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村落宗教的研究是村级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诺加村的公共祭祀和家户宗教仪式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出混合信仰的概念。安多藏区的“混合信仰”,并非是消极的一种村落宗教模式,相反,它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这一种“混合信仰”的村落宗教模式,对安多藏区村民接受现代观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历时最为久远、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即在当代日益高涨的世俗文化潮流中,宗教仍然是文化的普遍属性和种族中心主义思想异常活跃的领域。人类文明的各个部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思想到科学理沦,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从伦理道德到社会习俗;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共同素质,无论是个人的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它们都同宗教有着初为浑然一体,后为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英国著名文化历史学家劳德·阿克顿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Client/server网络模式日显不足,而一种新的低费用、低管理开销、并享有Client/server网络模式优点的新型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在各种大、中、小网络中显现出新的优势。如果把C/S体系结构称为“胖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那么三层体系结构可以称之为“瘦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IT行业又出现了一种低费用、低管理开销、并享有Client/Server计算模式优点的新型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如果把C/S体系结构称为“胖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那么三层体系结构可以称之为“瘦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5.
“三元寺”是一种农村非法新兴宗教,它有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教义、教规和组织形式,并进行了不同于传统宗教的宗教活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群众信仰缺失,基层政权薄弱,管理出现“真空”是“三元寺”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祛病健身保平安”的说教,是“三元寺”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扶贫济困,积善行德是“三元寺”取信于民的群众基础。必须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三元寺”的有关问题严格依法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6.
“我写世界/世界才低着头出来/我写体/你才摘下眼镜看我/我写一个我/看见头发阴都该剪了/能制作的人才是真正了不起请你眯一下眼/然后永远走开/我还要写诗/我是我狭隘房间的/固执制作者这是诗人王小妮的女性主义诗歌《应该做一个制作者》中的诗句,我们以此来解读陈染女性主义的小说。陈染叨年代以后的小说,以一种独特的笔调去书写隐秘的个人生活,以一种对个人生活史的发掘重构叙事本身,是女性写作、写女性、建立女性中心意识的独特文本.通常认为,妇女的作品平凡琐碎,耽于描写日常生活,自传与虚构相结合,缺乏完美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 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结构具有特有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一点,有观点认为: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包括宗教徒、宗教意识、宗教制度和宗教行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也有的把宗教要素归纳为宗教观点、宗教感情或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勿庸置疑的是,宗教本质上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其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宗教意识,被思格斯称为“远离经济基础”,“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东西。但是,我们也似乎看到,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中,也有的并未完全“悬浮于空中”。假若我们把上述  相似文献   

8.
原始宗教灵魂观对老子道的提出是一种启发性因素,道“唯恍唯惚”的存在状态,“恃之以生”的巨大作用,以及道“归根”、“复命”、“守常”的运动方式都是参照灵魂提出的。而且许多描述道的术语就是描述灵魂的术语。展开道与原始宗教灵魂观关系的探讨,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原始思维,了解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转化,道家思想向道教的演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事业单位无纸化办公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办公系统建立在局域网、互联网之上,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配合以大型数据SQL 2000,使办公系统实现移动化、实时化、高效化、无纸化,来提高现代办公的效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针对“企事业单位无篓代.办公系统”而进行的网络应用和大型数据库的开发,其主要架构为C/S,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其主要功能为:收、发单位内部邮件;发布、阅读单位内部新闻、公告等;建立单位内部论坛;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个人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开发的一种新的模式——“五权分立”学说,即“政府做地,建筑公司做房,房监所审查,物业公司管理,消费者住房”,并对“五权分立”模式在住房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养生"一词的起源,大约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吕氏春秋.二孟冬纪》有"养生"一词:"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一直以来,佛教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注重来世、重死不重生的宗教,与养生没什么密切关系,甚至有人将佛教划为专门"事死"的宗教。但在佛教的思想理论、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修行方式中,都与养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仪式是传统的"储存器",储存了民族的历史与历史深处最真实的记忆,无法看见的宗教与神话信仰在仪式歌的"真情诉说"中成为真实的"存在"。由于干旱一直是对关中农业社会危害最大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所以为禳除旱灾举行的祈雨祭祀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仪式风俗,伴随着祈雨仪式流传下来的祈雨歌是农耕民族在与旱灾抗争中谱写的悲壮乐章。祈雨活动在营造宗教氛围之同时,又根据现实生活之需要使仪式成为最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俗活动,事实上,神话性与宗教性只是祈雨仪式的显性结构标志,其本质是对民生疾苦与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作用,了解我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与基本方针。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开设"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求“食秽”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仪式性魔考,可看出道教“吃粪吮疮”的神仙做事深刻地反映了宗教心灵所需要的谦卑告罪的内核。 《国语·郑语》所载“龙蒙”事件,说明不洁之物能散发神秘的慑服力,不洁之物也可能转化为不可侵犯之圣物。就这类故事的基本母题与其转化来观察,从最初晋朝《神仙传》中浮现的原型模式,随时代发展,基本形式被扩大并加入了许多细节,反映了民俗文化中佛道两教混融,以及宗教与民俗文学互用互染的现象,到清《七真祖师列仙传》的出现,成为这一类型故事集大成的高峰作品,随着宗教文本向文学方向倾斜,发生整体情节简化、神仙角色概念化、魔考与试探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云南壮剧与壮族民间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壮剧剧目主要由壮族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化而来。壮族巫师“魔公”在壮剧演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戏班演出要由魔公择算吉日,念咒迎神,驱鬼除邪,有“魔公不开腔,戏班不开箱”之说,许多壮剧戏班甚至由魔公掌班。演壮剧是壮族农村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人们对彝族为什么以“黑”白”为族称的问题困惑,有些学者对此问题提出种种疑问和看法。实际上黑白文化内涵与外延涉及诸多彝族深层文化。文章主要探讨彝族与“黑白”自称关系、“黑白”与宗教关系、“黑白”与月历关系等历史文化关系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