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和环境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全国尾矿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获取了尾矿库和矿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尾矿库的资源潜力和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尾矿资源与矿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11):28-29
NO.1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桫椤科树型蕨类,中生代时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具有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NO.2人参Panax ginseng五加科草本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由于过度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应用调查和定点跟踪观测,分析了乡土树种的生长规律,筛选出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和日照时数,建立了树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模型;调查了乡土树种的病虫害和抗污染情况,根据树种特性和园林功能的要求,提出了各种园林绿地的适应树种.  相似文献   

4.
桫椤是一种孢子植物,出现在距今约3亿多年前,比恐龙的出现还要早1.5亿年。在远古时期,桫椤是恐龙的主要食物。后来,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  相似文献   

5.
于桥水库是引滦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引滦输水近50年来,于桥水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更是出现菹草爆发和蓝藻大量生长的现象。本项研究在全面调查于桥水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规律和治理重点,建立了蓝藻预警模型,提出于桥水库菹草控制方案和蓝藻控制方案,并结合工程措施,使得2011年于桥水库菹草生物量比治理前降低40%、蓝藻的生物量降低60%。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5):61-61
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合理运用与执行,意义重大。为了研究罗氏沼虾增殖放流的合理性,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湛江市于1998年成立渔业资源效果调查专项小组,选定广东鉴江的下游近海河段作为增殖放流罗氏沼虾的适应性研究的水域,经过多年的监测、调查及研究,目前本课题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项目客观地了解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分布现状,分析研究了其相互关系,掌握了其时空变化规律,预测了其发生、发展、演变趋势,进而寻求拟定了相应有效的生态环境防护治理对策和建议,为调查区盐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依据。其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及终端成盐系统理论对区内寻找地下淡水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如尕斯库勒油田阿拉尔水源地淡水资源边界的确定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沿海造林困难地树木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市沿海岛屿和滩涂盐碱地,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缺乏适宜生长的树种,长期荒芜。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引种成功国内外优良树种230多种,攻克了各类困难地绿化造林技术难关。总结出引种树种选择的9项技术要点,研发成功“批量引种,苗期锻炼,选优培育,示范推广”四项树木引种集成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莫南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62-63,67
薇甘菊传入云南省德宏州并大面积蔓延为害,德宏州植保植检站从2005年起组织全州范围调查和防控。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分析薇甘菊发生蔓延原因,进行风险性评估,正确判断薇甘菊传入和发生的危险性,促使薇甘菊防控项目立项;开展薇甘菊生长、再生力观察、种子发育发芽试验、覆盖度生长量调查、传播方式等生物学特性研究;进行受害地复耕替代植物试验、不同区域化学药剂防除试验、相克生物调查观察、合理利用调查等防除技术研究。针对薇甘菊发生实际,制定薇甘菊防控措施并在全州推广,2005~2008年4年人工和药剂防除薇甘菊144762亩。通过6年坚持不懈地工作,项目取得显著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方言学dialectology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调查、描写、分析和研究地域方言,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农田保护性耕作可有效地促进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于防止耕地质量退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重庆地区生态环境、气候和农作制度特点,通过对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与技术体系、农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田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研究,探索并建立了适应丘陵山区的农田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河北省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空塌陷,严重影响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提出矿山采空塌陷区调查评价必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与传统的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查明矿山采空塌陷区的分布、规模、形态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半定量手段科学研判地质灾害隐患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提出矿山采空塌陷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7-47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由于受水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难度很大,血吸虫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江三峡工程和国家“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方针实施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行为因素变化,血吸虫病传播模式及流行规律也随之改变。因此,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改变及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是当前我国血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正确评估、监测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及时调整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状况恶化,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项目在深入研究黄河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的新问题.以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化为主线索,在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可再生性维持理论为指导,以综合调控为手段,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深入揭示水沙过程变异机理、河道萎缩及小水大灾形成的机理,提出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和河道行洪能力的措施,为缓解黄河水危机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及水灾害提供理论和应用的科学依据.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项目已取得一些理论性和应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跨世纪高欠人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577名青年知识分子的意味着调查分析研究,从共成才规律,爱国信念,业务素质,社会参与,婚恋观念和生活状况诸方面,揭示这一群体所呈出出与众不同的六大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3):61-61
“甘肃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2001—09)是国家林业“十五”重点项目,旨在系统研究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替动态及水源林生态环境等,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最可靠的基础研究数据和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为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平谷区植保站自2006年在大桃产区开展平谷区大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桃园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桃潜叶蛾、桃蚜和桃褐腐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研究,提出了清洁田园、糖醋液、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并分析了实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研究,主要通过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等侧面来间接反映。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包括两者关系的测度和理论阐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及两者间耦合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在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上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洛塔岩溶石地山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实施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带、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定量评价、生态重建与恢复试验等示范研究,系统总结生态系统对岩溶水循环的影响,构建洛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实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珠江流域及我国主要湖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之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96-911-08-0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了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