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恩施州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多个指标,以水稻为例,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恩施州农业生态系统中粮食增产的作用.结果显示,导致恩施州粮食增产的农业科技内容主要包括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变革、施肥模式改革、土壤耕作与土肥调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革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我县在中央和贵州省两个1号文件及遵义市政府2号文件的精神指导下,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针对提高我县玉米生产科技水平,改善品质,提高总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2004年我县顺利实施了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玉米增产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开发南方玉米生产有可能,有潜力,有必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我国南方的粮食问题核心是饲料问题。“玉米乃饲料之王”,开发建立以南方玉米为主体的饲料生产体系,是解决我国南方粮食与饲料问题的根本出路。一、开发南方玉米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有利于解决南方饲料的短缺长期以来,南方玉米饲料短缺,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如湖南省每年饲料用粮达40亿公斤,而年生产玉米量只有2~3亿公斤。江西省玉米年总产量也只有7~8万吨,只及总需求量的1~2%;江苏全省玉米年产量缺口在20亿公斤以上。据估算,南方稻区每年缺少玉米总量大约为100~150多亿公斤。玉米的匾乏,严重影响和…  相似文献   

4.
粮食增产在科技、科技增粮在推广──粮食增产之我见ThoughtsonIncreaseinChina’sGrainProduction¥//王雅鹏(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陕西杨陵712100)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农业在本世纪末和...  相似文献   

5.
亚笠 《天津科技》2004,31(6):24
2003年,我国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等原因,粮食总产量为4306.5亿千克,比上年减少264亿千克,减产的幅度约为58%。2004年要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4550亿千克,就意味着一年要增产约250亿千克,这样的增幅在我国粮食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就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关专家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兴修梯田是会宁县粮食稳产增产的有效途径张鉴宇,杨万忠(会宁县桃花山乡743200)(甘肃省农业厅73000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根本命脉。在缺少水利设施的于旱山区,作为“雨养农业”,如何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则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和根...  相似文献   

7.
王春 《遵义科技》2004,32(1):20-21,32
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绿肥在遵义县已经推广种植多年,为了探讨绿肥翻压后对后作玉米的增产作用,1999--2000年在南白、三合、三岔、苟江四个镇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处理玉米平均单产达600.5公斤,比对照(不种绿肥)玉米平均单产505.8公斤平均增产36.2公斤,净增17.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古今中外的许多格言深刻地告诉我们:粮食要增产,培育优良的种子是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一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研究证明,现在良种对于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已可达40%左右。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种子产业确实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以水稻为例,近些年来,由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占我国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伴随着一批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的相继培育成功,如今超级稻又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插上了翅膀。据报道,截至到2004年,超级稻新品种在四…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州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333hm^2左右,占整个粮食播面的29%,占粮食总产量的42%,在我州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2个实施省份之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也是安徽省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共有23个县(市、区)领导、6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组织实施。4年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耕地资源不足、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利用贵州省近5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的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子,并对耕地和粮食数量变化的相关关系作了初步研究.贵州耕地面积变化经历了快速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减少-平稳减少=缓慢增加5个过程,驱动因子可归结为经济建设、农业发展、交通建设及人口压力4个方面;用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变化率进行的耕地和粮食的相关分析显示:1969年以前两的变化呈同向波动,粮食增产主要来源于耕地面积的增加;1969年以后基本呈反向变化,在大部分年份,耕地减少的同时粮食实现增产,单产的提高是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粮食增产与高光能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解决温饱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传统的农业增产措施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却过多地依赖于使用化学肥料,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农作物品质降低。寻求一种既经济实用,又能促进作物增产和品质改善,同时又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新技术是摆在农业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我们提出的包括光生物学在内的农业物理新技术为解决此问题展现了新的前景。该技术所研究和开发的对象是生物资源可循环的生物体及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此外,该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和健康等困扰人类的问题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技术已经无可争辩地显露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蓬勃发展中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并已在医药、农牧业和食品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特别是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如应用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已育成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早熟、抗病的小麦、水稻、烟草、甜椒和大白菜等新品种。到1997年底,小麦、水稻等双单倍体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53.3万公顷,增产粮食7亿公斤以上;利用茎尖脱毒和离体快繁技术建立了马铃薯、香蕉、蔬菜、花卉和林木等快繁生产线;我国建立的果树病原鉴定方法,已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口岸检测;另外,在动物细胞工程产品、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及转基因动植物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胜优二号”是广东农科院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黄耀祥研究主持育成的超高产,双抗水稻新品种。1991年我所引进试种表现早熟高产。在92-93年州区试中亦表现突出,产量名列第一,亩产530.5公斤及411.5公斤,均比汕优63略有增产。94年推荐参加全省区试,在八个不同生态类型地区试验,平均亩产570.8公斤,比桂朝二号增产16.1%。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动粮食增产技术创新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逐步提高.从1978-1998年,粮食总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5.12亿吨,迈过了4个台阶,实现了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性转变.1982年首次突破3.5亿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适应榆林市滩水地覆膜玉米的玉米新品种,我们以从法国利玛格兰种子集团引进的Lim4、Lim49、Lim760三个玉米品种为处理,以榆林市近年新推广的陕单911、榆单52两个玉米品种为对照,实施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探讨这些玉米品种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检验法国利玛格兰系列玉米品种在榆林市的适应性及增产潜力;进一步选择适应我市滩水地条件下高密植栽培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早播地膜玉米种植是一项增产增效十分显著的新技术,它有明显的抗旱保墒、保肥、增温、早熟作用。加上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的综合应用,一般比露地亩增产200—300公斤,近年来城郊农民采用早播地膜玉米出卖鲜玉米棒,再复种疏菜等作物,经济效益显著。笔者2000年指导弟弟薛小雄,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玉米1亩,采收嫩玉米棒煮熟卖出,玉米收后,复种大白菜,  相似文献   

18.
《辽宁科技参考》2004,(11):F002-F002
2004年11月5日,省科技厅、省农委在辽宁省农科院共同组织举行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辽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启动仪式。省政府副秘书长魏文铎代表省政府宣布课题正式启动。省科技厅副厅长徐铭与九个示范县(市、区)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现场签定了课题任务书。  相似文献   

19.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对玉米植株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进程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所表现出地增温保温、保墒提墒、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等盘点,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高寒山区和土旱地区广泛应用,并获得显著增产效果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榆林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左右,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使玉米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产由过去的几十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50公斤,同时播种面积也扩大到150万亩,年总产50万吨上下,已在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确立了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广大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大胆试验示范和技术创新,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多项技术组装配套而成了榆林市滩水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实用性强、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