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不同气相色谱固定相对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产物色谱分析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对色谱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所选最佳色谱条件下对内标物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C GDX-104为固定相,使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环己酮为内标,在本实验所确定的郄谱条件下,分析结果符合定必和定量的要求,整个分析过程无需对样品进行化学预处理,快速、简捷、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2.
用对甲苯磺酸/SiO2催化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合成了乙酸正丁酯,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SiO2催化剂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乙酸与正丁醇的摩尔比为1.0:2.0,催化剂的用量的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5%,带水剂环乙烷为10ml,反应时间为2.0h,此时的酯化率可达98.1%,而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加催化剂时的酯化率仅为23.7%。  相似文献   

3.
磷酸二氢钠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磷酸二氢钠催化下,由冰乙酸和正丁醇合成乙酸丁酯.结果表明:当冰乙酸∶正丁醇∶NaH2PO4.2H2O=1∶1.5∶0.09(摩尔比)时,2 h内酯收率可达94%,磷酸二氢钠重复使用多次,催化活性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乙酸正丁酯以浓硫酸作催化剂,由冰乙酸和正丁醇加热回流制得。由于浓硫酸易导致较多的副反应和安全性较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用有机酸或无机盐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但大多是工艺研究。现以FeCl3作催化剂,应用于乙酸正丁酯实验制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Rose釜,在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165T、0.310T和0.515T的磁场作用下,对乙酸-水二元体系气液相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对体系的气液相平衡产生了影响,能提高体系的平衡常数,有利于体系的分离.同时,将缔合理论引入乙酸的相平衡计算中,选用Wilson和NRTL方程对气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并提出了磁场对乙酸-水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酸催化剂钛酸四丁酯催化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条件下,酯产率达到73.3%。  相似文献   

7.
四水氯化锰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四水氯化锰作冰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乙酸正丁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探讨并找到了较好的反应条件:冰乙酸0.30mol.n(冰乙酸):n(正丁醇)=1.0:1.5(mol/mol),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物总质量的百分数),反应时间为2.5h,产品收率可达85.3%.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在一定功率微波的连续辐射下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探索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适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反应时间仅25min,乙酸的酯化率达到98.1%。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研究了钛酰化物溶液的制备、保存以及钡原料来源等关键工艺对正丁醇钛—乙酸钡水解法合成粉体BaTiO3的影响。XRD、ICP—AES以及TEM分析表明,采用此工艺方法合成的BaTiO3粉体,纯度达到99.80wt%,一次粒子粒径分析在10~100nm之间,少数粒子超过100nm,二次粒子粒径界于20~300nm之间,多数小于150nm  相似文献   

10.
以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的催化剂用量,醇/醇摩尔比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2.52g cat/molHAc,醇酸摩尔比为和110-120℃,并从温度与酯化速度的关系求出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
Sol-Gel固定磷钨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正硅酸乙酯凝胶(Sol-Gel)固定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实验表明Sol-Gel与磷钨酸的质量比为15∶1时催化性能最高,在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5%、酸醇比为1.5∶1、反应温度为105°C、反应时间3.5h的条件下,酯产率可达87%以上.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8次催化效果仍然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交联磺酸萜烯酚树脂的合成方法,对磺酸萜烯酚树脂作了红外光谱表征,探索了磺酸萜烯酚树脂对正丁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甲苯二异氰酸酯对萜烯酚树脂有较好的交联作用,乙酸转化率为64.58%.  相似文献   

13.
超重力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超重力旋转床(RPB)代替反应精馏塔进行催化反应精馏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实验研究,以评估超重力技术在反应精馏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劣性。在本研究中心自主设计的新型RPB中,首次用固体酸催化剂制成旋转床填料置于RPB内腔,填充密度为336kg/m3,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在RPB中同时进行反应和分离过程。实验中主要考察了旋转床的转子转速对催化精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700~800r/min时反应的效果最佳,乙酸转化率达88%以上。同时设计催化精馏对比实验,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催化精馏实验的乙酸转化率为60%,远低于RPB实验,所得产品纯度相差20%以上。因此,超重力条件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一水硫酸氢钠复合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由正丁醇和对羟基苯甲酸高收率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探讨了一水硫酸氢钠复合催化剂用量、正丁醇用量和反应时间,带水剂的选择等因素对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和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2∶0.072,助催化剂在0.1 g、带水剂5 ml时,回流分水4h,酯收率达92.0 %,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镍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镍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无废液排放等优点;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化率为94.8%。  相似文献   

16.
以乙酸和醇(乙醇、正丁醇、苄醇、异戊醇)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合成了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苄酯、乙酸异戊酯).研究了物料比、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几种乙酸酯在最佳条件下的酯化率分别为:乙酸乙酯83.49%、乙酸正丁酯80.47%、乙酸苄酯78.39%、乙酸异戊酯81.57%.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不加带水剂、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对经基苯甲酸/正丁醇/硫酸氢钠的摩尔比=1:2:0.072,回流分水5h)下,所得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产率为92.8%.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SO2-4/TiO2固体酸为催化剂,马来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马来酸二丁酯,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2-4/TiO2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2.4%,醇酸摩尔比4、回流状态下反应1.5 h,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8.96%,且催化剂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二丁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甲苯磺酸存在下, 以马来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马来酸二丁酯, 在马来酸酐、正丁醇与对甲苯磺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0. 16,回流分水70 min, 酯收率能达到95. 6%,并且比较了对甲苯磺酸、硫酸、六水合三氯化铁、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等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