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博大精深的《文选》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在音韵学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选》中的诗赋等都是有韵的,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所以以今音读之,很多地方已不能明其韵律。本文以《文选》诗为例,来探析《文选》诗中的音韵,以证《文选》诗中韵的和谐以及对以《诗经》为主的古音韵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3.
赠答诗在整个六朝大为盛行,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近八百首之多。依据赠答主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赠答诗所做的目的、赠答诗的内容及其风格对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对六朝赠答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诗人孟郊与佛僧的交游赠答诗较多,这类作品渗透了一些禅宗、华严宗以及《维摩诘经》、《小品般若》的佛教哲学思想,反映出佛教哲学对孟郊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陵《答苏武书》被萧统系于《文选》“书”类之首。唐刘知己从史迁阙载和风格上首疑作者之伪,苏轼坐实之。近世以来,已成定论。其园有三:仍前贤之成说,伪托苏李赠答诗的波及,李陵其人为俘虏的道德判断所累。本文详考了辨析了作者伪托说理由之妄,论述李陵为《答苏武书》作者之由。司马迁曾园平议李陵其人而罹祸,兹后再元人为李陵置一辞。本文从忠孝的取舍与尴尬角度析李陵降胡之因由,并对《答苏武书》所披露的李陵的心路历程作了勾勒。  相似文献   

6.
从史书材料、五言诗在汉代创作情况、对锺嵘和刘勰相关观点的辨析、与《古诗十九首》比较等六方面对《文选》所收李陵诗逐一考证,可以得出结论,《文选》所收三首“李陵诗”应当是李陵作。  相似文献   

7.
《文选诗研究》是一部选学专著,此书对《文选》诗歌作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辨析诗体,考镜源流,剖析各类诗的主题、题材、结构、风格,以及中古诗人在此类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状态、抒情方式,由此探求出各类诗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轨迹,进而从选体的研究扩大与延伸到整个汉魏六朝诗歌的研究。反过来说,从中古诗歌如此有机整体性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中,亦可加深对《文选》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在朝代更替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婚恋赠答诗于先唐时期表现出其特有的思想蕴涵与艺术风格。纵览先唐婚恋赠答诗的基本概况,创作主体多集中在封建统治集团与贵族阶级,这便决定了其诗歌思想内容多为封建统治集团慨叹遭际或上层贵族内部成员表现境遇。另有文士夫妇述写离情别思,此类赠答诗中的情感书写特征常为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六朝时期,女性诗人受当时赠答诗风行的影响,也参与到赠答诗创作的潮流之中,她们的诗作无论是赠夫还是赠兄和友人,都体现出强烈的主观色意识,显示出女性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诗品》评陶诗"其源出于应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与时局相关;诗风质朴,语言浅显;部分诗作喜好用典。陶诗风格多样,质直与风华清靡并存,以简洁明净的文体、含蓄委婉的语言,抒发真率古朴的胸臆。陶诗与六朝主流诗风相距较远,不被重视也是形势使然。《诗品》置陶渊明于中品,并无刻意贬低之意。  相似文献   

12.
王铎为明清之际诗坛大家,其论诗承袭七子之说,重扬现实关怀精神与盛唐高格,以矫公安、竟陵及清初宋诗泛滥带来的琐屑流易与纤弱之弊,然又对李贽、公安、竟陵等各家诗学兼收并蓄,以救七子拟古之失,体现出一种兼综势态,代表着格调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明清诗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赋这一文学体裁在南朝时期明显表现出诗化倾向,表现在诗形化与诗境化两个方面.原因有三:诗的发展;"放荡"的抒情文学现与不拘常体的呼声;南朝士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人,其诗歌独具一格,善于巧用性质迥异的诗歌意象,并借助意象之间的间隔,给读者留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他对俄罗斯诗歌发展的独特贡献,也是其诗歌魅力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5.
鲍照诗风"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是以"颠覆阅读"方式引起世人注意的,但这样的诗风难以为继,其后继者亦不被世人所认可,只有沈约把鲍照的"俗"引向雅化,既多用民歌,又改"险急"为清新自然;既多写女性,又改"倾炫心魂"为文人趣味。沈约使鲍照所倡导的民歌与叙写女性文人化,于是成为南朝时诗歌发展的主流,这就是宫体诗。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梅尧臣诗论的创新意识,即诗人主张在创作时应覃思精微、独运匠心,以期意新语工,别于唐诗。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因充满"画意"且富"禅理"而在诗坛上独树一帜。立足于"诗中有画"来探讨王维诗歌创作的绘画美,以及站在"禅理"的精神层面上分析其"诗画"的重要联结点,以此阐述"画意"和"禅理"的完美结合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东阳的诗歌创作既沿袭台阁体的面貌,也展现出一定的转向,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与七子派的文学主张相一致.其诗歌创作中别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元代诗人.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李东阳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诗歌创作由唐宋元兼顾转向以唐为主,同时宗宋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的无题诗含蓄、幽丽、深邃、隽永,代表了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借喻、用典、双关、映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无题诗的语言给人以多种美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唐代诗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