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动物的葬礼     
张哲 《科学之友》2007,(9A):52-52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侧隐之心”、“悼念之情”,甚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礼”还很隆重。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便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效仿,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为首的雄象带着众象踩土,不多时就筑成一座“象墓”,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7,(3):78-78
在遭受到强烈的疼痛和恐惧时,动物们除了会大喊大叫,有时也会“哭”,只不过它们的“哭”通常是无声的,只是眼泪顺着面颊流下来,大象、马、猴等就是这样。动物不仅会“哭”,还会表达高兴。比如,马为了表达喜悦,会高高地翘起尾巴在田野里奔跑;猴子为了表示温柔和喜爱,会互相蹭或舔身体,甚至拥抱接吻,有些猴子会咧开嘴角微笑,如果轻轻胳肢它们的腋下,还会发出类似笑声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吉祥的猴与“侯”猴为灵长目动物,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古人将猿猴并称,有猨、犹、猱、獶、禺、为等名,《说文》中说:“为,母猴也。”“猴”本作“侯”,东汉班固(32—92)所撰《白虎通义》中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击,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由于它是动物,所以加了个反犬旁“犭”,故名猴。自古以来,猴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物,“猴”、“侯”同音,是对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韩诗》解释说:“侯,美也。”拜相封侯,是古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代有公、侯、伯、子…  相似文献   

4.
借仔学做保姆的猴 在动物社会,有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真亲”,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做“假亲”。动物学者经常观察到,猿猴在失去母亲之后,就由无血缘关系的母猴照看。死了母亲的黑猩猩幼仔,常常由其它猩猩抚养,或由它们的哥哥姐姐照看。日本猴当母猴走失后,其幼仔就由猴群中地位较高的雄猴照顾,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动物世界的假亲有时表现得比真亲还要亲。  相似文献   

5.
南美洲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她的大部分位于赤道带和热带,小部分位于亚热带,极小部分位于温带。地形较单纯,地貌主要以准平原化高地、冲积平原、低地以及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为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海洋性气候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在这里就生活着众多鲜为人知的人类近亲──灵长类。南美洲面积大约有1797万平方公里,生活着灵长类 100多种,约占全球现存哺乳纲灵长目动物物种总数的40%;我国的地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但是只有22种灵长类,不足南美洲的1/4,可见南美洲灵长类的丰富程度。 栖息于南美森林中的猴子属于灵长目卷尾猴科和狨科,有面似猫头鹰的夜猴、奇貌无比的僧面猴、光头“歇顶”的秃猴、叫声如雷的吼猴、聪明绝顶的卷尾猴、形如松鼠的松鼠猴、长有“第五只手”的蜘蛛猴、小巧袖珍的诚和婿……南美洲的灵长类体型较小,四肢灵活,尾巴多缠卷,为典型的树栖型。多数种类的臼齿是3枚。它们的鼻孔间距很宽,故被称为阔鼻猴,而亚非大陆(旧大陆)灵长类的鼻孔间距窄,称为狭鼻猴。许多老百姓知道猴屁股是红的,但是在南美洲,你见不到一种猴子的臀部是裸露的,更不会有鲜艳夺目的颜色。它们完全依赖热带森林,不同于非洲的排拂、大猩猩,它们当中没有长期生活在...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葬礼     
近年来,动物学家们通过观察、研究,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于死亡的同类,似乎与人对待死者一样怀有深切的"悼念之情",因此,在动物世界中,也宛如人类社会一般,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葬礼"!"土葬"大象常选择"土葬"。当老象断气辞世之后,为首的雄象用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很快就将死象掩埋了。为首的雄象又带头用脚踩土,其它的象也跟着踩,不多时,便"修"成一座"象墓"。此时,为首的雄象一声嚎叫,众象便绕着"象墓"慢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葬礼     
武夫 《科学之友》2003,(12):19-19
动物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深厚的“悼念”之情,所以,在动物世界中也有着五花八门的葬礼。在非洲密林深处,大象老死后,“送终”的象群围着死者先是发出一阵哀号,然后由为首的大象用象牙掘松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投到象尸上。群象纷纷仿效,跟着把土块、石块、树枝和枯草等投到象尸上,将其掩埋起来,再用脚踩实,直到为首的大象一声号叫,才停止踩踏,群象便  相似文献   

8.
形形色色的动物,都长着一条或长或短的尾巴。它在动物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穿山甲的尾巴似一堵“围墙”。穿山甲在睡眠时将头部和四肢卷曲在胸腹前,而粗大的尾巴覆盖在最外面,用以保护没有粗厚鳞甲的胸腹不受损害。 巨蜥的尾巴是一条“裹在橡皮里的钢丝”,不会折断。当遇到较大猎物时,巨蜥会突然转身用尾巴猛抽。被它抽中,轻者昏迷,重则当场丧命。 壁虎的尾巴是极好的“自卫武器”。它构造奇特,脆弱易断,断了可再生。当壁虎被敌人咬住尾巴时,会自动断落,使壁虎逃之夭夭,保住性命。  相似文献   

9.
鸟类撷趣     
灯笼鸟 非洲的基尔森林里,有一种周身长满含磷镁成分的羽毛因而发光的鸟叫“灯笼鸟”,“灯笼鸟”不但能发光,而且还有百灵的歌喉、鸳鸯的美貌。每当夜晚,“灯笼鸟”周身放光,恰似熠熠闪光的灯笼。其他鸟类,仰其光芒,常常相随行动。林中迷路的人们,也可借助“灯笼鸟”的光亮识别方位、路途。 灭火鸟 在南美洲森林中有一种名叫“沙利特”的鸟。这种鸟全身乌黑,肚子长得象个大瓶子,里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1):4-4
褐头牛鹂是90多种已知的寄生鸟之一,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寄生鸟,是因为它们把自己的鸟蛋产在其他鸟类的鸟巢里,并且把哺养雏鸟的责任也推给了其他鸟类。不过,这些雏鸟长大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同类种群里的,  相似文献   

11.
鸟中之四不像 世间的事无独有偶,在有蹄类动物中有四不像的麋鹿。鸟中也有四不像的秘书鸟。当鸟类学家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热带稀树草原及开阔森林地区第一次见到秘书鸟后,关于它分类归属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秘书鸟身材高大,鸟类学家首先将它与生活在“新大陆”的另一种鸟——美洲鹤相比较:  相似文献   

12.
休闲时光     
珍奇国宝——笔猴人们都知道我国最珍贵的动物是号称"国宝"的大熊猫。然而,对于另一种小动物一笔猴,却鲜为人知。不久前,有人在福建武夷山区发现了早已失踪多年的珍稀动物:中国笔猴。笔猴重200克左右,它具有猴子的全部体型特征和灵长目动物的智慧。笔猴是猴类家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分支,也是这个家族里的"侏儒"。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尾巴     
远古的尾巴 尾巴是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对于史前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来说,它就是鳍,绝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在长期的自然生活中,有的动物把尾巴当作劳动工具,有的当作自己的“第五条腿”,有的当作自己的被褥,有的却当作飞行、恋爱、信息交流的工具。 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轻,有的重;有的粗如树干,有的细如丝线;有的毛绒绒,有的光秃秃;有的长满羽毛,有的盖满鳞片……真是千姿百态。不过,蛙类及某些种类的猴子在这方面实在没什么可炫耀的,因为它们的尾巴只剩下了一短截,有的干脆退化得无影无踪。人类的祖先也曾有过尾巴…  相似文献   

14.
狗舌狗的皮肤没有汗腺,因此,它就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出汗来散热。狗的散热方式,一是通过呼吸散热,二是利用舌头散热。人们常常看到,大热天时狗是不断地喘气,并且垂涎滴滴,这是狗利用呼气排热,同时狗的舌头也能散发体温。天气越热,狗的舌头就越要伸出口外。猴尾科学家发现,猴子尾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天气炎热时,猴子的尾巴就像狗的舌头一样,可以降  相似文献   

15.
猴子观天     
科学家最近发现,非洲的灰颊白眉猴竟然能记忆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对果实及昆虫幼虫(两者都是白眉猴最爱吃的食物)发育的影响,并由此定位最成熟的食物所在地。从拂晓到黄昏,科学家连续200多天跟踪观察乌干达森林里的一群白眉猴,结果发现,在猴子们重返某株树觅食之前的几天,平均气温总是很高的,阳光也很充足,而温暖的天气不仅能促进果实成熟,而且能刺激昆虫的幼虫在尚未成熟的果实中生长。因此,在一连几天的暖和天气之后重返某株或某些树觅食,猴子们自然就能美餐一顿。科学家在排除了气味之类的其他敏感因素对猴群觅食的影响之后确认,天气因素与猴群觅食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看来,两次拜访同一株树之间那些日子的平均气温是预测猴群行为的重要因素。科学家得出结论,猴群显然知道在连续的温暖天气之后觅食效果最好。由此看来,猴子也和人一样懂得看天行事。猴子观天  相似文献   

16.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这是中国人对弱肉强食的生物世界的生动总结。动物世界似乎对植物世界拥有绝对的权威,动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植物却毫无还手之力。但事实上,柔弱的植物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找到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当毛虫大嚼玉米茎叶时,它无意中为自己布下了死亡的陷阱,因为它帮助玉米召唤来了自己的死敌。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或动物躁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  相似文献   

17.
一凡 《科学之友》2002,(9):24-24
人们一向把黑猩猩看成是温顺的素食者,但这些捕食高手对肉的情有独钟最近几年经常被媒体渲染。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斯坦福博士曾记录过黑猩猩成功猎杀动物而食的过程。在坦桑尼亚的贡布国家公园里,每年在黑猩猩的活动区域,有1/5的红毛疣猴遭到黑猩猩的捕杀。红毛疣猴长着长长的尾巴,头上顶着红毛,是黑猩猩最喜欢的猎物。斯坦福博士说,生活在贡布低矮丛林中的卡萨克拉黑猩猩,每45只为一群体,平均每年每群食肉一吨。1992年的一季度,仅68天内黑猩猩就杀死了71只红毛疣猴。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9,(7):9-9
说起牙齿保健,也许恒河猴可以带给我们不少启示。在泰国华富里的一座废弃寺庙里生活着一群恒河猴,当地人认为早在10年前,它们中就有一些猴子懂得了如何剔牙。  相似文献   

19.
林间哨兵     
正在位于巴西的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中,一群科学家监视着可能从动物溢出从而感染人类的病原体。马塞尔·戈多(Marcelo Gordo)打开了野餐冰桶的盖子,令人窒息的气味扑面而来,桶内塑料袋中露出了奶油焦糖色的皮毛,是三只黑白柽柳猴的尸体蜷曲在一起。戈多是玛瑙斯亚马孙联邦大学的生物学家,他解释道,这些猴子死在马路上,政府官员把尸体给了他,而一个学生不小心拔掉了储存猴子尸体的制冷机的插座。尽管尸体已经腐烂,仍然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鼻猴新探     
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又名大鼻猴、天狗猴,属灵长目(Primates)疣猴科(Colobidae),是婆罗洲的特产动物,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稀有猴种。为了保护这种濒于绝灭的猴子,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林业部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办公室,纽约动物学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