关于洗钱罪的刑事立法相对简单。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反洗钱犯罪立法的经验,完善反洗钱刑事立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对洗钱犯罪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我国关于洗钱罪的立法相对简单。深入系统地研究反洗钱犯罪立法的经验,完善反洗钱刑事立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洗钱犯罪刑事立法上,德国刑法和我国刑法在立法步伐的早晚、“洗钱罪”范围的界定、洗钱记录构成要件的规定以及洗钱犯罪的处罚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立法技术、立法体系成熟度的差异与利弊。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洗钱罪不论是在对本罪的上游犯罪还是对洗钱行为的认定都有欠科学,这对当前我国打击洗钱犯罪构成了严重障碍。鉴于洗钱犯罪固有的跨国性,应提倡对国际刑法界对惩治洗钱犯罪经验的吸收。美国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英国对洗钱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以及瑞士刑法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界定都值得我们借鉴。此外,遏制洗钱犯罪还应在金融立法以及国际合作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反“洗钱”刑事立法有需要继续完善之处:洗钱罪的立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对洗钱犯罪的打击;“洗钱”范围限定的过于狭窄,不利于对洗钱犯罪的惩处;与洗钱罪相关的法律规定不配套,惩治洗钱犯罪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建议对洗钱罪立法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洗钱罪进行修改,使其具有超前性;二是合理界定洗钱罪的行为方式,严密刑事法网;三是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反"洗钱"刑事立法有需要继续完善之处:洗钱罪的立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对洗钱犯罪的打击;"洗钱"范围限定的过于狭窄,不利于对洗钱犯罪的惩处;与洗钱罪相关的法律规定不配套,惩治洗钱犯罪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建议对洗钱罪立法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洗钱罪进行修改,使其具有超前性;二是合理界定洗钱罪的行为方式,严密刑事法网;三是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WTO看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有欠科学,这对当前我国打击洗钱犯罪构成了严重障碍。鉴于洗钱犯罪固有的跨国性,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应提倡对国际刑法界对惩治洗钱犯罪经验的吸收,与时俱进,扩大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尽快与国际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对洗钱行为的打击是通过洗钱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等惩罚方式实现的。这与我国刑法的立法体制相符。我国刑法打击洗钱的立法规定并不违反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也不违背国际条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洗钱罪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打击洗钱活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我国也已将之确定为犯罪并写入刑法,对于我国控制洗钱犯罪以及在控制洗钱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是,我国洗钱罪的规定尚有不完善之处。本文从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以及对洗钱罪主体范围进行讨论等方面,对完善我国洗钱罪的立法提出几点建议。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找出预防及打击洗钱犯罪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宋传敏 《科技信息》2008,(8):166-167
洗钱是一种复杂而隐蔽的国际性金融犯罪活动.随着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跨国犯罪的日渐猖獗,各种犯罪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赃款),皆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金融系统加以清洗.但是,由于我国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各项立法工作滞后,目前我国与洗钱罪有关的刑事立法、行政立法及其它法律制度仍有许多不足,我国反洗钱法律机制还需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洗钱犯罪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我国反洗钱犯罪的刑事立法缺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洗钱犯罪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反洗钱犯罪刑事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修正案(六)在修改了洗钱罪条款的同时,将原来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弥补了刑法第191条沈钱罪条款涵益砸过窄的固有缺漏。对于木构成开珏法第191条洗钱罪的其他洗钱犯罪行为,可以刑法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洗钱犯罪早已跨越国界,并且日益猖獗。我国应当针对洗钱犯罪的实际情况,借鉴当今国际社会的反洗钱斗争经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需要在各方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反洗钱合作。  相似文献   

14.
浅议洗钱罪     
针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刑法修正案(六)》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扩展为七种,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极大合理性。但是,关于"洗钱罪"的诸多问题。比如犯罪客体、明知的内容和程度、"上游犯罪"本犯能否成为洗钱罪主体等等,在我国理论界均争议较大。本文拟对几个争议问题抒己管见。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现状来看,洗钱行为日益猖獗。但我国刑法在如何认定洗钱行为的危害性上却并不一致。其直接表现就是将洗钱行为的犯罪分别规定在不同的犯罪类别中,也即对该犯罪行为的犯罪客体的认识存在分歧,文章为此提出扩大洗钱罪的外延以便于更好地打击洗钱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洗钱罪从设立起经过了多次修正完善,学者指出的一些问题仍需完善。从反向角度严肃思考,通过对洗钱罪的发展历史的追溯、洗钱罪与行政立法就洗钱行为定义的对比以及国际立法角度对扩充洗钱罪上游犯罪进行理性批判,逆向考察建议将原罪主体囊括进洗钱罪主体范围的论调,反对将洗钱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盲目的扩大,并就应该完善的洗钱罪的行为方式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一个国家为打击犯罪,从而通过刑事立法对犯罪圈进行调整的手段与表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刑事立法及司法提出了更多关于“宽”的要求,同时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浪潮的兴起,是否意味着我国刑事立法也开始了“非犯罪化”趋势呢?通过对八个刑法修正案进行逐一实证分析,从而发现我国刑事立法实际是一种犯罪化与轻刑化相结合的趋势,标志着我国刑法从“厉而不严”到“严而不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佳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18-18,20
混合的犯罪概念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为我国的刑事立法所采纳,充分展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与社会特征,具备解释现行刑法与指导刑事立法的双重功能。定义犯罪概念时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将宪法下的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从而深刻理解混合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新加坡反洗钱法律法规,分析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行为的刑事、行政及民事责任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况,总结新加坡反洗钱法律责任制度,为我国反洗钱法律责任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量存在的单位再次犯罪的事实与我国现行刑法对单位累犯的不规定之问的矛盾,是立法的不足,是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借鉴法国刑法典以及参考我国海关法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单位犯罪刑事政策。增设单位累犯制度已成为弥补立法的缺陷以及满足有效预防和打击单位再次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