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的执着与牺牲——《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玛格丽特可谓是文学视野中“名垂青史”的妓女之一,虽然她曾在空虚的潮流中迷失自我,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可歌可泣的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怀抱着宗教人本意识下善良伟大的隐忍精神。  相似文献   

2.
打开东、西方文学史,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地凸现于我们的眼前。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这些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无一不对美好的爱情、自由的人生有着执著的追求和激情的呼唤,但是,在传统偏见阴影的笼罩下金钱主宰一切的浑沌世界中,她们岂能如愿以偿!挣扎一世,到头来,幸福化为泡影,爱情惨遭窒杀。一幕幕“美的毁灭”的人间悲剧令人扼腕长叹,思之再三。在历代女性典型的艺术长廊中,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在自传中将自我呈现为一个被贫穷和饥饿折磨着的孤僻少年,这一形象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使读者进一步理解郁达夫人格气质的形成原因;同时郁达夫将个人的爱情创伤与弱国子民的屈辱感联系在一起,赋予个人的爱情创伤以宏大的意义,从而凸显出自我“感时忧国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叙述,使自我与国家、时代联结在一起,而获得了“意义”。这既是其时因现代报刊业的发达而产生的现代文人群体谋生的需要,也是胡适等人对自传文体的社会价值的倡导之故。  相似文献   

4.
大仲马怀着对父亲的崇拜长大,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因儿子对自己的敌意而咬牙切齿。小仲马怀着对父亲的仇恨长大,但在情感、社交生活乃至文学创作上最终被后者“俘获”。这是文学界最动人的“纪实小说”,其中充满性格冲撞、疯狂爱情、潜意识作用以及家族秘密,还有两种发展到极致的人类基本情感的斗争:乐天知命、及时享乐、阳光般的威严慷慨VS黑夜里的忧思、脆弱和沉重忧郁下的委靡。一个女人的介入导致父子关系转变;生活的成功以一个女人的死为代价。这一切即使算不上传奇,也足够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向。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的性格的形成、人生际遇抉择与生存环境的相克相生,人性弱点与理想张扬的纠缠不清,现代男女对爱情的执著与追求,也看到了这人世间那无法解脱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同时,冷峻中又处处点缀著理想美好的情素。正视爱情幻灭的悲剧,也享受着过程的美妙与精彩。  相似文献   

6.
爱情与创作     
爱情与创作哈米爱情是使人们获得灵感的艺术之神。──[保加利亚]基·瓦西列夫爱欲冲动的压制和升华,产生了文明建设的力量。──[美国」罗洛·梅爱情,确切地说是性爱,是人类保存生命、繁殖后代.以求种族延续和物种进化的本能欲望、它是人住中最强烈的情感,也是包...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的马斯·瓦格纳博士呼吁说:"多年来,医学界忽视了爱情是防治疾病、长寿与健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爱情能使男女双方情感愉悦、心情舒畅。有利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协调,从而使双方体内分泌出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调动免疫机能,时常创造出许多医学上的奇迹。爱情与免疫力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雷兰等人进行了爱情与人体免疫功能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在爱人或被  相似文献   

8.
浪漫的爱情赋予我们美妙的人生,同样对人类种族延续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妙爱情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有别于动物世界。热恋中在大脑里活跃的化学物质,它们有很多不同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为延续人类种族服务。这些“恋爱物质”使我们想要组成家庭并创造爱的结晶——孩子。而一旦我们有了孩子,这些“恋爱物质”就开始发生变化,促使我们维系家庭以抚养孩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其实是化学物质的作用,促使我们繁衍种族。  相似文献   

9.
宝黛爱情的描写是贯穿《红搂梦》全书的中心故事,它在突破旧有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闪烁看朴素民主思想的爱情观。而这两位叛逆者的爱情由于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和家族势力的迫害,以及主人公自身所带有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个爱情悲剧突破了以往夫贵妻荣的大团圆模式,它的悲剧力量将永远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苏轼虽为豪放词代表,但他的婉约爱情词也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他的作品中,可以体验出强烈的伉俪爱意、世间真情以及作者的身世感慨,曲尽人情之美,使爱情题材在词创作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11.
当下女性小说已成为一道醒目的文学景观,大多都有自成一家的故事模式,不管作家本人是否首肯,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学事实。种种模式又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女性小说不是不谈爱情,而是爱情缺席;她们也未见得乐于对镜独坐,而是无人欣赏与喝彩。这不约而同的指向意味着一种群体规模的觉醒和群体觉醒的规模。尽管在启蒙意义上仍然未能指点迷津,毕竟,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立场和姿态,基于此的所有吁求与探求都使女性意识在文学表现中获具了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爱情诗歌都歌颂了人类情感中最神圣、纯洁和崇高的爱情,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中西爱情诗也各有特色。从创作动机、作品主题及诗风和手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爱情诗的差异,可以发现:中诗委婉、微妙、简隽;西诗直率、深刻、铺陈。两方各有千秋,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喜剧以爱情为中心,刻画了一系列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女性形象。她们容颜焕发,光彩照人,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尤为突出的是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对社会邪恶势力不妥协的抗争和身处逆境时的应变能力。这群朝气蓬勃,敢作敢为的女主人公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黛西和白瑞特,是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笔下著名的女主角,都拥有迷人的外表,他们与书中男主角的爱情都成为悲剧。不同的是,菲的男主角把爱情视作人生理想,最终毁于爱情;而海明威的男主角,却能从死亡的爱情中站起,继续他的人生。由此可见菲和海不同的妇女观,两位作家自身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畲族民间情歌可谓丰富多彩。从爱情生活发展的过程来看,畲族男女青年从相识、初恋、热恋到喜接良缘,在爱情生活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数量众多民间情歌。既使爱情受到挫折,男女青年们也用民间情歌来相互鼓励,或对破坏爱情的一方或是对来自社会的压力进行有力的鞭挞。不同爱情发展阶段的畲族民间情歌,就像一组组反映爱情心理发展变化,展现爱情心理奥秘的诗篇,把畲族男女青年在爱情生活中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微妙的爱情心理都表现得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17.
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看《诗经》情歌与当代苗岭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瓦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爱情的艺术描绘和表现,确实是一块神奇的结晶体,它使人们得以观察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同时,借助它们的反射,任何爱惜自身的实质清晰地显示出来”,而民歌中的情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初恋的喜悦与羞涩,相思的煎熬,离别的惆怅与被弃的悲伤,家庭生活的情趣与夫妻间的深情厚爱。情歌对于社会生活的描写,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习俗的画廊中,体现出一种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可我们考察《诗经…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八月之光》中,神话王国的缔造者-威廉·福克纳将两个孤寂的灵魂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使他们成为异乡异地的一对恋人。这种巧妙的安排并没有使两位主人公得到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爱在人与人的冲突中自然零落,最终演绎出一段悲剧。文章借用萨特的“爱情观”来审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进而挖掘隐藏于其中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中英爱情诗中,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诸多相同点,如: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来抒发感情等等;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民族个性差异等等使得中英诗歌在表述爱情时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1822年(贝尔三十九岁)贝尔被赶出米兰之后,离开了一生中最要好的情人,他在心情极度苦恼、哀伤之中发表了哲学著作《论爱情》。在这部著作中,他吸收了孟德斯鸠、爱尔维修、孔狄亚克、卡巴尼斯和特拉西等人的有关理论,建立了自己关于“爱情”的学说,“第一次表现了他心理分析的天才”。在《论爱情》中,司汤达论述了爱情的产生和它的自然特性,并把爱情划分为“热烈的爱情”、“趣味的爱情”、“虚荣的爱情”和“肉体的爱情”共四种。他着重分析了“热烈的爱情”,并指出它产生、发展的七个阶段和结晶现象。实际上,这是一部研究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